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点评     
李德水: 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日前表示,外国企业不受约束地并购中国企业可能威胁到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李德水指出,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而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外资来华并购,中国任何时候都欢迎。然而,必须坚决制止任何试图垄断中国市场的恶意并购。据说这是第一位正部级官员公开谈论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并购的利弊。但问题的关键是, “恶意收购”的标准是什么?谁来界定?  相似文献   

2.
《董事会》2009,(1):63-63
“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签易网举办。从2000年至今,“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8年,几年来,评选将中国经济领域的风云人物和极具震撼力的焦点事件几乎全部网罗其中,事件本身及评选备受并购业界和海内外经济界所关注。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的知名度,影响力与权威性日臻成熟租强大;已成为中国经济界知名的活动品牌。  相似文献   

3.
“逆向跨国并购”(即并购发达国家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获取海外战略性资产、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跳板”。然而,与传统跨国并购相比,逆向跨国并购呈现“以弱并强”甚至“蛇吞象”的独特特征,导致并购双方存在显著的身份落差。身份落差使得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不恰当的身份管理模式会对并购整合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综合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与大样本统计方法,探究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模式。研究发现,组织身份落差的方向和强度是决定并购后组织身份管理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高强度身份逆差与“单一隔离型”模式匹配,低强度身份逆差与“双元联邦型”模式匹配,身份顺差与“统一吸收型”模式匹配;不同身份管理模式在话语建构、业务运营、权力关系、象征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大样本统计研究表明,身份落差与身份管理模式的匹配关系具有较高普适性,但也受核心业务相关性、业务分割等因素影响。本文不仅揭示身份落差与身份管理模式之间的匹配关系,构建逆向跨国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理论,也对中国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后有效管理双方组织身份、提升并购整合绩效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米塔尔入股华菱不仅会对华菱自身产生“馅饼”和“陷阱”的问题,也必将对中国钢铁企业对外开放程度产生深远的影响。“馅饼”和“陷阱”的实质是“控制”和“反控制”,中国钢铁企业要学会嫁接各种资源为我所用,站在全球并购的浪潮里,以并购应并购,用全球性的视野解决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宋小佳 《中国工业经济》1995,(7):72-75,F003
对外商直接投资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的探讨──兼谈国有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宋小佳进入90年代以来,外商来我国投资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新动向,是直接投资并购国有企业。这种做法发展很快,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新“热点”,它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2014年全球油气资源并购市场“触底反弹”,全年共完成并购投资约17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2014年各类石油公司发展战略趋于理性,非油气工业背景公司“异军突起”;全年并购交易的评价油价再创新高,北美评价气价持续攀升;非常规原油交易“热度不减”,北美天然气资产并购则成为当年新亮点.预计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将影响全球油气资源并购市场;各类石油公司将选择不同并购策略应对国际油价带来的挑战;LNG项目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并购交易将持续活跃.  相似文献   

7.
虽然外资并购是2006年的热点,但并购市场上的真正主角却来自中国。过过去6年来,中国并购市场上每年的主题都不相同。2001年,中国入世成功,全球化危机意识增强,部分企业主动进行产业整合;2002年,M B O变成人人有份的运动,“国退民进”进入高潮;2003年,国资委挂牌,MBO被彻底叫停,“国退民进”运动仍在进行;2004年,民企成为宏观调控“靶子”,产业整合的梦想破碎,“国退洋进”启动,中国企业开始海外扩张;2005年,民企全面收缩,“国退洋进”进入高潮;2006年,“走出去”战略反思开始,“国退洋进”叫停,中央企业风光无限。入世后,中国的产业环境…  相似文献   

8.
王钦 《工业经济》2007,(3):57-63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表现出了新的动向,在全球战略协同、市场竞争优势和技术溢价等因素的驱动下,跨国公司加快了对中国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并购的步伐,并有可能产生“挤出”、“虚入”和“扩散”等三方面的负面效应。基于此,应对跨国公司并购行为的公共政策选择,要从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和并购监管三个层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前,弱小的中国软件外包商们开始摈弃“宁为鸡头,勿为凤尾”的旧习,积极通过并购整合来壮大自己接单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中联重科的并购战略进行了分析,并以其跨国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为案例,分析其并购交易及并购后整合的成功经验,提出其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跨国并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