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能源要素区际贸易为分析基点,实证分析了要素价格扭曲与我国区域经济利益实现问题。研究表明,我国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保持在高位,东部地区扭曲程度高于其它地区;能源要素区际贸易存在严重的区域失衡,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成为最大的能源要素输出地;要素价格扭曲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利益未能通过区际贸易来实现,要素价格扭曲所带来的直接利益损失以及要素生产率区域差距所产生的区域经济利益外溢,构成中西部区域经济利益损失和区域经济利益空间失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宏观经济失衡与宏观调控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和双顺差”为特征的经济失衡,是由于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采取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和低工资、低利率、低汇率以及自然资源价格等要素价格扭曲的政策造成的。尽管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但由于国内需求不足、要素价格扭曲等原因,宏观调控缓解宏观经济失衡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区域开放与区域利益实现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区域分工给各区域带来的利益增进,是区域开放的主流理论,但若考虑到市场需求因素和国内价格扭曲现象的存在,分工利益对不同区域而言就有可能意味着利益的损失。本文分别对比较优势原则、市场需求和价格扭曲引起的分工利益分配进行论证,得出落后地区在分工中所获分工利益较少甚至会造成经济利益损失的结论,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不同区域在实施区域开放政策时的不同倾向,指出落后地区若要改变自己在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就要注意培养内生比较优势及创建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是利益社会,利益分配重心的倾向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市场经济是利润经济,资源配置由追逐利润的企业实施,企业在分配中的地位变化,决定宏观经济的运行方向。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分配关系,由要素与产品间、产品内部上游与下游间的相对价格关系决定,这种关系随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由此导致宏观经济出现不断波动。宏观经济运行方向的判断标准主要由相对价格的性质、产业结构失调性质和整个社会企业的总收入与总成本等指标组成。从这些标准看,我国经济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看,一方面,要素价格负向扭曲可以降低出口企业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率,另一方面,也可能降低出口产品价格而将国内要素应得转化为国外消费者福利,因此研究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与出口企业利润率的关系是观察中国出口贸易利益的重要视角。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要素价格负向扭曲程度越高,出口企业利润率越低;劳动力价格扭曲作用大于资本价格扭曲,这表明出口企业将国内要素应得通过出口方式转移给了国外消费者,出口企业从出口中获得的贸易利益非常有限。因此,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导向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改变强调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的政策思维,着重提升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6.
区域一体化、地方利益冲突与利益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区域利益与地方利益之间存在一致性与差异性、群体性与集中性、中观性与微观性的矛盾属性,导致区域合作中的地方利益冲突无法避免,且利益冲突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等诸多领域,阻碍了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了协调利益冲突,亟待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完善利益分配协商、利益分享与补偿、利益争端调解、利益共享等机制。  相似文献   

7.
雾霾现象与现行经济体制机制的反生态性缺陷相关,体现了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冲突.经济利益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需求;环境利益表现为环境保护的利益需求,二者均源于发展的需要,属于正当性利益冲突.解决环境法领域的利益冲突问题应奉行“权衡”之原则,通过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平衡机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但是,由于环境利益的紧缺性,有必要通过建立环境法律制度保障其实现,并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要素价格扭曲的就业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78年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一个长期存在的特征就是市场的扭曲,这种扭曲既存在于产品市场,也存在于要素市场。产品市场中的价格扭曲会改变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从而影响不同经济主体的发展。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价格双轨制逐步取消后,产品市...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重新考察。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通过影响采购经理人指数进而影响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引入,完善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时序传导机制,从而提高了实证结果的显著性。实证结果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有正向影响,但这一结果并不显著;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并未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VEC实证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而且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0.
矿区作为生态经济系统的一个有机载体,存在不同的经济组织和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之问的利益整体水平和获取利益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由此引发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以经济博奕论理论为基础,运用F-H分析法构造了非量化的矿区博弈分析模型,详细分析了矿区生态经济系统中利益冲突的可能结局,并得出了维护矿区生态经济利益的关键在于矿区所在地的政府和环保执法部门执法力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从要素市场中的3大投入要素———资本、劳动力和能源入手,测算1991—2010年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程度和三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并通过构建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考察了各要素价格扭曲程度与产能过剩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冲击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能过剩与各要素价格扭曲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和误差修正机制,其中劳动力和能源的价格扭曲对产能过剩具有正向影响,资本价格扭曲具有负向影响;能源价格扭曲对产能过剩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最大;资本和能源的价格扭曲对产能过剩的短期冲击影响较大,而劳动力更多作用于远期;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能过剩变化的解释力度最大,资本价格扭曲的解释力度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分析认为R&D要素的高流动性和高敏感度,使得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影响要素正常的流入R&D要素市场,这种间接的传导效应将更加抑制R&D产出。建立理论模型论证这种传导效应的存在,以及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分别对创新产出的差异性影响机制。利用中国1998—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影响创新产出的传导效应,并分析要素市场中劳动和资本价格扭曲对创新产出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地域性特征下要素价格扭曲影响创新产出的异质性差异。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会较一般要素更加影响R&D投入要素的资源配置,从而进一步抑制创新产出,且对创新的影响方向与要素市场间弹性大小有关;总体上劳动要素市场呈现负向价格扭曲,而资本要素市场呈现正向价格扭曲,但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为不同的扭曲状态;资本和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均对创新产出有抑制作用;政府补贴力度越大、外向度越高以及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要素价格扭曲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作用越小。最后提出了推进要素市场的发展和改善、提升地区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包含经济扭曲变量和投入产出结构的一般均衡模型,以美、日、英、法、德、意、韩等发达经济体为基准国,在模型中引入行业产品价格扭曲、行业资本价格扭曲、行业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中等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价格扭曲等三类扭曲变量,测算中国各行业要素投入扭曲带来的产出效率损失,结果表明:中国各行业扭曲对经济产出的影响迥异,金融业和企业生产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扭曲显著地增加产出损失;通过对不同类别扭曲影响的分解,资本、产品、各类劳动力的价格扭曲在不同行业表现也很不一样,现代服务业主要通过高、中技能劳动力价格扭曲影响产出,而如果消除教育和卫生行业的扭曲,反而会降低产出。未来需要从市场化改革、产业政策有效性等角度对行业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效率损失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和日本是市场经济大国,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两国政府也对物价进行广泛的调控与管理,并直接参与制定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本文试图通过对美日两国价格调控与管理的比较,以期对我国的价格改革和物价管理能有所裨益。 美日对价格的宏观调控 美日两国对价格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政策和关于工资的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物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 一、财政政策 美日两国都是在经济繁荣时,紧缩开支,增加税收,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在经济萧条时扩大开支,减少税收。由于财政政策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对宏观经济作出比较快速的反映,所以两国都把财政政策着眼于长期的宏观经济调控。 美国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是:稳定增长,合理赤字,低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双重买卖是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扭曲行为 ,必然导致购买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解决冲突 ,保护哪一购买方的利益 ,受害方如何得到救济 ,立法上没有规定 ,实践中没有统一做法 ,理论上尚无定论。文章分析了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下 ,房地产双重买卖的效力 ,探讨了对第三人的救济方法和买方之间的利益整合  相似文献   

16.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大众生活品质的改善.人们的国民的消费习惯、农业产业结构随之升级;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推动了通货膨胀,会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在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农产品价格的基本构成,然后就农产品价格形成体系中的控制主体进行分析,最后探讨稳定农产品价格因素以及如何保护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的宏观调控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理 《财经研究》2005,31(11):129-136
文章研究了公司并购价格尤其是国有企业并购价格的形成机制.首先讨论了在非合作博弈前提下,强制一次成交与多回合讨价还价的解空间;然后引入交易主持人的效用函数,分析合谋操纵下的价格扭曲及对资产出卖方的利益侵害;最后从多方面提出风险防范的改进措施.相关结论应用于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但能提高交易的撮合成功率,有利于盘活国有不良资产,而且能有效防范串谋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国有资产的非正常流失.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动性日益明显,宏观经济景气波动通过农产品产出、农产品需求和政府宏观调控等三种途径影响农产品价格,经济波动与农产品价格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在农产品产出传导路径上,经济波动刺激了农产品产出,影响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在农产品需求传导路径上,经济增长促进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购买力的加强,刺激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在政府宏观调控传导路径上,经济增长使得国家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的超发刺激了经济波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如何治理房价过度上涨,缓解要素价格扭曲和优化地区间要素配置已经成为了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所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房价变动、要素扭曲之间的内在机制。数值模拟发现技能型劳动力集聚带来的地区劳动力技能结构的提高以及其对资本的引致效应是造成房价上涨的关键因素。房价上涨抵消了异质性劳动之间的引致集聚规模效应,并诱发了要素间的替代,形成了技能集聚地区的房价上涨,劳动力技能结构提升和资本深化的内生反馈机制。实证检验发现技能型劳动力集聚会造成劳动价格的负向扭曲和资本价格的正向扭曲,最终使得要素的整体价格和要素的相对价格产生负向扭曲。而房价会造成劳动价格的正向扭曲和资本价格的负向扭曲,最终使得要素整体价格和要素相对价格产生正向扭曲。文章的研究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胡鹏翔 《经济师》2003,(6):25-26
房地产双重买卖是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扭曲行为,必然导致购买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解决冲突,保护哪一购买方的利益,受害方如何得到救济,立法上没有规定,实践中没有统一做法,理论上尚无定论。文章分析了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下,房地产双重买卖的效力,探讨了对第三人的救济方法和买方之间的利益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