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9—2010年新疆经济发展差异的区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域人均GDP和GDP总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图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了新疆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类型和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县域经济呈现不同的增长类型,且在东疆、南疆、北疆之间及区内各县市之间呈现分异性。区域经济滞后型的县域明显多于经济活跃型的县域,经济活跃型的县域集中分布于天山北坡、铁路、公路主干线上,经济滞后型县域集中分布于南疆以及北疆、东疆的边远地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总体差异扩大的同时,东疆、南疆、北疆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区内各县域之间的差异都在逐步扩大,并且区内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2.
付帼  雷磊 《经济地理》2014,(3):6-9,37
以近几年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区域规划中的沿海经济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差、变差系数和Theil系数对八大沿海经济区进行差异性研究,分析沿海经济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9—2009年沿海区总体差异呈现明显的扩大现象,但是扩大幅度在缩小;区域之间差异虽然增长迅速,但区域内部差异仍然是沿海经济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法,借助SPSS16.0和arcgis9.3软件系统地分析了内蒙古自1987年以来区域经济的时空差异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内蒙古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在逐渐扩大,2005年后呈急剧扩大趋势;在空间上蒙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蒙东和蒙西;从分解分析来看,区内三大地带内和地带间差异都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是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已经达到了限制经济发展的程度,形成差异原因包括资源、市场、政策和全球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蒋梅鑫  叶滢  钟业喜 《经济地理》2011,31(1):114-117
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外商直接投资绝对差距、相对差距、集聚特征、外资利用水平和发展速度时空格局的深入分析,发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外商直接投资时空格局呈现以下特征:外商直接投资相对差异有所扩大,绝对差异有所缩小;区域集聚程度总体有所缩小,集聚格局由"二"型向"┴"转变;低水平区域由均衡向东北方向演化,高水平区域向南昌市和浙赣线集聚;低水平区域发展速度较快,缩小了区域总体差距。  相似文献   

5.
在现今中国制度环境下,研究"二重开放"及区域结构的趋同抑或趋异具有很强的现实及理论意义。通过成熟模型进行数据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产业结构总体趋异,区际化与国际化水平呈现阶段性特征,"二重开放"对于制造业区域结构差异的影响至少与地区行政垄断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一样显著,"入世"前后长三角制造业区域结构差异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对我国"十五"时期区域差异特征的深入分析,认为由于计算口径和生活费成本的影响,各地区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异小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异,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偏低.本文认为,"十一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应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缩小区际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和社会发展的公平化.  相似文献   

7.
俞路  蒋元涛 《财经研究》2007,33(3):17-28
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分析来探索我国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规律。首先,从空间尺度来看,全国整体区域经济差异在持续拉大,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典型代表——三大都市圈内部的经济差异却在逐步减小。这充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近距离的区域趋同效应显著,内部的核心地区(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明显,导致其内部经济差异大幅缩小。但对远距离的内陆地区影响作用很小,全国其他地区与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其次,文章探索了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与空间依赖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区域经济越不平衡,那么区域经济的空间依赖程度将会上升,空间分布将会呈现出明显的聚集趋势(内部产生经济增长极),反之则相反。此外,文章还探索了全国和三大都市圈区间差异和区内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全国来说,区间差异逐渐上升为主要差异,并且区内差异逐步缩小,这意味着东中西地区之间的差距在逐步扩大,而其内部差异逐渐缩小。而对三大都市圈而言,内部区域之间的差异在逐步缩小,而区域内的差异则上升为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把握金融科技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测算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σ收敛和时空β收敛等方法分别对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逐渐走低趋势;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全国及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绝对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省份呈自我强化态势;全国及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σ收敛特征;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时空β收敛存在明显差异,东北呈发散特征,西部、东部和中部的收敛速度高于全国收敛速度,随着时间推移,各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区税负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利华 《财经研究》2000,26(10):40-46,52
自1985年两步利改税以来,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一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各地区税负差异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首先利用1992-199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按人口组分解不平等指数的一般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税负差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并指出三大经济区域之间的税负不平等性以及东部经济区域内部的税负不平等性是我国各地区税负总体不平等性的主要来源,而且东部经济区域内部税负不平等性的扩大是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区科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般路径与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区域旅游流理论,提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三种机制,即赶超机制---基于区内旅游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机制;帮扶机制---基于区际旅游的先行区域的拉动机制;协同机制---基于区内和区际旅游共同发展的互动机制。根据上述协调机制,以及政府和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互补作用,尝试构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基本路径;进而针对当前西部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就基于旅游业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4—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固定效应模型等考察了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空间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变化趋势与全国一致,中部、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投资存量增长速度较缓慢,同时全国投资总体差异波动增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2014—2020年间中国各省农业对外投资存量高值集中区由东北方向转变为东南方向,投资存量的分布态势由随机分布变为集聚分布;区域因素、产业因素和制度因素均会对农业投资带来影响,但各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据此,为扩大农业对外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布局,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发挥投资水平较高区域的联动性、探索农业对外投资水平提升的区域差异化路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四川省经济差异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9—2009年四川省21个市域和181个县域的GDP、人均GDP以及人口数据的整理分析,研究了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时空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主要基于标准差及Theil系数的度量方法,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分析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原因,旨在为区域协调提供一定的基础。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的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迅速扩大,呈直线型的变化趋势;县域人均GDP分布显示四川省的经济实力集中在少数地区,人均GDP小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区县约占70%,而经济收入最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一带,其他一些以攀枝花为首的地区则借助地区资源及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也处在全省前列;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无论从市域还是县域来看,其变化趋势都呈倒"U"型曲线,与威廉姆逊的倒"U"型曲线理论相吻合;根据锡尔系数的一阶分解,经济区间和经济区内的差异对整体差异的影响相当;从锡尔系数的二阶分解来看,市内经济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略高于经济区内及区间的差异,因此在重视各地市发展差异的同时,更应重视各县之间的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各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比例的动态计算和统计分析表明 ,市场化改革以来 ,中国粮食生产具有稳定的区域变化特征。计量检验显示 ,农村人均耕地资源与非农产业就业拉力是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提示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具有持久性 ,它对区域粮食政策和省区际粮食贸易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1995--2009年我国区域金融效率,并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从省际和区际层面衡量了我国区域金融效率差异。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效率整体水平较低,金融效率区域差异不大。金融效率及效率差异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两阶段特征,其中2002年是转折点。2002年后,各地区金融效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开始收敛。区域金融效率差异的分解结果显示,区域内金融效率差异是区域金融效率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平均贡献率超过了75%。  相似文献   

15.
区际开放:左右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赵伟 《经济学家》2001,3(5):45-50
中国最近20年以来区域经济差距急剧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非均衡的区域开放,区域经济差异未来的变化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一步区域开放的推进方式。至少有四个因素将促使中国区域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域开放将由片面注重国际转向国际、区际层面并重,而在区际开放条件方面,内陆地区比之沿海地区毫无逊色。因此,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区层次区际开放进程的左右。  相似文献   

16.
加强区域开发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开发已成为地理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规划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等相互交叉的热门研究领域。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地区布局是否符合客观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将会直接对经济建设速度和效益产生重大影响。要提高区域开发研究的科学水平,必须加强区域开发的基础研究,包括对不同层次、多种类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空间布局的机理研究,以及对区际或区内的未来发展及其结构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预测、规划和调控管理的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朱传耿 《经济师》2001,(3):11-13
文章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普遍规律进行了探讨 ,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区际、区内 )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 ,以及区域 (区际、区内 )经济运行规律的介于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边缘学科。空间不平衡性、阶段性和人地互动性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结构区际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别利用直接贸易流量和间接产业趋同两种分析方法考察我国三次产业的地方保护程度。一方面,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贸易及相关数据,运用边界效应模型分别考察了八大区域中的总贸易和三次产业地方保护程度,分析了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区域位置及区间距离等因素对区际产业贸易的影响,测算边界效应值并运用区域贸易依存度进行了验证和区域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计算产业地区集中度,考察1997-2005年期间地区产业结构的分布趋势,以此考察各产业贸易壁垒的趋势变化。研究发现,产业属性差异对区际贸易有一定阻碍作用,因此,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制定和谐的贸易体制,尊重比较优势的差异化发展,降低区际贸易壁垒,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5—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面板数据,先利用US-SBM分析模型测得各省区绿色发展水平,再采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及β收敛等分析方法考察流域绿色发展区域差异及差异演变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流域绿色发展总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上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内差异相对最大,中游相对最小;下游与上游、中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间差异均较大,而上游、中游区域间差异相对要小;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2)流域总体、上游及下游地区绿色发展差异演化趋势均不存在σ收敛特征,仅中游地区存在一定程度σ收敛;同时流域总体及其三个分区绿色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基于Theil指数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继琼  徐鹏 《财经科学》2012,(2):95-102
本文以四川5大经济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测量了1998—2009年间四川5大经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以及总体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5大经济区域内部、区域之间以及总体差异都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其中区域内部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不断增加,而区域之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不断减少。从5大区域内部差异看,成都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内部差异较大,其余3大区域的内部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