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卡工程》2000,(2):24-26
银行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它的重要性也正在得到广泛重视.据美国FBI统计,每年因信息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失高达75亿美元,而全球平均每20秒就发生一起入侵Internet计算机事件.目前普遍采取的措施,如权限控制、防火墙、防病毒、加密等,没有真正达到安全性,系统还非常脆弱.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银行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金融服务所涉及的领域日益广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银行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在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中,防病毒系统、防火墙、身份认证、漏洞扫描系统、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等被广泛采用。但这些技术一般部属于静态防护安全体系,在主动防范网络攻击和入侵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金融电子化建没的需要,银行的网络系统越来越庞大复杂,网络的安全机制也日受关注。如何使银行网络系统不受外来入侵者的非法侵入,同时防范本系统内人员的恶意入侵,是银行网络管理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绝大多数的入侵事件都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现状,本文就提高银行网络安全性能的方法作一些探讨。一、防火墙防火墙是指那些用来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黑客骚扰和入侵的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4.
目前,计算机已经普遍应用于商业银行的各个业务领域,特别是许多银行正在着手大力开发新型电子商务系统及网上银行业务系统,可以说计算机应用在银行业的发展既广泛又快速。但随着银行业务对计算机应用依赖程度的提高,伴之而来的是各种违法犯罪、违规违纪操作的隐蔽性增强,有时还会出现不明身份用户的系统入侵。由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违法犯罪的操作手法隐蔽、潜伏时间长,加之有些银行网络的防御系统不够严密,导致发生问题时难以在短时间内排除入侵或及时找到有关违规操作证据。为此,银行稽核手段的改进已显得尤为重要。银行计算机系统与…  相似文献   

5.
一、银行业办公自动化网络现状 银行内部办公自动化(简称OA)网络一般是基于TCP/IP协议并采用了Internet的通信标准和Web信息流通模式的Intranet,它具有开放性,因而使用极其方便。但开放性也带来了系统入侵、病毒入侵等安全性问题。而一旦安全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可能产生银行秘密泄漏、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给银行正常的经营活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网上银行安全事件引发了一连串关于“网上银行到底安全还是不安全”的争论和探讨。其结论大体是,银行认为网上银行从技术上讲是非常安全的,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用户的安全意识淡薄和防范措施不够;而消费者则认为银行应该对安全事件负主要责任,网上银行应该既能防范黑客入侵又能防止账户被盗。其实,银行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诸如数字证书等安全认证手段,用户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安全问题就基本可以避免。但如此简单的道理和方法,为何个人素质普遍较高的网上银行用户却不知道、不理解或不愿使用呢?尽管安全的网上银行需要银行和客户携手打造,但是银行作为网上银行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在保证网银安全方面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对银行来说,网银安全决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技术之外,银行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相似文献   

7.
本从众多触目惊心的计算机网络遭受和袭人各国政论军队、银行、企业造成掺重损失的实你出发,分析了黑客入侵系统和网络的类型以及如何防范网络入侵的技术对策,针对我国实际现状,提出了要尽早创造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安全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刚络时代,直接与客户进行交互的银行系统的安全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各商业银行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保护银行系统免受攻击,如设置防火墙来阻止某些类型的数据分组,只允许来自可信任源的连接;入侵检测系统在某些漏洞被人利用时可发出警报;入侵防御系统可以实时阻断触犯某种已配置好策略的攻击方式等。  相似文献   

9.
银行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安全隐患 1.网络入侵 (1)外来设备通过数据专线侵入银行网络 银行信息系统使用了大量的数据专线,它们往往暴露于银行建筑物以外,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许多银行系统采用了UNIX系统主机终端模式,这种模式连接简单,但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是UNIX系统未提供主机与终端之间的通讯加密。作案分子用普通MODEM及终端设备的并联接入专线,当合法操作员注册启动后,就可避开系统密码检测关口而达到非法修改数据的目的。因此,主机终端模式极易受到外来设备的入侵。 (2)从银行自动应答MODEM拨号侵入…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工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网络中的“入侵”活动已经引起了公众的高度重视。对计算机网络的非法入侵、攻击行为已经成为网络信息化时代的现实危害。 通过对网络入侵事件的事后分析,造成安全缺陷的两个最普遍的原因是:(1)受入侵主机的错误配置;(2)系统缺陷或反应能力不足。 一、网络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性可以大致分为四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抗抵赖性以及完整性控制。保密是指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保护网络安全方面人们最常想到的方法。鉴别是指在传输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先确认对方的身份。抗抵赖性主要是与数字签名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众多触目惊心的计算机网络遭受黑客袭击,给各国政府、军队、银行、企业造成惨重损失的实例出发,分析了黑客入侵系统和网络的类型以及如何防范网络入侵的技术对策,针对我国实际现状,提出要尽早创造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安全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银行大多在网络边界安全、入侵检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交易系统上对交易员的登陆认证大多采用了 IC 卡的方式,实现了交易人员的双因素身份认证;但是,在网络设备、主机系统的管理人员身份认证上,目前大多还没有采用好的安全技术。银行业务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问题将成为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银行晋城市分行已经完成辖内业务集中处理,所有柜台业务都通过网络进入以市行为中心的计算机主机系统,这为我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在当地市场中的竞争实力。但是,银行业务实现大集中网络化处理后,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使之更便捷、更灵活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不安全因素。一方面系统本身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全行柜台业务的营运;另一方面同城同业网、城域网、省域网的建成和Internet的联入,使银行系统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变得更大。无论是系统故障、有意的入侵还是无意的破坏,都会给银行及客户的利…  相似文献   

14.
近年从黑客被曝频频“刷库”盗走知名网站用户个人隐私,到美国政府对全球监听的“棱镜门”事件,网上银行和金融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特别是金融领域信息安全等国民经济重点,如目前银行系统普遍采用网络信息安全手段,但尚不能完全阻止恶意攻击,IT系统安全也尚未成为银行对用户的承诺。金融领域如何建立自主可控的安全认证体系也成为近年行业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消除持卡人的顾虑和扩大网上支付交易市场份额,各大银行都在积极推出在线支付认证系统,目前最为流行的当属VISA推出的3D-Secure协议。基于3D—Secure协议的3D在线支付认证系统在国外已被普遍使用,全世界有9000余家银行、2.8亿张信用卡已采用此种认证标准,国际银行卡组织VISA、MasterCard、JCB和美国运通等也都加入了3D-Secure安全协议平台。在国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十分普遍,造成银行巨额不良资产,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潜在危机。本作对目前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手段、效果及合法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维护金融债权提出了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入侵检测系统是置于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本文探讨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模型和分类,详细研究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技术,最后结合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入侵检测作为动态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系统在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防线,它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入侵检测的实用性大大降低。将数据挖掘算法中的关联规则算法、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应用于入侵检测系统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实证研究表明,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有很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一、应用背景  近年来,各大银行为了改进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陆续建成了规模大、起点高的金融计算机网络。但银行计算机网络不是封闭的内部网络,而是要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以适应我国加入WTO、适应Internet和电子商务在国内发展的开放式网络。因此,作为网络金融服务的安全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众多的网络安全产品方案中,防火墙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技术。本文将简要介绍PIX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二、PIX防火墙概述  1.防火墙技术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频发的黑客入侵…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电子银行已成为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同时也是体现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提升网银品牌知名度和客户认可度,提供安全易用的网上银行服务,已是各家银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