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产决定消费是学术界仍在流行但尚未得到证实的一个假说。马克思论述消费对生产的决定作用时已经提出了四点依据。除此之外,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自然属性、主体属性、意识属性、内在逻辑也是证明消费决定生产这一规律客观存在的重要依据。讨论消费与生产的主从关系问题,并不是要否认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是要从根本上说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阐明消费决定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进而深刻揭示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更加注重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深刻地阐明了生产、消费关系的原理,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种种谬论。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运动,运用光辉的辩证法原理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看作是统一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着的不同环节,看作是社会生产有机体内部相互作用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其它要素自然也反作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197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灵活积累"调节模式深刻地改变了大工业生产时代人们的时空体验和价值观念。"消费"日益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代消费文化批判依循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逻辑的分析,借助于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揭示了"符号-商品"在消费社会中的生产过程及其经济学意义。马克思将消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环节与逻辑延伸,阐释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研究视角构成了剖析消费社会中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同构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玮 《生产力研究》2007,23(15):7-8,90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深化认识,解释传统理论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与现实社会的矛盾,研究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途径,得出劳动力价值提高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把物质资料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具有不可磨灭的科学意义,但是难以全面反映当代社会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可以也应当结合当代经济实际予以拓展,在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引入第三部类概念,实行三大部类划分。概括地说,第一部类是指进入生产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第二部类是指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第三部类进入生产消费或生活消费的非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这样按照社会产品结构来划分社会生产三大部类结构,划分结果比较周延,有利于根据社会产品同社会需要相适应的程度来判断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也有利于坚持、发展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生产者绿色生产意识和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正不断提高,文章基于生产者追求收益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对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行为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要使"生产绿色产品"和"消费绿色产品"分别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占优策略,对于生产者,需要满足生产绿色产品的额外收益和政府补贴之和大于为此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与不生产绿色产品所交税赋之差;对于消费者,需要满足消费绿色产品得到的额外效用大于为此付出的额外成本。因此,为使生产者生产绿色产品、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成为常态化,政府和生产者对生产绿色产品的重视、消费者对购买绿色产品的支持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服务产品生产与消费过程的机理问题是有关服务问题研究的基础性核心理论。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具有某种功能的由人力、物力和环境所组成的结构系统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也是“功能”向“作用”的转化过程。服务产品的消费过程,则是消费者对分时或分次“作用”的实际感受过程。服务产品的实际出售和实际购买过程在时空上是与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同一相伴的。  相似文献   

8.
一消费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正确对待和处理消费关系,对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以及对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谓消费,就是人类为了自己特定的需要而对自然物或产品以及人力的使用、消耗过程。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决定消费的方式,在消费者身上引起需要,“它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他又说: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终点和最后目的的结束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起点并重新引起整个过程”;而“只有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同时,消费又能“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以上引文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需要和所处的以劳动力"贫困积累"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特点,马克思将"劳动循环"论证直接置于"资本循环"之中,没有对劳动力扩大再生产这一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命题进行深入探索,也没有对劳动参与剩余价值分配进行研究。本文在对马克思有关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梳理的基础上,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础,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为导向,结合中国的实践、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以"知识生产与知识消费一体化"为特征的知识生产部门的劳动过程、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的分享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对知识部门的创新发展与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强调“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的关系,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包含了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出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把工人变成资本增殖的直接手段。很显然,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定义既反映了人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关系。然而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矛盾和促使共产主义生成的革命因素,从而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这一发现正是借助于"革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革命的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承载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性重任;另一方面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力图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新的实证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贯彻,使马克思开创了一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以历史唯物论为视角,以辩证法为研究方法,从简单的生产消费过程出发,得出最初生产的动力是主体的需求;进而以商品为对象,在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得出社会一般生产的动力本质上也是需求,只不过这是间接的需求,是通过交换这一社会过程体现在生产主体上的消费主体的需求;最后以生产资料和需求为社会生产的变量,得出社会生产进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既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剖析复杂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和有效手段。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显露,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研究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从中找到化解矛盾的相关理论依据,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理论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放宽了马克思关于所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率因素的数据假定,从一般意义上分别对"两部类"划分和"四部类"划分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定进行了模型推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与第Ⅰ部类单位预付资本上所包含的追加资本以及第Ⅰ部类总产品价值占全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第Ⅰ部类资本家消费的绝对量和工人消费的绝对量的比值呈负相关关系。此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经济周期阶段所对应的决定经济增速的三个方面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并且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速存在"先升后降"的一般规律。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事实与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中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阶段,随着第Ⅰ部类投资份额逐渐趋于下降,消费将成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相似文献   

15.
解析马克思的生产组织与劳动力产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以自己的分工理论为基础所论证的大机器生产方式下,社会分工向生产组织内部分工转化的趋势和生产组织内部分工状态下劳动者的劳动力产权难得确证而引起劳资关系紧张和无产阶级革命、进而引致资本主义灭亡的论断,并没有完全变成现实。原因在于,理论分析上对分工的二元发展趋势和劳动力产品独特性质的忽略,构成马克思生产组织和劳动力产权思想中一定的理论缺失,从而产生逻辑推导与现实社会的不完全契合。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总消费有两大范式——新古典强调理性人跨期优化,马克思和后凯恩斯主义则强调劳资分配对总体消费率的影响.基于谢克对生产函数的批判,可以证明跨期优化下的消费的动态规律基本等同于利润率决定增长率的"剑桥增长方程".然而,劳动收入份额不仅决定着总体消费率,还影响着总需求和收入的形成.基于马克思对消费行为的分析,本文在一个马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时运用了科学的抽象法,舍象了与物质生产无直接关系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从物质产品的最终用途出发,高度抽象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从而把物质生产部门也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两大类,而对在  相似文献   

18.
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试图通过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来求解还尚属少见。马克思的生产的国际关系理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理论、虚拟资本理论、两大部类理论和汇率理论对于研究现实的中美贸易关系仍然裨益匪浅,从中也可以窥见中美贸易失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生产美学,是把美学的基本原理,直接运用到物质生产过程的一门新的应用科学。这一新的学科的兴起,正在改变着美学研究只限于艺术领域,很少涉及物质生产的状况。生产美学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的学科也很多。下面仅就生产美学中产品的美、劳动工艺的美和产品消费的美,谈一些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20.
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已经形成的生产结构,对消费需求、特别是需求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马克思说:“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没有电视机的生产,就没有电视机的消费,也就无法形成对电视机的需求。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需要的东西生产很少,供不应求,不需要的东西却大量生产,大量积压,这样,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消费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这就说明生产结构必须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有形或无形产品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