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投入大量减少,这是造成我国农业生产四年徘徊不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除了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外,如何切实有效地促进和逐步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就成了打破农业发展停滞局面,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为稳定经济、深化改革创造必要条件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可着重考虑增加农业投入的如下政策措施:一、尽快改革国家财政对农副产品的价格补贴方法,腾出资金用于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改革十年来,一方面是国家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在整个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下降较大,由过去的11%左右降至"六五"时期的5%,其中1985年仅为3.4%,1986年为3.3%;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对若干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  相似文献   

2.
1996年,国务院决定从新粮上市起,再次较大幅度提高定购粮食价格;同时相应调整粮食销售价格,理顺粮食购销价格关系。进一步改革粮食购销价格管理体制,实行中央指导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定价。应该说,粮价改革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是,价格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一、粮食购销价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从价格管理体制上看,名义上将粮食价格放到省级政府管理,实际上仍由中央政府负责。国家明文规定,粮食购销价格实行中央指导下的省级政府定价,即中央定原则,地方定价格。并…  相似文献   

3.
动态     
农产品政府定价退出历史舞台记者1月4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自2015年起国家放开烟叶收购价格。由于烟叶收购价是农产品领域最后一个实行政府定价的品种,此举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价格将全部由市场形成,政府定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发展改革委表示,烟草企业可根据种烟成本收益、工业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自主确定烟叶收购价格。此前,烟叶收购价格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具体分品种、分等级、分地区差别定价。  相似文献   

4.
自1979年国家提高部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以来,贵州省农民得到了许多好处,农民负担1982年比1978年减少,但是仍有一些不合理的负担。1982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家计抽样调查数字比统计数字偏大30%左右。耕地面积的统计数字比实际面积小很多。一、1979年以来,国家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贵州省农民得到的好处(一)由于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全省农民1982年比1978年增加收入53,766万元;1982年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助共1,495万元;1982年比1978年减少的农业税及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价格放开后要不要管理和怎样管理?这是我们在价格改革和农产品购销政策改革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用指导性价格来管理放开的农产品价格,它的主要内容是:由国家规定一个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最高或最低水平,生产经营者有权在国家限定的价格变动幅度内制定具体价格,其价格性质和特点类似于浮动价格。相对于过去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集中统一管理来讲,这种价格管理方式有了较大的松动,与实行国家统一定价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决定改革化肥价格管理办法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由于原油、天然气涨价造成化肥生产成本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国家决定改革化肥价格管理办法,并适当提高化肥价格。具体办法是:一、按照市场形成价格的原则,对原统配化肥的国家统一定价、地方管理的化肥...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问题谈一点初步看法。一、为什么要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业劳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他们在收入比较稳定之后,陆续放弃土地,耕地必然相对逐步集中到部分农户经营。二是农村改革深化,农副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实行市场调节,除极少数品种外,价格背离价值的情况逐步解决,加之新技术推广运用,提  相似文献   

8.
目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都一致认定,价格双轨制既有不同商品和劳务的不同定价制度的双轨制,也有同种商品和劳务的不同定价制度的双轨制,即所谓“大双轨”与“小双轨”。小双轨主要是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极为重要的并将长期短缺的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及重要消费品、劳务的价格实行双轨制并行的机制,一轨是计划内的部分由国家定价,另一轨是计划外的部分由市场调节形成价格。对不同种类的商品和劳务是双轨定价,对同一  相似文献   

9.
经济结构调整是第二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下半年,由于我国农村中发生了部分农副产品的结构性生产“过剩”,旧的产业结构已明显地不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时,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搞好第二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被确定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进一步疏理农副产品流通渠道。两年来,我国农村广泛开展了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扩大市场调节、疏理流通渠道方面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实行了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的改革。通过以上措施,使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使农业生机勃勃,健康发展,必须使农业生产建立起生产-收入——生产的良性循环机制,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增加生产投入,促进农业扩大再生产。这就必须建立农民自觉增加农业投入的有效机制。要使这一机制的建立,按照经济利益原则调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为此国家要给予农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并在国家财政、工商业和城镇居民的承受范围内适当提高农副产品价格,缩小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但由于受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多种因素的制约,农副产品的国家订购部分其价格必然是与成本倒挂的价格。我们只有把眼光投向市场,扩大农副产品市场调节范围,才能使矛盾得到缓解。通过市场机制,一方面使农业生产直接与市场建立联系,利用市场调节农副产品价格;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市场提高农民的商品意识和市场参与能力,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这样,农民从增加农业投入中尝到了甜头,必将使其扩大农业再生产的积极性大增,从而使生产-收入-生产这一农业生产良性循环机制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11.
国家计委出台茧丝价格新政策不久前国家计委发出整顿茧丝价格的通知,决定从今年起对鲜茧、干茧和厂丝价格实行一条龙管理,作出如下规定:1.桑蚕鲜茧收购价格由现行国家定价改为中央指导下的省级政府定价。1995年整顿后的鲜茧标准级(干壳量9.2克,上车茧率10...  相似文献   

12.
一"六五"期间,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广泛推行,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粮、棉、油连续多年丰收,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城乡集市贸易日益繁荣兴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根据中央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一系列具体政策的规定,城乡集市贸易在此期间作了重大的调整和改革,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一)改革统派购制度,扩大允许上市的品种范围.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的改革,1984年将列入一、二类农副产品管理的品种由  相似文献   

13.
<正>吉林省四平市辽河农垦管理区成立于2000年,地处美丽富饶的松辽平原腹地、东辽河南岸,位于梨树县、双辽市、公主岭市三县市交界处。管理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农业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30%,粮食产量近年来保持在5亿斤左右,是吉林省最大的农垦企业、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也是吉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4.
刘轶  魏华山 《齐鲁粮食》2001,(11):20-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与之相适应,市场调节的比重和数量逐年增加,国有粮食企业作为粮食流通的主渠道,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对于保障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有粮食企业管理落后,计划经济痕迹明显的痼疾也充分显示出来,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内蒙古林区木材价格也逐渐放开。不再由国家统一定价。国家统一分配木材指标的比例逐年减少。非统配木材逐年增多。以内蒙古根河林业局为例,至1996年非统配木材销售数量占总销售量的99%;1997年非统配木材销售数量占总销量的99.6%。就是说,非统配木材销售价格主要靠市场来调节了。市场调节价格无可非议,但市场有其盲目性的一面,这就需要宏观调控,纠正市场中的不合理现象。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内蒙古林区近几年木材销售市场情况。1992年内蒙古林区木材开始“火爆”起来。客户蜂涌,出现了抢购木材现象…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有许多改革措施要出台,是很关键的一年。一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价格改革步子大,但又要求物价上涨指数控制在10%之内。这就要首先把农业稳住,保证农副产品的充足供应,价格波动要在社会承受能力以内。所以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村工作,这不是套话。我们不要在农业形势好时放松农业,越是任务繁重越要把农业摆在重要地位。调整经济结构,一个重要比例关系就是农业与工业的关系,要增加农业的比重。这不仅关系农业,  相似文献   

17.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国家物价局调整糖料和食糖价格国家物价局最近对糖料和食糖价格进行调整。其办法是:糖料收购价格管理由国家订价改为国家指导价,食糖出厂价、调拨价、批发价由国家指导改为市场调节价,由企业根据生产情况灵活定价。食糖零售价格继续放开。甘蔗、刮菜收购指导价...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回家价格管理已逐步放开,指令性价格范围,仅仅局限在几个重要的国计民生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而指导性和市场调节的价格几乎遍及所有商品。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已握有产品定价的自主权。这样,价格在诸多的经济杠杆中,已成为调节社会经济最灵敏、最有效的经济杠杆。它和利润、税收、工资、奖金等其他经济杠杆相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得出的公式是:其中最后过程“W’-G’”就是商品的售卖阶段,也就是生产出来的满品回到了价值的形态,即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马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农副产品的价格进行了一、二次提价,对促进农村经济的活跃和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等都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农副产品提价的幅度或得到的平均利润小于工业产品,还应当继续提价,运用价格这个杠杆来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以进一步缩小工农产品的剪刀差;第二种观点认为,现在农副产品的价格提得太高了,农民得益太多,生活超过了城镇人民的生活,农副产品价格不是再提,而是应该适当下降;第三种观点认为,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价格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农产品的管理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农产品价格管理的介绍,探讨我国农产品价格管理应采取的措施。国外的价格管理以市场调节为主,以计划调节为辅。农产品价格由于其特殊性对其价格管理主要采取以计划管理为主,以市场调节为铺。一、美国的农产品价格管理美国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较多,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减少供应。美国由于大部分土地适合耕种且人口少,对农产品的需求少。政府鼓励农场主休耕一部分土地以减少农产品产量。休耕地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