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地方公共物品的私人供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罗红梅  刘瑞琪 《经济师》2007,(11):67-68
文章从现代经济学角度,廓清了我国气象服务中不同类型气象产品的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目前世界上三种气象服务供给模式,且就其利弊作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我国气象服务供给应该选择的模式:国家气象部门只提供公共气象服务,私人气象服务应交给"市场",由私人公司开展。  相似文献   

3.
公共气象服务和决策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使气象服务的涉及面更广,更人性化,更有针对性。丰富多彩的专业气象服务孕育了一个前景巨大的气象市场。如何搞好气象服务的市场开发工作,使气象服务市场往更好、更快、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是当前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气象服务商业化的模式,对中国气象服务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对中国气象服务的市场开发作简单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政府收费与公共产品供应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肖广 《当代财经》2003,(9):36-39,42
我国公共产品供应方式的选择,应采取“区分类别、分析比较、择优选择”的策略。即科学划分公共产品的类别,分别比较收税、收费这两种融资渠道的成本和效益,在不同类别的公共产品供给中分别选择最优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5.
从公共产品的私人供应看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财政和学生双重贫困的障碍问题,运用公共产品私人供应理论分析了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以提高教育效率,提供更多教育公平的可行性,并相应提出了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肖葱 《经济问题》2007,339(11):45-47
由于环境服务的大部分内容具有公共物品属性,所以在我国长期以来主要由政府负责供给,对财政支出造成巨大的压力.在研究西方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私人参与公共环境服务供给提供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气象服务的供给均衡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气象服务产品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往往存在不足.因此,在气象领域中需要政府发挥资源配置的干预作用,通过完善气象服务生产的公共财政投入体系,建设一支具有公共服务意识的气象队伍,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增加公共气象服务项目等手段来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的供给均衡.  相似文献   

8.
全球公共产品供应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对全球金融稳定、公共健康、公共安全、气候稳定等全球公共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目前,全球公共产品存在供应不足、供应失调、过度使用、未充分利用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消费国"搭便车"的倾向、缺乏超国际的政府权威、意识形态的干扰、决策机制不民主、生产成本的分担方式存在分歧、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旨在解决新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应将会释放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进一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当前,由于受到供给理念落后、城乡二元供给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应中还存在着总量不足、供应失衡、缺少监管与激励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探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应现状,科学客观地剖析其成因,从转变政府供应理念、完善供应机制、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等方面提出精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建立县级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德庆县气象局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系统试点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分析了试点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探索如何建立以发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为主的县级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包括生产性、生活性和保障性三大类农村公共品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00—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2000—2013年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3年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整体上呈增长态势,其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等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较高,而公共安全、文化娱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的供给水平较低;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与国家政策有关,反映了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上的行为偏好。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uter tutorial for use in a history of economic ideas class. An early version of the tutorial contained ten topics, ranging from early Mercantilist thought to Jevons's marginal utility analysis. These concepts were presented in three ways: verbally, graphically, and in summary form. Student critiques were used to extend the content and revise the mode of 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准公共物品的合理提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准公共物品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已多样化,但仍存在总量供给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本文以满足公共需要、注重效率和公平作为依据,提出几种改进措施,以促进城市准公共物品的合理提供。  相似文献   

14.
We argue that there are interesting examples of privately provided public goods that do not satisfy the assumption of strict normality, and reconsider voluntary-contribution games in a more general framework. We show that, in general, (1) equalizing transfers between individuals with identical tastes can increase total supply of the public good, and (2) more of the public good can be supplied if agents move sequentially rather than simultaneously. These results are in sharp contrast to earlier conclusions derived in the literature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strict normality.  相似文献   

15.
萨缪尔森等人从经济角度所定义的公共产品概念,忽视了对"公共"的详察,其现实意义受到了质疑.为切实反映公共产品的本质和研究的现实意义,对公共产品概念的界定至少应该从主体维度和客体维度两个方向进行.毕竟,公共产品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并且针对目前歧义产生和争论的焦点,对概念的本质解读应重点落脚于"公共"而不是"产品".应该说,公共产品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概念,至少可以体现在主体(政治)和客体(经济)维度上.历史地、具体地认识公共产品的本质,界定其概念,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地区分与公共产品相联系的一些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16.
将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理论引入公共产品供给分析,给出了供给公共产品的主体确定的理论模型,并在威廉姆森范式扩展的基础上得出了各个主体的边界,认为最优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和主体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测算了中国公私部门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存在的交易费用,发现就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部门交给私人部门与第三部门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王磊 《经济与管理》2007,21(7):10-16
借用分级条件下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最优规模的模型和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为量化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根据IMD测度政府效率的指标体系和国内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效率分析应采用DE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以农业发展缓慢、农民负担沉重、农村社会问题突出为主要表象的“三农”问题,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农村公共品供给不力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从公共财政学的角度科学地安排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进行农村财政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显特征是政府调节是其公共部门的过度垄断,市场机制及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在公共品供给中的参与程度较低。因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垄断代替了竞争,单一的政府调节和公共生产,导致公共部门规模膨胀,财政负担过重,公共咨询配置效率低下,公共品供给不足以及寻租行为猖獗,腐败现象蔓延等诸多积重难解的问题。本在简要回顾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现行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及其成因,理出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