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既喜又忧:喜的是农村工副业的发展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忧的是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了连年徘徊不前甚至萎缩的局面。这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失衡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 从晋城市的调查材料看,工副业与农业发展的失衡问题突出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其一,农业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非农产业。从1979年到1988年的10年中,农业的发展呈马鞍型状态。1978年到198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由26093万元增加到  相似文献   

2.
宏观经济讨论中的若干理论分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正> 在1979年以来的经济改革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宏观平衡状况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经济理论界在关于宏观经济平衡的理论讨论中,对一些方面的问题有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在另一些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看法,甚至重大分歧。从1985年底开始,我们就1979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情况作了一些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许多同志对我们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批评和异议。由于宏观经济分析涉及经济运行的许多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尽一致的看法,而且公开讨论能够依据的实际资料十分缺少,使得理论检验相  相似文献   

3.
自1984年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开始,迄今已有十年的历史,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也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就我国股份制改造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我国股份制改造的现实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1986年。期  相似文献   

4.
<正> 一、8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两种趋势 80年代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成就卓著而又充满矛盾的十年,总结与反思这一时期农村改革的丰富实践和农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将决定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发展与改革的道路。 8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连续五年的蓬勃发展和接踵而来的五年停滞。这种明显而长期的形势逆转,仪仅用1984年对农业形势判断失误来解释是勉强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业内部在80年代中存在着两种性质相反的发展趋势。趋势之一:改革对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农村改革对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主要基于两个方  相似文献   

5.
1984年、1985年我国粮食和一些主要经济作物出现了负增长。作者经过分析认为,出现上述情况,除了客观上的原因外,主观上的原因主要有:指导思想不端正,政策上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以致引起连锁反应和并发症,诸如征购粮减少、农用生产资料成本递增、土地投资效益下降等等。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良性循环,应积极采取如下宏观措施:(1)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增强农业生产后劲;(2)把农业税折征代金改为“双轨制”农业税;(3)加强土地的开发、整治和管理工作等等。  相似文献   

6.
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实现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在理论上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研究、探讨。本刊在1979年第11期和今年第3期,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任务问题上,发表了两种不同观点的文章,本期又发表了郑林庄同志的不同意前两种观点的文章。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的讨论,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7.
<正> 一、问题的提出1979—1983年,我国货币供应总量(现金+全部存款)平均每年以17.3%的速度猛增,其中现金的增长速度平均为20.1%,1984年又以更大的幅度增长。我们在分析这些增长的货币供应量中有多少是正常的、有多少是多余的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多余货币供应量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中的战略偏差及其纠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9年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在人民公社时期不可想象的财产支配权,由此而产生的激励机制,曾导致农业长达5年的快速增长。1979年-1984年,农业总产值增长355.4%,粮、棉、油及肉类等农副产品分别增长24.7%、28.8%、23%及80%。由于这次改革是在极其仓促和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不自觉地表现出如下的制度缺陷:一是农户对固定承包的土地地块长期预期不足;二是无法在更大范围实现土地资源的流转和合理配置;三是源于产权残缺影响,社区对土地的随意调整以及不得转让、不得继承、不得自由种植等限制,形成对农地制度创新立意的侵蚀。  相似文献   

9.
美国经济经过两年有力回升之后,1985年的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且已出现疲弱迹象。据美国商业部最近发表的初步数字,美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由1984年的6.6%降至1985年的2.4%。国内外许多经济机构和经济学家都在关注着1986年美国经济的形势发展。大体说来,有三种看法:一种是乐观的,认为1986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超过1985年,达3—3.5%,甚至4%,如两德五大经济研究所的联合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普林克尔;另一种是悲观的,认为美国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在分析再生产问题时,着重分析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对比关系,即I(v+m)和IIc的关系,提出了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相互关系的著名公式,即I(v+m)>IIc (1)我国经济学界在学习和讨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对上述公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这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第二种看法,认为这还只是扩大再生产具备了可能性,“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平衡条件的基本公式”  相似文献   

11.
在1990年,我国理论界针对市场形势尤其是市场疲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现归纳分述如下: 一.对1989年以来我国市场态势的基本估计(一) 市场波动正常抑或总体疲软? 一种观点认为,1989年中国市场总体上疲软。市场瘦软的主要表现是:(1)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下降幅度大并实际出现负增长。(2)相当部分俏销的工业品趋向滞销、积压。1989年第二季度以来,从高档耐用消费品到一般日用工业品,销售疲软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经济学会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间举行了1961年年会。参加这次年会的有广州地区的各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关和国家经济机关等经济理论工作者共100多人。年会的各个专业组分别举行了十次学术讨论会。现将商品经济问题、农业经济学对象问题的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关于商品经济问题商品经济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商品经济的产生、存在条件和发展前途等问题上。会上有几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存在的基础。他们认为经典作家关于商品问题有过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是同私有制相联系的狭义的商品经济;一种是同交换相联系的广义的商品经济。经典作家强调要消灭的是狭义的商品经济,而不是广义的商品经济。但是交换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所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确地解决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统计科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着重要意义。一九五四年苏联统计学问题科学会议,对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结论认为:“统计学是独立的社会科学。它在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研究大量社会现象的量的方面,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在具体地点及时间条件下量的表现。统计学在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当中去研究社会生产的量的方面,研究社会的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现象的量的方面。”它的某些提法是不符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我国统计界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它是研究社会经济规律的科学;一种认为它是方法论的科学(《经济研究》1979年第4期第46页)。虽然经过多年讨论也未取得一致意见。因此,对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会计监督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华 《经济师》2001,(2):96-97
核算与监督是会计两大基本职能。会计监督是我国会计界长期讨论而又未能解决好的一个问题。由于会计监督不力而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并由此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已引起了许多部门和领导的关注。本文拟就会计监督的几个基本问题谈点看法。一、会计监督仍是会计的基本职能目前,有关会计监督问题的讨论,出现这样两种观点,一是从理论上探索推理认为会计监督不是会计的职能;一是从我国会计监督不力或难以监督状况分析认为监督不是会计基本职能。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在理论推理和实际分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瑕弊”。1、对会计信息系统论的片面理解。部…  相似文献   

15.
股份合作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型“合作工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八十年代中期之后首先在农村乡镇企业中萌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尔后又在城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它一出现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中国的一个创造,可以做为公有制的一种较好的实现形式;有的则认为它是集纳股金式的合伙企业,早已有之,并无新奇;也有的认为它至多不过是一种过渡形式,因为股份制和合作制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形式,无法融合,又极不规范,与现代企业制度不可同日而语,寿命不会长太长;还有的认为,可把它当作股份制的低级形式,通过它有利于进入公司制。现在的实践,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加以回答,以明确它的发展方向和对它采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两种极其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货币投放过多,1988年末货币流通量较1987年末增长近50%,成为1984年后又一次货币增发高峰;另一方面银行和企业的资金又极度紧张,造成了一种资金短缺的局面。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一、近十年我国军费支出变化的特点按可比价格计算,1978年前的28年,我国军费支出每年以5.4%的速度递增:而在1979—1988年,我国军费支出开始以每年2.8%的速度递减。这种变化意味着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国防建设指导方针已经完结,而全面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的国防建设指导方针正在发挥作用。 1979—1988年,军费支出格局最显著的变化是:(1)实际军费支出出现了持续的负增长;(2)军费由前期(1979—1983年)的正常下降发展到后期(1984—1988年)的不正常萎缩。这种  相似文献   

18.
<正> 基本判断 1979—1984年是我国解放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历史时期。自1985年开始,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波动,发展速度陡然下降。这次波动,无论就其下降幅度还是就其下降趋势进行控制的难度来说,都超出了人们预料。农村的发展与改革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业产值增长放慢。1985和1986两年,农业产值增长速度仅为3.4%和3.5%,远低于前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农业产值增长放慢主要是由于近两年种植业产值比1984年分别下降了2%和1%,1986年林业产值也比1985年下降了2%,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黄红蔴、烤烟等的实物量也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正> 要在经济上完成改善结构和调整配置的任务,首先必须在经济思想上破除一些成见。当前经济中出现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成见有关。 1.对积累率的认识 1979年以前,我国经济处于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长期严重失调的局面。许多同志由此认为要使经济走出徘徊不前的困境,根本出路是降低过高的积累率,并提出要寻求一种适度的积累率,使经济稳定发展。近几年的实际情况表明,这种认识对于改革之前的经济格局也许是正确的,但它不适合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经济背景。1979年之后,我国减少积累的措施主要是对准政府部门,而政府部门积累占社会积累总额的比重在这一时期有明显下降。经济中另外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则由于可支配收入在1979年之后大幅度增加,积累比重有增无减,尤其是家庭的积累已经在我国积累总额中占据日益扩大的份额。如果把经济中的产业部门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经过连续五年的徘徊之后,1990年又跃上了新台阶,出现了新的增长势头。这一可喜局面的取得,与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农业形势好转之后,人们往往容易产生忽视农业的倾向,政策性偏差导致农业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衰退征兆。因此,为了防止农业升温后再次滑坡,我们应吸取以往的教训,做坚定的“重农学派”,不要因形势稍有好转,就模糊了农业问题的严重性和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