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技术引进是一个国家节省科研试制投资和时间,尽快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捷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技术引进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技术引进工作缺乏系统的技术引进观念,缺乏一个完整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技术引进工程体系,也缺乏各种健全的技术引进组织形式,造成技术引进工作中一些失误,如盲目引进,重复引进,重引进、轻消化吸收,未能充分发挥技术引进的最佳技术和经济效益。一些学者和实际  相似文献   

2.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外汇资金短缺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应充分注意其“节汇”、“创汇”功能,把技术引进与进口替代、出口创汇结合起来,形成“引进→节汇(替代进口)或创汇(出口)→再引进”的良性循环。为此,国家必须加强对技术引进的宏观管理,采取措施,促进其进口替代和出口创汇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在论证技术引进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农业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对其贡献发挥的制约,指出应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加强技术"引进后"工作、拓宽信息渠道以及引进先进管理机制等途径,增强技术引进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力。  相似文献   

4.
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这是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之一。近40年来,特别是1979年以来,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不断进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实事求是地回顾和剖析引进技术的进展,并进行冷静的反思和探讨,对于更有效地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以加快经济现代化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回顾:我国技术引进的情况与问题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引进中专利战略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引进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尽快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捷径。企业技术引进与专利战略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技术引进工作是一个对引进技术以及引进模式的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专利战略,指导企业的技术引进工作。  相似文献   

6.
制约我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克西 《当代经济科学》2001,23(2):96-96,F003
以发挥“后发优势”,谋求经济较快发展为目的的技术引进活动在我国有较长的历史 ,但集中的引进却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资料显示 ,1979~ 1998年我国共引技术 2 782 9项 ,合同总额达 10 5 4.8亿美元。技术进口的项数和合同金额分别是改革开放前30年总和的 32 .92倍和 8.8倍。此外 ,我国技术引进工作取得的成绩还体现在 :技术引进的来源更加广泛 ;引进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有关法规日臻完善等。与此同时 ,也涌现出一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成功的企业案例。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我们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方面还存在较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7.
实现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与技术引进的关系极为密切。翻两番无论是搞新建项目,还是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技术进步除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外,还要靠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科学技术。显然,没有这后一条,要加快四化进程,保证二○○○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是不可想象的。翻两番是有严格的时间界限,因而,对技术引进也必须有紧迫感。十二大开过后,翻两番的战斗任务已纳入议事日程,而关系到翻两番进程和命运的技术引进工作,却仍处于不得力的状态,亟需我们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8.
贾国强 《经济师》1998,(5):93-93
浅谈机械设备技术引进的消化和吸收贾国强郝彩丽王国杰近年来,我国各行业从国外引进大量先进机械设备和技术,形成了新的、先进的生产力,提高了国产机械设备的起步水平和发展速度。为此,有必要做好技术引进、机械设备的消化和吸收工作。一、消化和吸收工作的关键1.有...  相似文献   

9.
加快开展技术引进 发挥技术性后发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鹏 《经济师》2005,(2):41-4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先进技术的引进对于促进一个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显著 ,而且技术引进也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的集中体现。文章将从后发优势等理论入手 ,分析技术引进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提出当前国际环境下开展技术引进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技术引进方式的再选择在我国基本实现机车内燃化和电气化之后,要进一步提高机车技术水平,在引进技术方面应当走集约化技术引进的道路,也就是说,我国已具有了一定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后,技术引进重点要从成套设备进口转向单项关键技术引进上来。但是,由于机车技术的特殊性,它往往成为国际政治交往中的一个筹码;更为重要的是,国外公司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不会轻易将关键技术转让给我们,这也是历年软技术引进较少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我国铁路工业可以考虑改变技术引进方式。在众多的技术引进方式中,合作生产是…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经济建设战备重点的西移,为宁夏经济大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此形式下,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捷足先登,吸收资金、争取项目、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当前世界各国也都在争取反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因而国际间的技术贸易正在迅速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的贸易交往中有关新技术引进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为使宁夏在西部大开发中技术引进管理制度化、手续规范化、资料有序化,并提高技术引进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对新技术引进的统计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正>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技术,这些引进就总体来讲,对我国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其中有一部分技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事与愿违。其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宏观管理不善,另一方面体现在引进单位和引进工作者在技术方案的选择工作上出现失误,这里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而最主要的是由于没有一种相当科学合理的适合于引进技术的专门的优选方法可循。因此笔者在本文试图探求一种尽量符合上述要求的“技术引进方案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加入 WTO对我国技术引进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在引进技术时要转变引进观点,要基于外向经济发展和战略引进;要注意技术引进前后的相关问题,要研究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问题;要多引进环境友好技术和软件技术。在引进技术中要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排除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管加清 《经济师》2010,(1):294-294
文章在分析技术引进的成就、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建议加强技术引进的宏观控制,制订鼓励和限制技术引进的具体规定,重视在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各国取得优势和保持其固有领先地位的关键。然而一国单凭自己的科研开发,在今天的知识大爆炸时代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这就需要引进他国的先进技术。 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对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技术引进更是将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了很大一块。 但是引进工作的不科学造成了重复引进,盲目引进,使其技术未能真正成为经济的创新源,引进的技术未能消化吸收,在市场中站不稳,为了追赶扑…  相似文献   

16.
<正>建国以来,我国在技术引进上几经周折.经过改革、开放,打开了技术引进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多方面的经济效益.1.缩短了技术进步时间,节约了经济建设资金40多年来技术引进工作,大大缩短了我国技术进步的时间.别人用10—15年研制的技术,被我们引进后,经设备安装到投产,一般只需2—3年,有的项目甚至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收益.引进技术不仅有利于争取时间、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大大节约建设基金.我国70年代引进的大化肥、大化纤等技术、设备,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化肥、化纤生产落后状态,而且产量成倍增长,每年总产值约为进口这些技术、设备所用外汇的3倍多,扣除成本,平均一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2.促进了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通过引进技术改造老企业,使我国不少行业和产品技术、生产水  相似文献   

17.
陈志淡 《经济师》2007,(3):291-29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的引进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作用日趋显著。文章分析了技术引进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开展技术引进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技术引进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姚新超(山东经济学院)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证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消化吸收是提高我国生产水平,加速企业现代化,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发展我国经济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发展,以及外贸经营权的...  相似文献   

19.
论技术引进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姚新超(山东经济学院)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证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消化吸收是提高我国生产水平,加速企业现代化,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发展我国经济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发展,以及外贸经营权的...  相似文献   

20.
在技术引进中,我国长期存在一些影响技术使用效果、消化和创新,倾向于生产线的引进而忽视软件技术和必要的关键设备的引进等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认识,也正在这方面进行着技术引进方面的五大转轨,即:引进主体从以国家为主体向以企业为主体转变,并从企业单独引进向科研、制造系统联合引进转变;引进目的从生产使用为主向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