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企业法律形式无法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济实质和现实,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途径,确保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涵,主要探讨了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会计计量和会计要素确认方面在实务会计中的应用,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周虹 《广东财政》2002,(1):39-40
新会计制度在实体内容方面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新增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它们的法律形式,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财政部制定的,于2001年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规定为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的内涵和外延对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都有较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里所讲的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因为会计核算的目的是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但…  相似文献   

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企业会计制度》新提出的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已客观存在于财务会计的实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之中。明确其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体现,有利于把握原则的内涵,进一步运用该原则规范会计实务操作。  相似文献   

5.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会计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就是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对交易的"严重歪曲",所以"实质重于形式"应该成为我国会计思想的核心。本文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概念、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运用过程中具体表现及面临的相关问题以及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会计师》2015,(18)
会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较好的实现企业的核算与监督。会计八大质量要求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是他们应该更多关注经济业务的实质(而非法律关系中的形式),编制出可信程度更高的报告信息,从而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客观真实,具备更高质量价值的信息,以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企业管理,为企业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以便对我国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本文通过对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的提出,分析了这一原则在会计核算方面是如何运用的,然后根据它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指明其几点重要意义。最后根据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现象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连建枝 《会计师》2011,(1):17-18
<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之一,主要体现在资产定义中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自建固定资产、商品销售收入等会计核算中,它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  相似文献   

8.
何麟 《会计师》2021,(6):9-10
会计核算始终秉承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会计核算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为财务报告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支持.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会计核算滥用此原则的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对新收入准则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收入确认、计量方面进行阐述,通过案例,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规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在会计的众多基本原则中,实质重于形式是一项并未正式确认的会计原则,但其意义和影响不可低估。所谓实质重于形式(Sutstance over form),是指会计确认和报告的业务事项,应当按其经济实质或本来面目予以反映,不要仅看其法律形式或表面现象。 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是指一项业务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或投资人权益的真实影响与作用,说明该  相似文献   

10.
浅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正式提出“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这是继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十二项会计核算原则后新增加的,它对规范单位会计行为标准,从事会计工作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但事实上,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在以往的会计实务工作中,该原则是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经常不自觉地运用的原则,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就是一例。它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之一。笔者拟就这一原则发表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一、 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原则出台的历史背景1. …  相似文献   

1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广泛。本文就该原则产生的原因、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振平 《税务纵横》2003,(10):40-40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就是“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该原则主要是为了强调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不相一致时,会计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由于具体经济业务形神难辩,实务处理中难免存在误区。笔结合实际,就该原则在一些疑难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做一些目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应收债权融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将应收债权出售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充分考虑交易的经济实质.对于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有关交易事项满足销售确认条件,如与应收债权有关的风险、报酬实质上已经发生转移等,应按照出售应收债权处理,并确认相关损益.否则,应作为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借款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4.
试析《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月1日起暂时在上市的金融企业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在很多地方借鉴了国际惯例,特别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方面有独到的创新之处,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会计原则,在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财会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保证《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在金融企业会计实务中得到顺利贯彻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以前分行业制定的13个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在原有12个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非常广泛,笔者仅就合并会计报表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进行探讨。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所下的定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信息如果要想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中国新会计准则正式出台,并将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由于经济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侧重经济价值充分体现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理财》2002,(12)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季节性停用固定资产视同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即在停用期间也照常计提折旧,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笔者认为此做法与现行会计核算原则不相符,应将其视为特殊情况单独处理,即在使用期间计提折旧,在停用期间不应计提折旧。 一、对现行会计处理方法的异议 1.与会计核算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悖。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  相似文献   

18.
为规范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的融资业务的会计核算,现对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一、应收债权融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将其按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债权出售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充分考虑交易的经济实质。对于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有关交易事项满  相似文献   

19.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中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是指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比具体表现形式更重要,要求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原则,旨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增强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的真实可靠性。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不恰当的理解和运用,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一是以“形式”掩盖“实质”,仅仅按照“法律形式”和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来处理会计业务,或,因受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的限制,在实际运用时所抓住的“实质”往往并非实质而仍然只是“形式”。二是没有正确认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补充、修正作用的地位,超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使用范围,或受利益驱动歪曲使用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