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文,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发布五年来,国务院首次充分肯定了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地位,这对于实现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房地产是否过热?有没有泡沫?有的甚至说2002年是“房地产业的冬天”。近两年这些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的确…  相似文献   

2.
尽管房地产业对国内GDP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这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行业。舆论界关于“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2001年年底,经济学家魏杰曾经预言:2002年将是房地产行业  相似文献   

3.
当前房地产业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全国房地产业总体形势良好,但对其发展趋势却存在着不同的分析和判断,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房地产过热导致“泡沫”的产生,个人认为当前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过猛,长期难以为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增长28.2%;全年商品房空置面积净增1100万平方米,达1.05亿平方米,增长10.5%,明显高于上年6.7%的增长水平。继2000、2001年房地产市场的开发热势头,2002年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又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人们对市场发展形势出现了许多不同看法。认为已经“过热”,甚至出现“泡沫”者有之,认为并未“过热”,尚属平稳健康发展者有之,认为整体未“过热”,局部有“过热”者亦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里,我们组织编发了几位教授和专业人士的稿件,希望他们的见解能对大家全面客观把握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实事求是地解决存在的一些局部性问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希望有志于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更加稳健发展者作更深入的研究探讨,找出更有利于真正地解决问题、有利于推进我国房地产更好地向前发展的办法和措施来。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国内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有很大的争议,认为存在房地产泡沫的一方的主要论据是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的空置率比较高,房地产投资增幅大。而我认为这些表象特征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而这些原因并不构成房地产泡沫。 对房地产泡沫的判断和测度,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和国际上的经验,为此笔者构建如下指标来分析和测度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较热情况下,许多人担心“地产泡沫”又要出现,因而提出要快速降温。而我本人的观点是:需要冷静分析、明确方向,不要因噎废食。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投资热与1992年、1993年的过热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今天的投资不再是国家是唯一的主体,而是多元化了;其次,不是整体性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的,仅局部有点过热;再次,从国内城市化进展来看,房地产出现一些快速发展也是需要的,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7.
一、“国八条”出台的背景自从1998年我国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行货币化分配以来,加之金融政策的调整,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钢铁、水泥、家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到2003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钢铁、水泥、房地产投资规模过热现象明显,国家为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首先启动了金融政策,2003年6月至8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先后颁布了121号文件和《指引》,后来又采用了“三停一整顿”的紧缩土地供应政策。2004年后,由于钢铁、水泥、房地产行业继续过热,中央…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是影响房地产行业景气程度的重要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房地产市场的年度景气综合指数,寻找资本市场中与之高度相关的时间序列进行周期波动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波浪理论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趋势及其拐点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2005年以来,“川房景气指数”受新开工面积、土地开发面积、土地购置费指数及房地产开发投资等分类指数连续回升的影响,一路走高,呈逐月回升态势。1-4月份“川房景气指数”分别为100.79、101.12、103.69和104.92,5月份达到106.80,比去年同期上升4.48点,比4月份回升1.88点。“川房景气指数”继续在景气区间运行,景气水平进一步提高。从构成“川房景气指数”的8个分类指数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土地购置费、土地开发面积、商品房空置面积及商品房销售价格等5个分类指数继续在景气区间运行,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分类指数重新回到景气区间,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竣工面积等2个分类指数继续在不景气区间运行。与去年同期相比,除资金来源指数和商品房竣工面积指数下降外,其余6个分类指数均比去年同期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房地产泡沫评价指标的选用与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了1998年我国住房体制改革之后上海市近10年来房地产行业时间序列统计数据的运行特征,建立了房地产泡沫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指标的选取、临界值的确定、指标的综合测算。研究发现,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泡沫。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信息》2011,(4):77-77
瑞银的一份最新报告称,目前为止中国似乎并未出现全国性的房地产泡沫。不过,对于中期中国能否避免出现房地产泡沫,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很难”,“未来几年中国出现大规模房地产泡沫的风险相当高”。  相似文献   

12.
知识窗     
衡量经济运行态势的综合指标——经济景气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以宏观经济景气已由过热转向适度;微观经济景气处于相对乐观状态,证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了预期成效。那么,什么叫经济景气呢? 经济景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态势的综合性指标,包括宏观经济景气和微观经济景气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石化行业一个景气周期阶段一般为7~9年。从2002年初世界石化行业开始复苏。显示出新一轮周期上升的态势,2004至2006年左右世界石化行业将呈现新的强势。在世界石化行业景气上升的环境下,国内石化行业供不应求的现状决定了国内需求更快、市场空间更广。其景气高峰将至少维持3~5年。  相似文献   

14.
曾经有个专事创业投资的人非常悲观地与同道中人探讨一个问题:在创业投资这个行当里折腾是不是个错误的选择?“我们比不过房地产,比不过证券信托,更比不过炼油、冶金、汽车。你说,我们这个行业是不是很没落!” 或许互联网泡沫期VC们过于风光了,才有今天如此的落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其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信贷投资的持续增长,其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房地产泡沫现象的产生,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会极大可能地给我过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危机,导致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当前,该现象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界和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就针对房地产泡沫的生成机理以及防范措施进行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初以来,尿素行业在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推动下,产品价格不断上扬,行业景气不断提升,特别是在2004年,尿素行业在“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双重作用下,价格一度创下近6年来的新高,同时政策调控和价格干预也明显加强,在目前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高位盘整,政策干预影响深远的情况下,2005年尿素市场将会怎样演绎它的波澜篇章?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泡沫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房地产当前是否存在泡沫问题,大家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研究和探索。本文作者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若干学者有关房地产泡沫的涵义与种类、形成条件与产生原因、破灭条件与利弊论、解决方法与具体对策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综合与介绍,为房地产泡沫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或借鉴。由于文章较长,本刊将从本期起分两期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经济是否“过热”了?不能单纯看经济运行表象.要用数字理性分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我国著名的宏观经济学者刘伟教授在此间召开的学术报告会上认为,我国当前经济整体并不“过热”,仍然是局部的结构性过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9.
房价收入比不是衡量泡沫的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位作者在提出我国的房地产泡沫会很快破裂这一论点的同时,还提出了衡量是否产生泡沫的标准,其中第一条标准是房价收入比。最近,有篇文章也坚持这一标准,并以我国许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过所谓“国际惯例”的4—6倍为据,想用以说明我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多么普遍和严重。还有篇文  相似文献   

20.
我国PVC行业已经快速发展了近10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其发展步伐放缓,专家认为这种短期的调整对行业健康发展有益。在经济增长缓慢、国内外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加快生产技术升级,提升产业集中度,蓄势待发迎接下一轮景气周期的到来,可谓转 “危”为“机”。展望2009年,我国PVC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行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