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美控制权之争分析国美公司治理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辉 《中国市场》2010,(40):36-36
本文从国美控制权之争事件出发,应用公司治理理论对控制权争夺的深层原因做了分析,揭示了控制权争夺源于公司治理缺陷,只有改进公司治理缺陷才能避免股东与管理层罕见的控制权争夺。  相似文献   

2.
目前,家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比重仍不容忽视。我国公司治理尚不成熟,国美控制权之争将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充分凸显出来。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对国美电器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与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创始人及家族企业转型时公司治理结构相关的启示,以期为完善我国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服务。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控制权的配置,陈晓和黄光裕两方在2010年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争夺过程中除了资本和股权较量之外,抢占道德的制高点以获取投资者和媒体舆论的支持也是双方口诛笔伐攻击对方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分析陈晓和黄光裕双方的行为,比较了双方所声称的控制权配置模式所依据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相对均衡的控制权配置应该保证股东和经理人的交易和收益分配具有激励兼容的特质,保证企业成员在追求各自利益的同时实现利他的共赢。但是,当前的控制权配置体现了股东和资本的意志,道义上的批判和道德责任不能决定控制权的配置,也不能仅仅凭借道德约束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贺九龙 《商》2012,(23):54-55
改革开放30余年,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家族企业不断壮大。有些企业正逐步完成向现代家族企业的转变。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问题成为其能否实现这种转变的焦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国美控制权之争"事件的解析结合相关理论尤其是控制权理论以探求家族企业中控制权转移的必要性并提出适合我国家族企业的控制权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家族企业治理转型过程中因创业家族控制权让渡而引发的控制权私利及其诱发机理,并进一步构建模型揭示了投资者权益司法保护制度和经理人诚信与声誉机制两类制度因素对经理人控制权私利行动和创始家族控制权让渡决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无论是权益司法保护,还是市场声誉机制都对经理人控制权私利行动产生显著约束,进而对创始家族控制权让渡和家族企业治理转型进程产生影响,即司法保护制度和经理人市场越发达,创始家族向职业经理人让渡的企业控制权越多,家族企业治理转型进程越顺利。  相似文献   

6.
国美控股权之争是中国公司治理史上一次理性与感性的伟大碰撞。基于对国美电器个案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以控制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效果的影响为主要内容,通过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之争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经理人和大股东的矛盾根源,进而从股东与管理层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公司治理和管理角度与现代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瑞 《现代商业》2012,(32):111-112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家族企业已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经济组织形态。本文以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转型的三条路径和优化治理结构的四个方面。而后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国美电器为例,系统分析国内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问题,提出完善和优化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以期对上市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这一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出现在英文文献中。二十多年来,它不仅在理论研究中越来越重要,而且还成为了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该文从国关案例入手,在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国美中暴露的中国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和中国法制环境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在股权多元化条件下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上进行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0.
公司控制权是对公司所拥有的全部财产的处置权,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问题。股东通过表决权联系公司的所有与经营,股东也可以通过收购实现对其他公司的控制和通过反收购来防止公司控制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相琳 《致富时代》2010,(3):192-192
自前大陆首富黄光裕被捕入狱,国美越来越多地走进公众的视野,2010年国美董事长黄光裕与总裁陈晓对公司的控制权之争更是甚嚣尘上,成为财经领域热门话题。所谓窥斑见豹,这一事件引起我们对当代公司治理问题的广泛思考,该文将结合公司治理相关理论,对这一事件揭示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企业中,股权是股东控制企业的主要依据,现代企业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产生公司治理问题,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有一定的效力,本文就控制权市场的公司治理效力进行了分析,又根据我国控制权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公司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颜现召 《致富时代》2010,(9):131-132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公司控制权机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为研究主题,通过实证分析讨论了公司控制权机制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司控制权市场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述评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运作、功能以及西方学者对这些问题争论的基础上,指出要使公司控制权市场在我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运作的必要条件,即要加快国有股的退出和流通,实现股权多元化,改变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加强证券市场监督管理,遏制过度投机,规范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的竞争,同时着手完善接管与反接管的法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06年1329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治理机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对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治理机制的影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对全体上市公司而言,大股东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流动负债比例与代理成本呈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两职合一、资产负债率与代理成本呈正相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代理成本的关系不显著;家族企业治理机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效果比非家族企业要弱.在非家族企业中,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两职合一与代理成本有显著的相关性,但上述治理机制对家族企业的代理成本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个人理性”经常不符合经济人的选择行为,特别是在传统观念还极强的中国家族企业内部,家族成员对决策的选择往往受到“家族理性的制约”。家族理性具有“利他主义”的特征。在家族企业决策过程中,家族理性强调的是,个人利益要服从家族的整体利益,家族中的个人利益的取舍必须依照家族理性的整体判断,其个人的经济行为也必须符合依家族理性的判断而形成的行为要求。“家族理性”的假设符合现实生活中家族成员的某些政策决策。产权不清晰、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等都是家族企业无奈又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蒋冲  章颖 《商业时代》2011,(36):63-64
控制权是实现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核心权力,控制权的合理配置不仅体现各权力主体的经营管理理念,而且也是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保证.本文以“国美控制权之争”为案例,从公司不同资本形态的力量对比引发权力角逐、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权力均衡和有效市场机制保证权力实现等几个角度进行解读,并形成了一些结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控制权转移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控制权配置是和特定个休和群体相结合的,问题在于具有强烈血缘、亲缘、地缘性的群体可能具有很高的激励优势,但很难保证分工优势,因为分工的基础是群体范围内部的全部人力资源,可能能够实现企业内部最优,但决不能保证全社会的最优。我国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瓶颈"只能通过控制权配置的市场化予以解决,实现控制权配置从以血缘、亲缘、地缘为基础向以市场契约为基础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继颁布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经能够较好的在各个企业进行运用和执行,并对企业的健康运行发挥出良好的效应.本文就成熟期的家族企业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在对其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现状分析基础上,指出其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以并出相应的治理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营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的运营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少贡献。然而在家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在监管、结构、内部审计等方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影响到企业未来良好发展,也为企业运营埋下了隐患。本文将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对我国家族企业目前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据此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对存在问题的家族企业经营管理者或者相关研究人员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