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财富伦理的各个方面对比分析转轨中国财富伦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有关的研究。主要内容有遗产税制度对财富伦理的影响、非正式组织管理制度和财富伦理表现、社会舆论监督和仇富现象对财富伦理的影响、财富伦理及其独特的“看不见的手”等等。  相似文献   

2.
能否构建符合我国转型期特征的财富伦理价值核心,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之间的财富观念差异,不是古典和现代的区别,而是研究起点和研究角度的区别。按劳分配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兼容关系,以此为理论依据,社会主义财富伦理价值的核心依然是劳动价值理论。转型期中国财富伦理建立的现实选择是构建按劳分配和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财富分配体系,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封建皇权统治的政治基础上与儒学伦理思想的思想基础上的。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法制与神权的政治基础上和民主理念与宗教文化的思想基础上的。通过中西方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与学理财富思想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古代在思维方式上,特别是在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上以及人性意识方面有着明显的分异,而这就是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之所以没有形成较完备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尴尬,我们必须努力运用现代经济研究方法,不断创新思维,把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中的正义与道德价值诉诸于当代中国现实载体中,加快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4.
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在这财富涌动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创造财富,更应该去品味财富文化、去阐明财富责任击建设健康的财富伦理。如果我们的财富文化观念与财富责任意识长期被弱化,而走向过度逐利化,这显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没有盘好的财富文化,财富有时候反而是一种灾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对于事物的本质,受限于眼睛,我们总是看到一些,同时又遮蔽一些。比如太阳,照亮的同时也带着阴影。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管理甚至其他边缘学科,我们都曾试图对“财富”的本质和规律予以考察和探索,回想本刊多年来坎坎坷坷、深深浅浅的探索过程,却很难直接而深刻地触及并显示“财富”最本质的涵义所在——财富究竟是什么?人类追求财富的终极意义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系统介绍了作物种质资源的生态伦理和资源伦理,对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作物种质资源生态伦理观念和作物种质资源的资源观念进行了界定,并据此分析了代际财富转移模型,这对于作物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生态的和谐进步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财富标志量化问题的研究,提出财富密度概念,作为度量财富的一种新属性。通过财富密度的定量分析可区分一般财富和财富标志,从而使基于财富标志的各种拓展研究具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财富密度概念进一步提出了财富分布空间和财富密度曲线,并从财富密度视角对广义虚拟经济中的财富标志泛化、基于财富标志的货币体系、心理需求r要素逃逸等问题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8.
品牌缔造了无数财富王国,并一如既往地继续创造着财富奇迹,演绎着财富故事.黄莱笙在论及财富之品牌理念时,提出独特的三组合说,品牌由产品商标、企业商号和企业家商誉构成.的确,成功品牌已永远超越了作为一种企业营销手段的原初作用,它对于企业战略发展、管理理念、文化建设、伦理追求等全息化价值的涵纳蕴籍,以及知誉度长期、广泛、深入的影响力,使之仿佛罩上了一层神秘奇异的光环。  相似文献   

9.
企业并购中的财富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并购的本质是对企业产权的交易,有效的资本市场会以股价的变化反映市场对每一并购事件的频预期,财富效应是对并购引致的交易方总体价值的反映,包括财富创造效应和财富分配效应,市场机制下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富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具体的交易方式,支付手段上 的差异同样会对财富效应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并购的根本机理亦将在财富的创造与分配中显现。  相似文献   

10.
“仇富”现象已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对“仇富”心理从富人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割析,可得出诸多成因,如“原始积累”的合法性遭到质疑;畸形消费,暴露素质缺陷和慈善事业富豪缺位严重等。现代文明是在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和享受财富中实现的,当代中国急需树立符合道德的财富伦理观。富人群体更应以合法的途径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同时,又健康文明地支配财富,并在引导民众对财富的价值判断,追求高层次的财富伦理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衡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特别是高质量的财富水平,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在国家财富内涵研究基础上,以Dasgupta提出的包容性财富指数为总体框架,从人力财富、物质财富和自然财富等三大维度构建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财富指数。并分别利用J-F终身收入法、永续盘存法和资源预期收益折现法对我国省际层面的人力资本财富、物质资本财富和自然资本财富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1997—2017年我国总财富从171. 67万亿元增长至412. 02万亿元,20年来的财富主要依靠物质资本财富和人力资本财富驱动,其中物质资本财富驱动作用更加明显。从各省(区、市)情况看,财富增长最快的地区均以人力资本财富为主导,而财富增长最慢的地区均以自然资本财富为主导。未来经济发展中应统筹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打好物质资本财富积累基础;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提升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适时推动生育政策调整,为人力资本财富的增长提供条件;依据各区域财富结构的具体特征,统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推动财富结构的持续优化,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申世永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5-117,126
现货交易、现货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均以货币为中介实现商品的流转,这种流转均使商品从低价值区域上升到高价值区域,财富总量在增加。股指期货的实质是投资人之间通过股指期货合约看多、看空的对赌来等值、等量转移货币的平台而已,本质是零和游戏,不能增加财富总量。推出股指期货交易,使一部分资金从财富总量增大的领域流进一个财富总量恒定的领域,必然会降低经济的发展。所谓的套期保值、规避系统风险,是一部分人利用投资者追求财富的本性和惧怕股票下跌的心理,实现他们渔人之利的谎言。  相似文献   

13.
现货交易、现货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均以货币为中介实现商品的流转,这种流转均使商品从低价值区域上升到高价值区域,使财富总量在增加。股指期货的实质是投资人之间通过股指期货合约看多、看空的对赌来等值、等量转移货币的平台而已,本质是零和游戏,不能增加财富总量。推出股指期货交易,使一部分资金从财富总量增大的领域流进一个财富总量恒定的领域,必然会降低经济的发展。所谓的套期保值、规避系统风险,是一部分人利用投资者追求财富的本性和惧怕股票下跌的心理,实现他们渔人之利的谎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本来为社会主义"共富"目标服务的财富之路。但在该财富道路朝着上述战略目标前行的过程中,整个社会上也始终或隐或现地存在着本质上乃是要不要利用资本以及怎样利用资本来进行财富生产和发展等事关当代中国走向的分歧争论。因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的基本原理,在全面系统地反思该财富道路的开创历程、并揭示"无剩余不追求"的资本秉性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该财富道路在前行中所遭遇矛盾挑战的本体论根源的同时,进一步通过对在结合既有实践反思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哲学寓意的剖析,本质地澄清该财富道路在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根本导向。  相似文献   

15.
刘云山 《经济师》2005,2(12):21-22
把财富列为判断人们政治先进标准的伦理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成熟和理论的创新。正确认识财富伦理道德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而且是适应文化全球化及丰富发展中华民族伦理思想的需要。因此,财富伦理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虚拟商品投资:基于心理和哲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炜  杨义群 《技术经济》2005,24(5):53-55
虚拟商品是人们产权交易的媒介,利用该媒介人们可以对不同事件的未来预期进行心理博弈,塑造财富重新分配的虚拟市场,达到以“钱生钱”的价值增值。虚拟商品具有财富效应,它的出现迎合了人们投机的心理需求。从哲学的角度讲,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为一种社会变量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它也有给人“财富幻觉”的一面,因此,需要警惕股票、债券等虚拟商品带来的欺骗性财富“泡沫”。  相似文献   

17.
盛天翔 《经济论坛》2010,(9):133-134
财富管理一直是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利润的重要来源,中国国内银行在该业务上起步较晚。本文从如何树立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理念、加强相关资源整合、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富管理业务的服务质量等方面出发,探讨如何全面推进国内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财富这种社会能量的合理应用,既需要财富的有效聚合以及进行各种规模化经济活动,又必须保持财富的相对分散均衡以维持社会稳定,因此提倡加强对财富的合理引导、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财富对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完善财富积累机制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背景和江苏财富积累现状及问题,从做大财富流量、做优财富存量、调控财富代际传递三个层面提出了江苏省完善财富积累机制的政策建议,有助于“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农民财富生产力低是“三农“问题的症结和本质,并对其进行了制度分析,认为农民财富生产力的高低受农民人力资本和制度化环境的内外约束,最后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在于增加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改善制度环境,最终提高农民的财富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