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场退出的制度缺陷近年来,我国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逐步走向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还是十分滞后。市场退出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目前,我国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缺乏统一、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法律规定,法律条文过于简单、粗糙和分散,相互抵触和法律真空的情形并存。缺乏专门的存款保险制度。我国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至今仍未出台,存款保险的职责实际上是政府承担的。商业银  相似文献   

2.
伴随我国《存款保险条例》的正式实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建立也引发各界广泛探讨。目前西方各国已建立较为成熟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本文基于美英两国相关机制的启示,结合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现状,引用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实例,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存在的问题,进而为相关机制的完善提出设计框架,并提出今后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3.
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金融业全面开放背景下,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被淘汰出局将不可避免。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担负斩断金融风险传导和危机扩散之重任,关系金融体系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然而,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设尚存诸多缺陷,亟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无论从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现状还是从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要求看,都有必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形成适合我国国情新的金融稳定机制,及时对出现严重问题、濒于破产或破产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置。  相似文献   

5.
存款保险制度对保护存款人利益、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客观存在的高风险金融机构,可能会给即将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带来一定的压力。本文通过借鉴国际上引入存款保险制度之初,各国处置存量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经验,提出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应首先考虑化解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明 《海南金融》2003,(11):56-57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背景下通过个案实践逐渐摸索而形成初步框架的,因此亟待健全和完善,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冲击和震荡,保护存款者合法利益.综上所述,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国际视角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实践经验与制度安排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处置手段、救援资金来源与损失分担、不良债权处置等方面深度剖析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存在的缺陷,最后就建立完善契合我国金融发展特征、法律体系、金融监管体制的市场化退出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难,一难在债务处置,二难在成本分担。建设制度、健全退出法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金融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金融迈向21世纪辉煌的必由之路,而健全的金融机构市场嫁出机制可以为金融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尚待健全和完善,可以完善公共金融基础设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培养资本市场、完善市场中介机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金融市场构成一国经济命脉,而金融市场本身又存在着系统性风险,唯有有效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才能斩断金融危机的传导、遏制危机的扩散。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失败、出现清偿性风险并引发经营危机的市场退出现象将不可避免。本文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13年金融稳定报告明确提出要出台《存款保险条例》,立法保证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步推进金融机构风险经营管理机制,完善我国金融机构风险处理与市场退出机制。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国际已建立存款保险机制的几个典型国家从机构设立模式、主要运营要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对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运作模式做出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激励相容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之间的关系,说明隐性存款保险机制是激励不相容的,会增加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只有在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退出清算机制的条件下,才能够维护市场约束和最小化道德风险。为此,本文在分析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公共政策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激励相容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季度数据分析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现自2013年民营银行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竞争程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建议通过增量改革,继续降低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促进银行业的竞争;完善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规范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建立和发展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若干问题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张乐 《金融论坛》2004,9(10):51-56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客观要求.我国已有的相关立法和实践表明,现行的市场退出制度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和缺陷.本文从介绍国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制度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市场退出制度的立法层面探讨了构建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框架的相关问题.作者指出市场退出应遵循五大原则;立法应明确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和具体职责;应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解散、撤销及破产三种退出方式,完善程序立法;并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配套机制,以完善我国市场退出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酝酿和反复论证的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在我国金融领域予以适用,它成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有关"建立存款保险,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的一项具体内容,并将其纳入我国的金融安全网,为我国金融市场上实行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等创造必要的法律前提。为此,本文以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定位为目标,分别从存款保险制度应有的法律地位和其所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入手加以分析。首先,从我国金融安全网的构建体系出发,论证存款保险应当是构成我国金融安全网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其次,对于存款保险的制度定位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将其定位为实现银行业间"互助共济"的政策性保证保险,以便大家准确把握该项保险制度的法律内涵和适用价值,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攀 《南方金融》2013,(5):53-56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防止存款类金融机构发生系统性风险、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迫切要求。本文介绍了目前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争议以及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现状,通过存款保险制度安排的国际比较,在制度职能设计、参与模式选择、保障范围、保险限额、费率制定以及存款保险基金运作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17.
黄志凌 《征信》2023,(2):1-7
近几年来,我国对高风险金融机构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处置工作,但风险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建议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培育专业处置问题金融机构的市场体系。借鉴国际经验,组建并完善专业化的托管处置机构,集中统一管理问题金融机构的退出问题,专职负责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托管、清算和重组工作。同时,要在组建专业化问题金融机构托管处置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中国问题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并抓紧完善问题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支持体系:健全问题金融机构托管处置的法律体系,规范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方式,完善问题金融机构救助的资金体系,提升问题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实质性处置,充分发挥存款保险机制的作用,延伸相应的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客观要求。我国已有的相关立法和实践表明,现行的市场退出制度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和缺陷。本文从介绍国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制度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市场退出制度的立法层面探讨了构建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框架的相关问题。作者指出市场退出应遵循五大原则;立法应明确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和具体职责;应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解散、撤销及破产三种退出方式,完善程序立法;并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配套机制,以完善我国市场退出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建立完善的,适应我国金融发展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提供了一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沈奇媛 《上海金融》2004,(10):31-33
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着诸多问题:产权不清、资本金不足、市场定位不准、外部环境恶劣,中国银监会应及时采取措施,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以及法律体系、建立起资本金补充机制和存款保险制度、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