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石油储备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琳  高建 《改革与战略》2009,25(12):74-77
为了实现国家石油安全,抵御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数量波动风险,我国正在进行持续稳定石油储备建设。文章通过分析石油储备的储备设施的一次性投入、采购石油所需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成本,比较不同储备模式条件下储备成本差异,通过采购成本控制、储存成本控制、动用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实现石油储备成本控制,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石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2.
【英国《今日世界》月刊4月号】亚洲的数字是世界未来石油供需平衡的关键。2005年,世界石油出口近40%运往亚太地区。那里也是中东2/3石油的市场。这两个数字还将上升。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而不是日本或者韩国。日本的需求实际上可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李斌  张意翔 《特区经济》2006,210(7):12-13
在石油需求日益增大、进口量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建立国家石油储备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措施。文章对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的总体原则、储备规模、结构和布局、储备资金的筹措、国家石油储备管理的体制、国家石油储备的调控运作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据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达2亿吨,假定今后10-15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比过去10年的增长速度低1个百分点,即按4%测算,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原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2.43亿吨、2.96亿吨和3.6亿吨,且需求弹性不大。我国从1993年成为纯石油  相似文献   

5.
刘杉珊 《中国经贸》2005,(12):65-67
2005年,影响石油产业和石油价格的基本因素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大幅增长之后,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继续高速增长;2004年,英国公布石油将由出口转变为净进口后,重要石油生产国,OPEC的成员国之一,印度尼西亚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  相似文献   

6.
《港口经济》2009,(8):30-30
各国为应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起大落与供应链的变化,均在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以保障本国能源安全。按照国际能源机构制定的标准,石油供应中断量达需求量的7%时,即是能源安全警戒线。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约50%,而中国石油储备能力很低,尚不够维持1个月需求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石油储备一般标准的1/3。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进口已占全部供应量的1/3,据估计,2020年进口依存度将超过50%,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越来越紧迫。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运作机制,比较分析了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石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建华 《中国经贸》2014,(19):68-68
石油行业事关国计民生,在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资源意义,而建设石油储备体系则是石油行业的重点工作。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已有一定规模,但与理想状况还有一定距离。要逐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法律法规,科学理性地构建石油储备体系,多元化筹集石油储备体系建设资金,以多元化石油储备方式来建设、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9.
岳萍 《中亚信息》2004,(11):39-39
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新闻处称。今年前9个月该公司开采的石油达到1600万t,天然气达68亿m^3,分别是2003年同期的111%和139.4%。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报告》2007,(81):1-19
我国石油储备的资金应通过财政支持和利用社会资本两种渠道来筹集。政府储备资金应以国家投资为主,并广开融资渠道,利用政策性贷款、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予以解决。法定储备的资金以企业为主解决,政府提供一定的支持;商业储备的资金应完全由企业自行解决。同时,还应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商业保险等方式来控制石油储备的成本,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报告》2007,(79):1-19
综合考虑我国石油安全目标、石油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国际惯例等因素,我国国家石油储备的目标规模确定为120天上年净进口量比较适宜。在此总体目标下,我国公共石油储备和商业储备可考虑采取3:1比例。至于公共储备内部政府储备和企业法定储备(或机构储备)的比例,则应与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杨建梅 《中亚信息》2005,(11):42-42
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2005 年1-9月共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凝析油698.7万 t,比2004年同期增加36.5万t,增幅为 5.5%。新型高效技术的使用是该公司石油产量提高的保证。公司这9个月的收入达到4.268亿坦戈,同比增加21%。 [杨建梅译自《今日哈萨克斯坦报》2005.10.14]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5,(33):34-34
德意志银行近日公布对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测指出,受强劲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影响,到2010年,中国每天的石油需求量将达到930万桶,比2005年增长37%,也比2000年提高2倍多。  相似文献   

14.
张巍柏  贺军 《西部论丛》2005,(10):46-48
中国充满爆发力的石油需求一直被视为近两年来国际油价大涨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十年前中国进口石油占整体石油需求的比例仅为6%.现在已经提高到了1/3,到2020年预期将有60%的;石油都必须来自进口。需求的急剧攀升,使得目前国内弥漫着一种恐慌情绪,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8月俄罗斯的石油和凝析油产量为31亿t,比上年同期增长2.6%;其中,2005年8月的产量为4012.5万t。前8个月的天然气产量为4215.46亿m^2,比上年同期增加1.1%;其中,2005年8月的产量为484.44亿m^2。与此同时,俄罗斯给非独联体国家出口了1.34亿t石油,比2004年同期增加11.7%,  相似文献   

16.
2005年9月28日,在玉门石油管理局第一口油井出油66周年之际,玉门石油管理局举行隆重的迁移仪式,将该局首批66户职工送出油田作业区,正式迁入酒泉新城区的“玉兰园”,拉开了生活基地整体迁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国际能源组织(IEA)10个月来首度调高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反映经济衰退已见缓和。IEA最新月报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为每天833万桶,增加12万桶,主要由美国及中国需求带动。报告亦称全球石油消耗将较去年收缩2.9%,创1981年来最大跌势。  相似文献   

18.
据土库曼斯坦国家统计部门消息,2005年土库曼斯坦开采了952.2万t石油和630亿m^3天然气;天然气的产量比2004年(586亿m^3)增加了8%,石油产量比2004年(960万t)减少0.8%;天然气的出口量为452亿m^3,比2004年(420亿m)^3增加8%。  相似文献   

19.
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从2002年开始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2004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同时,还成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组建了若干石油储备基地公司,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但是,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目前还只局限在政府储备层面,企业义务储备尚未建立,企业的商业储备也没有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之中来,石油储备仍然是我国能源安全和国家危机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系统地研究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问题,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5,(36):32-33
【俄罗斯《独立报》8月4日】中国今年对石油的需求将增长6%,总量达到3.18亿吨,而本国石油开采量大约增长3%,总产量为1.83亿吨。这是中国国务院发展问题研究中心昨天公布的预测。中国大约1.3亿吨的石油需求缺口不得不靠进口来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