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房养老服务合同是指达到一定年龄的老年人,以自有房屋为限与金融机构签订反向抵押养老的协议。最早源于荷兰,我国近年在北京、南京等地试点。该合同的主体涉及老年人、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养老服务提供机构等多方主体,老年人既是接受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也是以房换取养老服务的抵押主体;抵押权人是金融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方是养老机构,前两类主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房屋是换取养老服务的对价,因城镇与农村的不同,房屋的样态及其规范有别。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养老服务合同纠纷日渐增多,主要分为人身类和财产类两部分。究其原因,养老机构资质欠缺、老年人及其关系人认知错误及现有法律、行政法规的缺乏,致使双方的义务不明确。合同义务有约定与法定、给付与附随之分。养老机构与入住老年人及其关系人的给付义务分别为依约提供养老服务、配备合理养老服务资源、健全个人档案和及时支付养老服务的费用。双方附随义务主要为告知与协助义务。除此之外,安全保障是养老机构特有的附随义务。  相似文献   

3.
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养老,是老年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状况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基于可能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个体特质禀赋、经济禀赋和自理能力禀赋,采用2012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的相关数据,检验老年人资源禀赋对其养老方式选择(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的影响,分析表明:女性老年人、年龄较小的老年人和收入较高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而老年人自理能力禀赋对其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一是要从供给侧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方式需求,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增加养老机构数量,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二是也应该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资源禀赋状况,尤其要保障老年人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养老方式代表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方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以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大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在家庭养老照料资源逐渐缺乏的现实下,老年人对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选择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仍然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期望所在,机构照料成为继家庭养老之后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照料方式.个体身体条件较好和家庭养老照护资源相对充足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方式,而社区养老资源较丰富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的概率较大,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年人也更加愿意接受新型的社区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北京市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北京市某城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养老方式现状与目标格局有一定的不匹配,养老服务的供给与老年人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养老格局的总体规划,加强多层次养老服务建设,合理定位机构养老,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建立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更符合我国的国情。这不但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及家庭带来的冲击,也有利于为老年人提供多元、舒适及专业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7.
面对老龄化的挑战,北京市民政局在借鉴社区照顾理论的基础上,推广养老照料中心模式。该模式以社区内的小型养老机构作为服务平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在初步形成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社区照顾服务体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保证合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从合同,保证(合同)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债务履行和债权实现,不同情况下保证的责任不同,具体可区分为主合同与保证合同有效的保证责任、主合同有效保证合同无效的缔约责任、主全同无效保证合同也无效地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推广社区养老 构建和谐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家庭带来极大压力的同时也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威胁。传统的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不足以应对该矛盾,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在我国部分城市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和回应。推广社区养老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与构建和谐社区是分不开的。因此完善社区养老体系是当前急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劳动力流动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留守老人成为农村老年人的主体,留守老人的养老面临着经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困境,不健全的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又加剧了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在深入分析农村留守老人陷入养老困境原因的基础上,从养老金水平、养老机构设置、养老服务供给和孝道文化重建四个方面探索出适合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1.
各国民法典或者合同法对未成年人的缔约能力都作了规定,这些规定在总体上既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利益的特殊保护,又注重维护交易安全和善意成年人的利益.各国立法对未成年人缔约能力的规定也呈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值得中国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缔约过失责任系缔约阶段因缔约人过失地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而依法应承担的先合同义务而产生的民事责任。我国《合同法》确立了此项制度 ,但有其不完善之处 ,有待于立法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立法中均有后合同义务的规定.后合同义务与合同给付义务、合同约定义务、先合同义务有着显著区别.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义务、协助义务、保密义务、照顾义务、不得同业竞争义务等内容.违反后合同义务的法律责任是不同于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其承担方式有损害赔偿和实际履行,赔偿范围为实际损失.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保证合同无效时,保证人的民事责任不再是保证责任,而是缔约过失责任,在不同情况下其责任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电子订约的特殊性不足以全面否定传统的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但完全适用的观点也没有考虑到电子订约的特殊性。对自然人的电子订约能力问题应当区别经营主体和非经营主体进行讨论。如果经营者确有合理理由相信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时,不应否定合同的效力,当然该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仅负有以合理价格付款的义务。身份认证等措施有助于预防电子订约能力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法中两类重要的民事责任 ,二者在责任的含义、构成及承担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正确区分这两种民事责任 ,有利于解决它们的竞合问题 ,妥善处理民事纠纷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问题不应局限于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框架内。“融合论”既是对传统“区别论”的置疑 ,也是对“区别论”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英关普通法和大陆民法法系在违约救济措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英美法院选择判决损害赔偿,充分发挥金钱的弥补作用;而大陆法系国家更多地是判令违约方实际履行。在司法实践中对违约损害赔偿的归类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采纳的标准不同,但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实际损害和期待利益的丧失两类。在对违约损害赔偿的目的、违约损害赔偿适用的限制上,两大法系在立法及司法上表现出极大的趋同倾向。  相似文献   

19.
存款实名制下冒名存款纷争屡有所见,冒名存款行为性质、存款合同效力、所存款项归属等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究其本质,冒名存款行为不仅是无效民事行为,更是对被冒名者姓名权的侵权行为;冒名存款合同的效力及款项归属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不同的案件事实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