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旅游的兴起带动了城市旅游形象方面的研究,城市植物景观是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载体,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对于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与提升城市知名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基于旅游功能的树种规划是营造和凸显城市旅游形象的有效途径,依据旅游"城市化"与城市休闲对树种规划的更高标准要求,提出具体的措施与建议,为传统基于生态功能的城市树种规划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形象时代(Age of Image),"形象力"的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导形式之一。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过程中,旅游形象(TIS,又叫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个旅游地的形象模糊混乱,则很难对潜在的旅游客源群体造成吸引效应,同时还会使现实的旅游者经历平淡,降低其回头率。而个性鲜明、亲切感人的旅游地形象是形成庞大旅游市场的源泉,并可以在旅游市场上形成较长时间的垄断地位。运城市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对运城市旅游形象进行策划与设计。具体包括:运城市旅游形象理念识别、运城市旅游形象行为识别和运城市旅游形象视觉识别。  相似文献   

3.
旅游形象是旅游景区吸引力强弱的重要体现,旅游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景区的经营状况。本研究结合远安县旅游形象策划的实例,详细阐述了旅游形象策划的相关内容,包括旅游形象策划的原则和方式、形象塑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旅游竞争进入形象竞争阶段,旅游形象定位已成为旅游竞争的关键环节。恭城应依据旅游发展目标、旅游业现状和旅游产品,对其整体旅游形象予以定位分析,并进行塑造推广。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域旅游竞争进入形象竞争阶段,旅游形象定位已成为旅游竞争的关键环节。恭城应依据旅游发展目标、旅游业现状和旅游产品,对其整体旅游形象予以定位分析,并进行塑造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区住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形象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传播。本文以西部的一个民族自治州——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塑造旅游地形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例展开分析,提出西部民族自治州开发和塑造旅游地形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地区脱贫的重要载体。本文探讨与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诸如产业理念与升级、发展模式与业态创新、规模与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提出了更新乡村旅游发展理念、统筹乡村旅游规划、升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创新旅游业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凸显地域特色、重视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和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传统旅游目的地肇庆市为案例地,以旅游地官方照片和旅游者所发布的网络旅游照片作为研究样本,借助Nvivo 11软件对两组照片内容进行质性编码分析,获取主、客双方所表征的旅游地形象,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者所表征的旅游地形象的异同,比较照片表征内容结构。研究发现:两组照片所表征的内容结构符合旅游目的地意象"地脉文脉功能"三维耦合结构,并且内容要素可分为七个节点类目,其中在自然资源、社会环境、传统非物质文化、旅游支持系统四个类目上,主客双方的旅游照片内容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目的地官方在兼顾地脉属性建构的基础上,重视对文脉的表征。而旅游者则对肇庆地脉属性感知更强,同时十分关注对旅游体验有直接影响的功能属性。因此,旅游地在塑造与管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动员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考,不断修正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9.
邯郸市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但邯郸市的山区旅游业发展一直依靠部分开发较早或规模较大的一些旅游资源,另外一些开发较晚山区旅游资源难以被人们熟知和认可,追其原因主要是旅游资源之间存在形象遮蔽现象。本文运用"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理论,针对邯郸市西部山区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对遮蔽现状表现形式、作用机制、空间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其产生"形象遮蔽"的原因;运用"形象叠加"理论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对西部山区旅游资源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地方性分析、受众感知测量和潜在市场分析等三个方面对旅游地进行基础性分析,提出由理念形象设计、行为形象设计、景观形象设计、氛围形象设计和线路形象设计等五个方面构成的乡村旅游地形象设计思路。同时,将形象传播和维护作为形象策划过程的有机组成,制定针对乡村旅游地的形象传播策略,构筑一套较完整的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全域旅游是旅游资源富集、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地区的一种发展新方式。全域旅游需要区域内部有高密度的多样景观,协调统一的区域主题以及适中的区域尺度。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洪雅县利用优越的区域内在条件,将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相融,将森工、水能开发、食品加工与旅游联动,将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本土文化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养生旅游相统一,形成一系列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关联雏形。依托域外大景区整体提升县域旅游形象,实行点、轴、面串联推进景观的全域统筹,突出绿色主题的差异化发展,促进旅游全域协同发展,并探索出全域旅游的产业关联与地域统筹协作模式。实践表明:这类区域全域旅游可以采用因地制宜的政府主导、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关联、差异化发展的地域协同、地域文化挖掘与人文景观营造的特色提升等策略。针对该县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今后应采取更新观念与强化政府主导,以产业链间的横向关联推动产业聚变,以分层次/类别统筹开发促进全域协同,坚持生态优先和强化环境保护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环北部湾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区域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北部湾经济区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从北部湾旅游圈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该区旅游产业开发与整合的条件,提出主要可以从制度安排、空间建构、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区域形象、产业联动等加强整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13.
竞争与合作是研究旅游区域之间空间关系最重要的两方面.从地缘关系、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区域发展战略与空间联系、旅游目的地属性等方面分析并确定寿县旅游发展中的主要竞舍对象.在分析寿县与亳州市、凤阳县、合肥市、六安市、淮南市的竞合关系基础上,对寿县旅游发展的竞合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近年生态链概念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业、林业、工业、环保、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以生态链的视角观察及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借此为重庆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文章采用综合分析法,引入自然生态理论对重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结果]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与全生态链建设需要相比,还存在生态环境、区域生态和产业生态方面的差距;乡村旅游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完成3个目标:(1)对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社会和自然的环境保护;(2)区分市场定位并建立区域旅游生态结构;(3)发展旅游上游产业链和理顺旅游下游产业链来构建产业生态链。[结论]政策性建议:(1)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生产规范和产业管理特别是正向引导性管理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2)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做好信息和技术的服务,构建信息技术平台,保障专业技术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3)通过资本信贷、管理和技术培训,竞争性奖励政策和"互联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区域结构状况,关系到地区旅游经济优势的发挥和总体协调发展;根据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具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旅游设施的空间分布不均等现状特点,提出了建设旅游中心地体系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创新品牌建设提升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创新区域旅游合作增强区域合力和影响力等优化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红色旅游的内涵、特点和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红色旅游存在着产品竞争力较弱、生命周期波动性大和空间竞争激烈等影响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有选择地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景区景点规划工作;加强红色旅游的点、线、面综合开发;加快红色旅游产品创新和红色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和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收入的稳定增长,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立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主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分类,分别应用"三三六"评价法和模糊综合法对该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发展并不均衡,旅游资源及产品同质性大、重复开发较多,同质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多于合作。该文针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文旅游资源竞争力的深度开发、提升自然旅游资源合力的整体开发、改善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系统外部环境和利用"旅游扶贫"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对策措施,以期对该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广西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的客观事实,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此作为经济转型背景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有发展乡村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拥有喀斯特地貌、农业梯田、湖泊瀑布等乡村旅游业发展资源,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发出不少闻名省内外的乡村旅游景区。文章从理论(定性)、实证(定量)等2个角度切入分析,结合乘数理论和生命周期效应理论,建立广西乡村旅游业与区域GDP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严密的数理逻辑推导,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的表现和贡献程度,并以此为基础,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业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旅游产业成为广西跨越式发展的新支柱,并快速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日喀则地区旅游资源评价及空间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西藏日喀则地区众多极品旅游资源的组成、特征,评价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并按照点轴开发模式,提出旅游空间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乡村旅游形象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和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对拓展农业功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合肥大圩镇为案例地,基于一手调查数据,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城郊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与行为意向关系概念模型,探索并验证了游客感知形象维度与结构,并深入分析各形象维度及以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对行为意向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关联特征,从而为提升乡村旅游地形象,实现乡村人地关系和谐共生提供借鉴。[结果]城郊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包含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乡村环境与设施感知、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乡村景观与建筑感知4个维度;各维度对旅游体验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17、0.38、0.25,对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4、0.17、0.25、0,对行为意向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0.15、0,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对行为意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7、0.63,旅游体验对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为0.49。[结论]各变量影响路径系数并不相同,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和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维度对旅游体验、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高于其他维度,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旅游体验以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应加大重视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和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对乡村旅游形象提升的作用,注重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优化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而有效提升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