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中国对外贸易》2010,(9):16-16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日前表示,国际市场粮价是否会大幅上涨有待观察,即便出现大幅上涨.也不会对国内粮食市场造成明显冲击,一方面国内外粮食市场关联度较小。我国除大豆外,小麦、玉米.大米等品种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产量的1%。由于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维持粮价稳定运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是稳物价、稳民生的基础。本文系统梳理新冠肺炎暴发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走势,并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导致我国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研究发现:相比新冠疫情暴发之初,除稻谷价格相对稳定以外,我国小麦、玉米、大豆市场价格有所上升,涨幅略有明显。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流动性泛滥、资本炒作等国际因素和国内种粮成本上升叠加影响是导致粮食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预计未来受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我国粮食价格仍将维持相对高位的平稳运行。基于此,建议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强化市场预期引导、加强粮价监管、降低农户种粮成本。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粮食价格波动是粮食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反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尽管引起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从粮食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来看,引起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求矛盾、生产成本推动、自然灾害因素、国际市场传导。粮食价格波动的经济效应主要是影响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和市场价格总水平。要确保粮食价格基本稳定,避免其大幅度波动,应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价格服务体系、建立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强化粮食市场价格监管。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呈现“大市场悖论”。本文运用相关系数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我国石油贸易“大国效应”实证分析来说明这种悖论。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石油进口量影响国际石油价格,且影响是同方向,这对我国来说是一种“负大国效应”。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粮食价格波动对主产区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永金  陆迁 《财贸研究》2012,23(5):61-67
基于粮食主产区1978—2009年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粮食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运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分析粮食价格波动引致主产区福利变化及其影响。结果表明:主产区生产福利变动与粮食生产价格变动具有同向作用关系,而消费福利变动与粮食零售价格变动具有负向作用关系;粮食价格变动引起主产区福利变化的长期福利效应优于短期福利效应,但整体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国际粮价市场近年来日益严峻,粮价持续走高.这对于我国的粮食价格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很大.我国是个粮食大国,因此,分析国际粮价市场的现状及高粮价的原因,深刻认识到国际高粮价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对于我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不利影响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姚靖 《价格月刊》2024,(4):26-33
目前世界范围内粮食供求基本面相对脆弱,诸多粮食种类产需紧张,区域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粮食价格一直相对偏高。此外,由于供需错配、区域性冲突、货币价格波动、能源价格变化等,致使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较大。近些年来,中国粮食供给稳定、库存丰盈,国际粮食价格变动对国内粮食安全影响程度相对较低,但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对外依存度较高且市场化程度高的粮食往往会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供应安全等易受影响。针对国际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中国应从国内供应入手,着力提高粮食保供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同时防止国外的输入性风险,提升粮食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扩大粮食领域的国际合作面,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8.
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主要粮食价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粮食进口量的增加,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冲击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脉冲响应等技术,研究国际油价对我国主要粮食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价格总体上是正向冲击,但影响并不显著;分品种来看,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不同粮食品种价格影响并不均衡,其中对可以作为燃料乙醇原料的玉米价格影响最大,其次是大豆,而对我国主要口粮稻谷和小麦价格影响并不显著。本文提出在提高粮食尤其是谷物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国内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进口贸易、R&D溢出与中国制造业的就业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6~2005年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的R&D溢出对中国制造业的就业总量变动的影响及影响的部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到进口贸易对国内制造业的R&D溢出效应后,中国制造业从发达国家的进口没有通过替代国内生产而减少就业,相反,进口贸易通过R&D溢出增加了整个制造部门的就业。由于技术进步的两面性和各部门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进口贸易的R&D溢出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由于R&D投资回收期长、国内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较弱,国内R&D投资和进口贸易的R&D溢出对就业总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滞后性。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趋势效应、价格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存在,使就业变动呈现动态调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赵新浩 《中国物价》2013,(11):55-57
河南是产粮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可以采用鼓励性的政策措施来保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但粮食价格的市场变动对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影响仍不容忽视。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河南粮食价格的走势状况,分析了粮价的变动及其对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贸易特征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的国际贸易表现出三个不和谐的特征:易位、反常与低效。通过对20多年来的粮食国际贸易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我国粮食贸易的不和谐源于缺乏价格优势、国内外粮食价格关系的不完全整合以及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弱质性联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制度供给的偏差和政府干预过度。所以,我国政府应减少干预力度,并制定与市场运行规则相兼容的政策,以确保粮食贸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粮价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加之粮食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高,粮食价格政策托市的现象日益突出,且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现象依然突出,国际粮食价格传导对国内粮价的影响越来越大。从粮食生产与需求、粮食国际贸易和库存情况看,中国当前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考虑到近年来全球粮食贸易呈现一系列新变化,中国保持粮食价格稳定难度正在提高,且种子安全、耕地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应积极应对美国粮食霸权,进一步完善国内粮食价格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并不断优化粮食国际贸易,以确保中国粮食价格稳定,更好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玉米和大豆等粮食国际、国内价格历史数据,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揭示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作用及影响路径。理论分析表明,国际粮价通过进口直接路径、进口产品成本路径和进口替代路径等三个子路径传导至国内粮价。实证检验发现,国际大豆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均比较充分,即国际大豆价格会影响大豆进口价格,进而影响国内大豆价格,最终影响国内豆油价格;国际玉米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则不充分,国际玉米价格会影响玉米进口价格,但是对国内玉米价格和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影响程度较低;而在进口替代路径中,玉米和大豆的国际价格传导均不充分。我国应继续推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投入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集中力量提高粮食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粮食进口仅为调剂国内供求余缺的方针,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的价格调控体系及风险防控体系,规避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进口需求、市场准入与我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于2003-2004年间出现了农产品的贸易逆差,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构成及其产生原因。大豆、棉花、食用油等是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构成产品,这些农产品进口价格和进口数量都出现了增长,而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致这些农产品进口需求猛增,致使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另外,我国农产品关税的大幅削减以及配额管制农产品市场准入机会的扩大,也是农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国际棉花市场上最重要的贸易主体之一,棉花也是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大宗商品。本文采用进口市场集中度指标分析表明我国棉花进口来源市场高度集中;运用回归分析法测算我国棉花自不同来源国家进口的价格弹性,并用边际分析方法研究进口价格弹性在我国棉花进口来源变化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棉花进口来源逐渐集中于具有进口价格弹性优势的国家,这样有利于节约我国棉花进口总支出、平均支出和应对价格高涨风险。  相似文献   

16.
粮食贸易是市场参与各方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焦点话题之一。我国粮食生产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一般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粮食进口将快速增加。但迄今为止,国内粮食市场并没有受到国际市场的严重影响,这一事实产生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税改革,但农村劳动力、灌溉、播种面积等准固定投入的粘滞性也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分四个部分从这一角度解释我国粮食市场供给稳定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up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t the firm level using a large sample of French manufacturing firms for the period 1995–2007.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import competition from China on firms' price–cost margins and the way in which exporting interacts with this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robust evidence that firms in more direct competition with Chinese imports decrease their markups. However, firms that become exporters experience a smaller reduction in their price–cost margins. Consistent with these finding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irms facing tougher competition from China are more likely to start exporting to avoid such competitive pressures.  相似文献   

18.
稀土出口管制的目的在于保护战略性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从数量、价格和信息3个传导机制对国际稀土市场产生影响。随着稀土管制强度的不断加大,中国稀土出口的地区结构及世界稀土出口的国别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管制政策给世界稀土贸易带来了显著的替代效应、创造效应和结构效应。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印度对中国稀土的替代效应尤为显著。香港和新加坡的稀土转口贸易比以前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19.
欧盟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每年进口的纺织品占全球总进口量的31%,就进出口贸易总量来说,欧盟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的最大贸易方,在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是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最多的国家,是欧盟纺织品最大的供应国。欧盟东扩的实现将对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通过对欧盟东扩后产生的贸易效应的分析来说明东扩后可能对我国纺织业出口产生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连年增大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仍将持续,本文基于进出口数据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进行了国别比较。分析表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极弱。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下,作为我国服务贸易重要项目的运输服务业要改变其落后的地位,必须从贸易体制、政府作为、行业协会、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着手进行改善,以满足运输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