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许多中心城市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金融业发展政策,引发社会对金融中心过度建设的担忧。本文基于2006—2019年国内金融中心城市的数据,通过建立系统结构模型,发现政府政策推动促进了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但这一过程也是造成金融市场分割的原因。如果缺乏制度约束和政策协调,将倒逼地方政府深陷政策竞争的“囚徒困境”。进一步研究表明,全国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远大于区域金融中心,而西部和东北是全国金融中心辐射功能相对薄弱的地区。因此,在西部和东北加快建设若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成为本文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海)自贸区开设后,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新的机遇。本文试图从"金融大爆炸"改革后伦敦金融中心复兴的案例中,以关系地理学为视角,分析归纳伦敦金融中心的发展机制。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现代经济中,金融中心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从强调空间区位的金融集聚逐渐演化为全球金融生产和服务的节点和枢纽。伦敦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它的发展机制迎合了金融中心演化的趋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壮大,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金融集聚与城市层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如玉  王志高  梁琦  陈建隆 《经济研究》2019,54(11):165-179
金融集聚引致金融空间层级结构特征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点。本文分析金融层级结构的形成因素及其与城市层级体系的关系。首先基于空间经济学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接着通过构造城市金融集聚指标,与中国的城市层级变量进行匹配,并利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初步构建了金融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说明集聚形成金融中心,而金融中心是以城市为表征的;金融中心是有层次的,且与城市层级体系是正向匹配的;但金融集聚的态势更为突出,金融层级结构比城市层级体系更为简洁。要想打造金融中心,必先提升城市层级。全面开放并有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有利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4-2017年中国城市劳动人口就业结构,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城市实体经济功能结构特征因子,透过金融在城市网络中的集聚与分散趋势,研究中国城市功能与金融资本集聚和区域金融中心形成路径关系.研究发现,区域金融中心的流动转换功能对区域金融资本集聚有正向促进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是区域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地方制造业和地方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区域金融资本集聚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金融中心的流动转换功能对区域小微金融和中长期信贷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地方金融发展有助于提升区域直接融资规模占比,区域金融中心产业发展对外资金融机构选址落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金融供给侧发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利用我国内地2004-2018年275个地级市空间面板数据,基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和地方金融发展视角,实证考察金融供给空间结构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兼具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地方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还存在普遍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受空间区位、城市规模、市场化程度的异质性影响,并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具有随地理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特征,在60km以内为溢出效应密集区,而当城市间地理距离跨越200km后,空间溢出效应将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6.
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集聚、交易和扩散的中心,一般是以某一个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建立起来的。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金融中心建设实践的关注,金融中心问题研究方兴未艾,逐渐成为金融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以金融中心为主题,从金融中心形成机制、金融中心的功能以及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等三个方面,按照文献发展的脉络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相似文献   

7.
金融集聚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也可以定义为一个状态或结果,金融集聚的结果就是金融中心。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为的影响,金融的发展包括金融集聚以及金融中心的形成同样也离不开政府行为的影响。从博弈论的角度去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对金融集聚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金融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金融竞争力是城市能否发挥区域金融中心职能的决定因素。对城市金融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以金融机构选址理论为依据,建立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采集相关数据,对主要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计算得分。考虑到现有金融资源集聚管理方式,若根据金融竞争力选择区域金融中心,可能人为改变现有部分金融资源分布,造成金融机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因此,特别地将中央银行九大分行所在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市场特征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构建研究金融集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构参数的校准和贝叶斯估计,政策实验分析发现:(1)降低金融从业人员所得税、投资者的金融资产所得税和金融营业税有利于金融集聚,永久性税改政策有效性最强;(2)实施鼓励金融创新为主的战略,有效促进金融集聚;(3)金融中心建设的"消息冲击"会影响预期,国际金融中心能否如期建成显著影响金融集聚的规模和速度。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只有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高效的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合理调节资源配置,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进一步促进金融的发展的双向螺旋状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融企业越来越多地集中于某一城市和区域,金融集聚己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普遍存在的现象,金融集群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国内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都在竞争金融中心这个桂冠。重庆、成都则瞄准西部区域金融中心,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力争建立不同层次的金融集聚中心,由于不同地区定位不准确,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对区域经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对于城市创建区域中心城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襄阳市金融资源近年大增,但一直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区.本文主要用数据和事实展现和分析襄阳市的金融业态发展的横截面,供后续的研究分析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金融中心时,改变以往突出强调金融中心集聚效应的观念,引导金融机构适度扩散和科学布局,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区是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上海、北京、广州与深圳等金融中心在进行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建立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外移外包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同金融中心和金融后台基地的建设必须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避免功能相似、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当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血脉,全国性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热潮此起彼伏.广州是我国第三大国家中心城市,较早提出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区域金融中心的显著特点是能够带动和引领周边区域金融发展,即具备带动能力.本文首先分析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概念,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劣势,最后提出了提升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带动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璠 《现代经济信息》2013,(15):334-335
每一个金融中心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该地金融机构的高度集聚现象。许多学者对金融产业的集聚现象有多方面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收获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如信息腹地论和金融资源流动性理论等。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动因主要分为其生成的驱动因素以及内在机理。本文从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中心出发,以典型实例,即长江三角洲地区,拓展到普遍状况,利用主成份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别计算金融集聚度分数,建立数学模型,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同时对长三角地区金融集聚辐射和梯度效应展开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15.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与金融集聚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区域经济中心金融活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与金融集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副省级以上城市连续三年的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与金融集聚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建立了汽车模型。这个模型作为波特钻石模型的一种衍生,引入了金融集聚程度,为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更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从金融中心理论看武汉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兵 《经济论坛》2009,(23):85-88
本文将金融中心理论总结为六大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国内研究表明,中部地区金融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武汉具有成为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领先优势,建设武汉金融中心应注重提升功能,推进创新,进一步提高金融集聚与辐射力。  相似文献   

17.
张普玉 《经济研究导刊》2012,(5):163-165,16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对区域金融中心的认识逐渐加强,国内各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掀起了一股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热潮。但各个区域经济金融中心的竞相竞争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对中国各区域经济金融中心整体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对中国各经济区域的金融中心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和分层次分步骤建设规划研究非常重要。以金融中心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借鉴、参考国际金融中心量化指标的评定方法基础上,分析中国各经济区域的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了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对中国各个准备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进行量化考核评分和排序,根据GFCI评分结果和排名进行划分归类进而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安排,并根据量化指标对中国金融中心的整体布局和建设步骤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中心的建立是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结果,目前中国国内还没有国际金融中心。考虑到上海的经济基础、经济腹地、市场体系的发展程度以及原有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中央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决议。通过分析上海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现状,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及障碍,提出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30多个城市在规划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方面的竞争方兴未艾.本文在界定区域金融中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成本与收益,探讨了各地区规划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可行路径.分析认为,国内诸多城市之所以争相创建区域金融中心,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过分重视区域金融中心的收益,而且还有一些深层次原因;为此,在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各地区应正视金融中心的成本与收益,中央政府应积极引导、合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以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积极培育金融腹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曾艳 《时代经贸》2009,(2):115-116
随着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定位,渝中区应加紧打造新的“金融五区”,即金融要素集聚区、金融安全示范区、金融服务示范区、金融文化展示区、金融创新驱动区,力争成为辐射西部的融资型产业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