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些成语彼此之间只有一字之差。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属于异形成语,即一条成语的两种不同书写形式,使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例如"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百口莫辩"和"百喙莫辩","没齿不忘"和"没齿难忘","目不暇接"和"目不暇给"等。另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不同甚至相反,是两条不同的成语,成语意义的差别就在所差的那个字上。这类成语很容易被混为一谈,造成误用,我们不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语言的瑰宝,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简洁。每个成语都有自己的特定含义、约定的使用场景。使用者必须准确把握,才不致误用。这里,我们为大家辨析几组较典型的易混淆成语。"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虽然只有一字之差,用法却是迥别:前者是褒义的肯定评价,后者是贬义的否定评价。  相似文献   

3.
赵丕杰 《秘书工作》2014,(12):67-69
正有些成语很常见,也不难理解,但是其中有一个字具有关键作用,能否扣准这个关键字,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运用这类成语。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有些成语中包含"如""同"之类的动词,这类字在成语中具有关键作用,运用时必须扣准,否则就会把"如同某种事物"说成"就是某种事物"。例如:"感同身受"原意是内心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熟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很多人以为这句成语只不过是一句防微杜渐的警世箴言而已,殊不知"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正吕叔湘先生说过:"成语之妙,在于运用。"影响成语运用的因素不外两类:一类是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一类是不能准确掌握成语的用法。前一类问题,查一查成语词典通常都可以解决;而后一类问题,许多成语词典都没有讲或者没有着重讲,这就需要使用者格外留意、认真琢磨。影响正确使用成语的因素很多,以下几种尤为大忌。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用学的飞速发展,激发了人们去认识语言的本质属性和运行机制。因为有心理推导等因素的参与才形成了新兴成语,在交际过程中,认知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更是制约着它们的使用。本文以"人艰不拆"等新兴成语为例,运用关联理论去探讨新兴成语在认知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着重分析新兴成语在交际中的认知过程,目的在于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语言运用过程中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意义的整体性、形成的历史性三大特点.有些成语由于字音与其他成语相同或相近,很容易造成混淆,望文生义.例如,"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仅一字之差,其语义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穆永岩 《企业导报》2014,(16):105+30-105
本文拟从语言的"经济原则"入手,分析经济原则在网络成语构词中的体现方式,并探究网络成语遵循"经济原则"的理据。  相似文献   

9.
来瑜 《秘书工作》2007,(5):42-43
我们在撰写文稿时,如果适当地使用一些成语,常常会使文稿生动简洁、形象鲜明.因此,掌握一些成语知识,对我们写好文稿很有帮助.这里,我浅析一下成语"逐鹿中原"和"鹿死谁手"的含义和由来,供广大秘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首当其冲"这个成语,是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在分析这个成语之前,暂且先看下面两个用对的句子:……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都熟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很多人以为这句成语只不过是一句防微杜渐的警世箴言而已,殊不知"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2003年夏天长江遭遇了特大的洪灾,荆江大堤公安县南平镇堤段出现管涌,大堤危在旦夕,经专家判  相似文献   

12.
"惟楚有才"和"楚才晋用"是两则成语典故.一曰楚国人杰地灵、盛产人才;二曰楚国徒有人才、尽为晋用.两个成语串连起来理解,虽有讥讽、暗贬楚人之意,但勿庸讳言,在历史上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陈樟文 《秘书》2013,(2):38-39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成语中的字词很容易被读错,在这里笔者从四个方面列举一些实例。多音字错读据粗略统计,《新华字典》中所列多音字有六百多个。多音字的读音至少有两个,个别字甚至有五个之多。一些成语因含有多音字而容易读错。1.宁缺毋滥。指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宁"是多音字,此处意为"宁可",正确读音是nìng,不能读作níng。  相似文献   

14.
小黎 《新前程》2009,(9):92-92
"手能比鼠标画出更好的画!"作为一个为全球500强企业提供服务的著名职业培训师,<餐巾纸的背面>作者丹·罗姆这样对读者们宣称.不少每日与PPT"相濡以沫"的人也许会对此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5.
正成语之妙,在于运用。在语言表达中适度地、正确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生动,甚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南辕北辙。"不绝如缕"并非接连不断"不绝如缕"原作"不绝如线",语本《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意思是就像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后来写作"不绝如缕"(缕:细线)。  相似文献   

16.
成钢 《上海质量》2003,(7):27-28
早在1996年夏天,笔者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一个大型书市展览会上,看到一本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当时刚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缩印本).翻开该书,看到"缩印本出版说明"中提到"改正原书一些错误……"的字样,不禁引起了我的兴趣.尽管家里已经有一本也是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但还想看看新出版的"缩印本"对原版本究竟有哪些"改正",于是当即掏钱买了一本"缩印本".  相似文献   

17.
泡椒鱼片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美味可口。古人有"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鱼,百味无味"之说。老祖宗造字,就将"鲜"字归于"鱼"部,而不入"肉"部,将鱼当作"鲜"的极品,因此,鱼历来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鱼不但味道鲜美,还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功能。泡椒,酸酸辣辣的,特别开胃的味道,在众多佳肴当中,它总是那么地引人注目,让你一眼就能从满桌  相似文献   

18.
"始作俑者"是一个常用成语,我们经常能在文稿和报刊上见到它的影子."始作俑者"究竟是什么意思?它源自何处?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相似文献   

19.
秦凤岗 《秘书》2014,(8):37-39
成语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遗产中的闪光明珠。在浩瀚的成语海洋中,有不少成语是近义词,乍看起来很相似,意思也很接近,极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20.
说到"五毒俱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那是一个贬义成语,用来形容某一个人时,那个人简直就是坏得没法再坏了,不但不成器,而且千刀万剐都不解恨。其实,这是一个误传的成语,"五毒"最初指的可不是什么危害社会的某些劣迹、某类人,而是五种济世良药。最初的"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载:"凡疗伤,以五毒攻之。"此"五毒",据文献记载指的是:石胆,丹沙、雄黄、礐石、慈石。这五种药材,虽说毒性较强,但药力亦猛,故也被医家称为"灵丹"。"五毒"各具非凡的药性和药力: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