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车软件市场的兴起是建立在移动支付与地理信息定位基础之上的。2014年年初的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两大打车软件分别得到财力支持,最终"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软件几乎完全占据打车软件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本文运用博弈论的相关原理对目前我国打车软件市场进行分析,为其提高自身竞争力给予理论依据,并对打车软件的竞争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滴滴的赌局     
资本在赌市场,而更多的年轻人在赌一个梦想。2015年情人节最浪漫的事情一定包括两大打车软件巨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正式宣布"喜结连理"。持续了近两年的打车软件大战最终以两家的结合告终。就在两家正式宣布"在一起"的前一个月,我们对这两家分别作了深度采访。滴滴打车坐落在北京中关村北部的得实大厦,这里也是全北京互联网人才和年轻人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和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类似,滴滴打车将整层办公区域设置成开放式空间。整个办公空间里弥漫着年轻的荷尔蒙,激情和萌动是这  相似文献   

3.
无须路边拦车,在屋里动动手指头,出租车就会"服务到家"。"打车难"正催生一类新型App应用市场——手机打车。既有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手机应用程序招徕全城出租车司机,又有大众、强生等出租车公司推出各自的打车软件。手机打车市场正风生水起。与团购网站一样,打车软件APP并非国内首创。英国有Hailo,美国有Uber,而且都在过去两三年中获得风投的青睐,融资规模达数千万美元。其中,Uber在2011年底更获得3,2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来自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和高盛  相似文献   

4.
宗河 《中国品牌》2014,(3):68-69
打车APP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但缘何如此备受互联网巨头的青睐,让阿里、腾讯甘愿为此烧钱?“我们公司正在和微信谈,以后你就可以用微信支付车费了。”1月27日,在腾讯的大本营深圳,一位出租车司机说。临近春节,腾讯和阿里却没闲着,1月20日,获得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宣布追加2亿元预算请全国人民打车,21日,快的打车随后宦布与支付宝钱包联手再投5亿元请客打车。  相似文献   

5.
打车软件的补贴停停补补,终于在政府以及资金支持的双重压力下停止了这场“烧钱”的比赛,打车软件之前如何盈利?之后又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这是本文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范敏 《市场研究》2014,(3):11-14
<正>引言:滴滴和快的两大打车软件"火拼"的背后,是否是两大互联网巨头企业关于移动支付市场的一场争夺战呢?一、打车软件大战如果你是打车族,最近一定被快的打车或者是滴滴打车的奖励返还乐坏了吧,乘客和司机在这场"打车软件大战"中  相似文献   

7.
正在"烧钱论"之下,无法否认,目前两款打车软件最基本的"骨架"符合中国式服务的形式:他们不违背任何单一群体的利益;他们采用补贴的方式所产生的投入,实际是把大额广告费给了他们最直接的用户;最重要的是,进入这个市场入口形成消费习惯的用户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本刊邀约,快的打车首席运营官赵冬简短"自白",分享怎样通过用户成长体系创造营销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冬 《创业家》2014,(8):114-117
正快的打车对出租车市场进行了周密的研究和计算,继而下大力气做地面推广"别人问我们为什么发展那么快,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站在了风口上。"赵冬说。快的打车获得了诸多投资人的青睐,产品市场份额出现爆发式增长,不仅得益于外部环境的"大风",更是以赵冬为代表的创始人团队基因使然。理工科出身的赵冬逻辑性极强,善于用数据说话。六年外资快消行业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打车软件在中国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情,其兴起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新的选择。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打车软件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是从分析打车软件出现后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打车软件"存在的具体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15年2月15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联合宣布,两家公司实现战略合并。近年来,"滴滴"、"快的"两大移动终端之间的竞争风靡一时。各自背后的发行企业——腾讯和阿里对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实行"车费补贴",以求占领网络服务的市场份额。两者的消烟战尘埃落定,两者之间的价格博弈行为值得去回顾与分析。伯川德模型则是典型的价格竞争博弈模型,借用伯川德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博弈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1.
亦然 《现代商业》2012,(22):35-37
因为关乎公众的出行便利,更关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打车难"已经上升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时下在中国,打车难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在早晚高峰、雨雪天、节假日,更是"一车难求",机场、火车站都是打车难的重灾区,很多人甚至已经习惯了这一现状。与此同时,出租车司机因为对经营环境和生存状态不满而引发的停运事件时有发生。因为关乎公众的出行便利,更关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打车难"已经上升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3)
为了分析"打车难"根本因素,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等软件构建了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评价模型,对北京市当地打车难现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分析发现,影响出租车供求平衡的主要因素是乘客等候时间及空驶率。其次从时空方面分析发现,一般在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间,打车较难,且在交通流量大的交通路段"打车难"现象严重。最后,针对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对缓解"打车难"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源 《商》2012,(2):19-21
"那时候我们是赌上许继的身家性命,把成败都押在引入平安投资上了。"李富生用"死去活来"形容那一年半艰苦卓绝的谈判,"死了四次活了四次。"他说。尽管只是轻描淡写,个中惊心动魄已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4.
打车软件的兴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目前国内稳定的打车软件市场尚未形成,而且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打车软件每天都会有很多新闻报道,本文采取以"打车软件"为关键词,从百度上搜索的2015年2月15日至2015年8月15日的276篇不重复报道,并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提取关键词,利用BICOMB构建了共词矩阵,并形成相关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完成了对打车软件新闻热点挖掘,分析出当前打车软件的新闻热点。  相似文献   

15.
陈禹安 《商界》2015,(2):76-78
商业模式的设计要精准把握消费习惯的变化路径,减小迁移阻力,增强迁移黏性。颠覆性的商业创新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成功地将顾客的消费习惯迁移到全新的模式上来。例如,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烧钱大赛",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顾客旧有的消费习惯(路边招手的传统模式)并没有被成功迁移到新的互联网模式上来:此外,支付宝在2014年"双十二"期间,实施的凡在物美、万宁等大型超市购  相似文献   

16.
正印刷电商,没那么简单,它注定是一条厚积才可能薄发的路。"让印刷变得简单",这是17岁就开始做印刷耗材贸易的王圭平早年立下的志向。作为宁波我要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总裁,他说,过去十年来,自己一门心思在做印刷互联网应用,"天天想,开车想,吃饭想,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把它做得更好"。2005年,王圭平创办了印刷行业的门户网站——中华印刷包装网。但他很快发现,只做媒体,很快就会碰到天花板,因  相似文献   

17.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行业争相恐后的涌进了电商领域,大量功能强大的手机APP应运而生,这些软件普及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3年起,打车软件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分析滴滴快的为例,探讨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以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刘鸿江 《商》2014,(2):125-125
随着近两年打车软件的兴起,打车一族的手机里都装载着各不相同的打车软件,经过几个月的市场整合,原先40多款打车软件的百花齐放演变成现在的嘀嘀、快的的双雄争霸,市场竞争也趋于白热化。但是,打车软件的炙手可热是否就代表着出租车市场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呢?  相似文献   

19.
正2月17日,深圳欢乐海岸紫苑,在欣赏完唐朝茶艺表演完后,记者见到了Uber的亚洲运营总监Allen,这位金发碧眼的亚洲总监第一时间提醒记者:"不管是嘀嘀打车,还是快的打车,它们其实都不是移动叫车概念的创始者,Uber才是租车应用的鼻祖。"在国内,打车软件在风投公司的撑腰下,正在为争夺用户酣战中。作为外来者兼陌生者的Uber,相比关心谁是鼻祖,人们似乎更关心谁更"优惠"。还有,宣称走高端路线的打车软件Uber,能在这片红海中杀出一片蓝天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乘客、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公司以及客管处的问卷调研和走访后,我们发现打车软件对社会各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主要就现状、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四方面对打车软件进行分析。在新的形势下,公共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