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2018年间,传统燃油车油耗平均降幅仅为2%。仅依靠新能源汽车,能否实现2020年国家油耗目标?经过爆炒和暴增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迎来"八连降",这无疑给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更让人担忧的是"双积分"目标的实现问题。日前,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发布了《2019中国乘用车双积分研究报告》(后简称《报告》)。  相似文献   

2.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今年汽车界"两会"代表最热的话题之一。如何让自主品牌汽车与世界接轨?如何解决汽车增长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如何确保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是汽车行业景为关注的问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则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示范运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韩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对新能源汽车的  相似文献   

3.
这两年汽车市场最火的是什么?新能源汽车;行业内谈论最多的是什么?也是新能源汽车。自2009年1月"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点燃了市场的热情,随后新能源汽车越发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2008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到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力争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而在美国这个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这一数字目前也仅仅是2%~3%。我国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据了解,美国、日本及一些欧洲汽车强国均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我国。目前除了科技部对部分企业的前期研发给予支持、发改委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相似文献   

5.
在能源问题上,中国汽车工业目前正在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燃油供应日趋紧张,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如果真到了石油衰竭的那一天,谁来为我们的子孙买单?另一方面,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电动汽车,在电池这个关键技术上一直未能实现突破,如果不能成功逾越这座难关,谁来为那些投入巨资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买单?记者曾经听国内一家汽车企业的领导人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氢燃料电池车",而且这个观点似乎在国内外都比较有市场,国家"十一五纲要"也明确提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26位海内外华人汽车动力专家联名致信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国家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方针提出自己的思考。下文将择其要点陈述,以供读者参考。同时欢迎各位读者来稿来电,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则"首辆金属动力客车云南制造"的新闻在网上流传。报道称,这种"金属动力汽车"是最新概念的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辆金属动力客车,整车和电池系统都产自云南。更厉害的是,这辆被冠以"世界第一"的新能源客车选用了无碳金属电池,其使用成本仅是锂电池的1/10,"金属动力模块可支持车辆行驶1000公里"。这引来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甚至有人怀疑这是一条假新闻。在业内人士比较看好锂电池的情况下,号称比锂电池性能更高的金属动力电池的出现,能否搅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金属动力电池究竟是什么?是谁生产了这辆金属动力客车?为此,《商用汽车新闻》  相似文献   

7.
2009年客车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是什么?新能源?没错。在客车界,业内人士碰面的第一句话也许变成了:"你新能源了吗?"确实,你新能源了吗?2008年还离中国客车界那么远的新能源,忽然在2009年就火了起来,我们也忽然发觉,原来中国有那么多能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客车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具备了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这种高、精、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实力。从政府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花重金的鼓励,到企业雨后春笋般推出新能源客车产品,在政策导向下,之前从未像今年这样,行业、媒体对新能源客车的追捧和宣传如此热烈。不过仍有一些冷静和质疑的声音。近日,国内知名经济学者谢国忠抛出了"电动车泡沫论":"等着瞧吧,电动汽车不过是一个浪费纳税人无数血汗钱的概念。每当汽车业陷入困境,总会拿新产品说事。这就是汽车业得以吸吮资金活下来的方式。"也许说泡沫过于偏激,但目前轰轰烈烈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各企业一拥而上的新能源产品,是否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在现今新能源汽车"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背后,是否已暗埋隐忧?在广泛采访政府官员、业内专家以及企业新能源项目负责人后,本期《商用汽车新闻》总结出了新能源客车的6大怪现状,这6大怪现状对于今后中国客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有何影响?就请诸君看完自行下判断了。  相似文献   

8.
1月27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沈阳、长春等城市或区域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正式公布。1月28日,四部委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对此前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新年伊始,四部委连发两项新能源汽车政策,再次彰显了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的重视。然而,频频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政策透露出了哪些信号?当前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将会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静 《汽车观察》2023,(5):100-101
新能源汽车真正实现超越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有人说,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光有基础制造、产业链技术和创新研发还不够,规模化才是硬道理。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取得全球第一,并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中汽协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有1.3万辆,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达到688.7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3%。  相似文献   

10.
观点碰撞     
《汽车观察》2012,(2):33-34
新能源汽车:2015年100万辆,孙健——欧阳明高等孙健(科尔尼全球合伙人暨亚太区汽车行业总经理)根据国家规划,六个试点城市总共计划在2012年推私人购买各类电动车13万辆,但这个目标能否实现仍有待实践的检验。科尔尼预测,2012中国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销售8万辆,2013年销售15万辆,在2015年开始快速增长有望实现40万辆。2020年销量达到115万.总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  相似文献   

11.
陈秀娟 《汽车观察》2020,(1):116-117
对于新能源车的选择,消费者更看中哪些因素?2019年新能源CACSI给出了答案。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品牌和质量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选择新能源汽车。那么,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满意度究竟如何?又有哪些新能源车品牌赢得了车主满意?影响新能源车满意度的因素又有哪些?  相似文献   

12.
"5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会集体亮相今年的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这里面既有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也有燃料电池车。"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如是说。新能源汽车不仅仅需要技术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生物燃料,到底哪种新能源汽车更好?欧阳明高表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涵盖面很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都是动力系统。每一辆车都包含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电池系统或者代用燃料的燃料系统。从这个角度而言,动力系统的技术平台是公共的。其次,从"863项目"来讲,我们研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要解决技术平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一封由26位专家提交的质疑氢燃料是否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实选择的信遭到曝光。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的部分专家对此回应:氢燃料并非发展新能源汽车惟一的技术路线。至此,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之争再次浮出水面,何种技术路线更适合中国国情?哪种路线更具有发展前景?小记为您盘点各种技术路线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由于仍要依赖石油,因此被视为一种过渡性产品,但也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和最有希望实  相似文献   

14.
新年伊始,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消息是一个接一个,先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在3月7日联合下发通知,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与此同时,科技部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以下简称电动汽车"十二五"规划),明确了"纯电驱动"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纯电驱动汽车销量要实现占同类车型总销量1%左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开栏的话:在"绿金经济"时代,节能环保大旗高举不倒,新能源汽车作为被业界看好的发展方向被寄予了厚望。然而,在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之外,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运营等各方面仍有不少和市场需求对接的难点,也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从本期开始,《商用汽车新闻》特设"新能源"栏目,致力于从市场和用户角度审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同时,"新能源"栏目也力邀诸位读者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献言献策,倾力把"新能源"栏目打造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想论坛。  相似文献   

16.
最近,国内诸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争相发展新能源汽车,仿佛不研制新能源汽车产品就不合时宜。更有甚者声称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品自主品牌实现对欧美日韩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最佳工具。事情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7.
春潮涌动     
陈秀娟 《汽车观察》2016,(10):88-89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蓝海,但不是免费的午餐,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哪些功课要做?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基础设施的逐步成熟,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局部地区出现了集中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许多新的社会力量尤其是互联网背景的企业开始大举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科研和贸易成为新的热土。据有关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汽车在借政策东风迅速入市的同时,也引发了多方热议,甚至还有不少质疑。上期本报"新能源"栏目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这位读者谈了对于"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案的一些看法,有肯定,也有疑惑。对于这些疑惑,13个示范城市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似文献   

19.
本报讯日前,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2010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新能源汽车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主要或全部使用新型能源的汽车。据此,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而混合动力汽车不算新能源汽车。"这是相关政府部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的重新定义,并首次将混合动力汽车定义为节能汽车。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汽车已经正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否跟得上,将是决定新能源汽车未来的重要因素。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也许你会认为,不就是个"换了发动机"的汽车嘛,有什么可准备的?也许这么认为的人不少,但事实是,单就中过内陆的汽车产业发展来看,近三十年的发展,我们所熟知的汽车,其实只是单纯的汽、柴油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市场,简单而言,我们对搭载传统动力系统的汽车已经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