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曲杉 《经济研究导刊》2022,(28):124-126
当前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就业环境日益恶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其就业的综合因素,并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路径,即以质量为准绳,加强学生的自我能力;以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规划课程;以工业化思维强化就业宣传;以“专业+创业”模式促成“订单式”培养;构建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笔者针对如何提高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展对策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20,(1)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取得实效,需要处理好规模与特色、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关系。文章从学校专业建设条件与社会需求,专业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课程建设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办学规模与专业特色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职业素质提高与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培养适合经济社会炭展需要的应用型的各种技术人才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现阶段中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定位不清、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特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中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强化就业导向,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就业体系与师资结构,提升办学特色与质量,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设计专业培养市场需要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新生代大学生具有个性独立、拟成人化、缺乏忠诚度、抗压能力差等特点,使得其在就业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其离职率持续攀高,人力资源队伍的不稳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障碍,因此,本文试图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新生代大学生离职的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校企合作企业的高职院校新生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个人因素、工作关系因素和经济机会因素三方面来逐步分析其离职原因.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新生代大学生离职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追求更高的薪酬、劳动强度大、寻找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环境不乐观以及其他因素.解决的对策包括优化各项工作流程、减轻工作强度、建立更加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结构体制、重视员工的个人利益、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强已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就业。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的关键因素是具有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就业能力。文章分析了外经贸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高职报关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是从事进出口报关、涉外贸易、国际结算、外贸单证、涉外商务代理、英语翻译等国际商务业务工作。与这些岗位相匹配的就业能力包括国际贸易专业文化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技能与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身心素质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生社会就业压力和竞争的加大,特别是对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而言,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适应性和成功性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探讨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心理素质,以期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宇  宣雄智 《经济师》2023,(11):149-151
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就业创业教育是根据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个性特征需要而实施的教育,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就业创业教育适应性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并增加社会竞争力。文章分析了涉农专业就业创业的特点与优势,指出高职涉农专业就业创业教育存在核心价值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教学队伍缺乏专业性等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思政教育在提升就业创业教育适应性过程中可以发挥的基础作用,提出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培育“三农”情怀、塑造就业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和构建实践平台等路径提升就业创业教育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内涵,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是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诠释了特色专业的内涵,论述了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内涵特征和基本特征,分析了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用性。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要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综合情境实训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输送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就业作为推动社会发展、保证民生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在确保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推动大学生就业。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和人民群众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就业市场存在供与求的矛盾,大学毕业生及家长的就业期待无法实现。再加上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生职业期望与社会现实存在严重落差,使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其心理状态和发展前景。因此,要塑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推动高职院校发挥教育作用、加强家庭心理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注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帮助其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与岗位适配性较强的综合性人才。而高职院校的法律专业教学工作也应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提前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把当前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教学内容,而且还应该时刻关注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细节变动问题。分析高职院校法律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并且就高职院校的法律专业教学模式变革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法律专业教育工作水平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专业设置、专业教学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龙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教学和管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的逻辑构成和理性选择。凸显市场性的要求设置专业,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依据:凸显就业性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定位;凸显务实性要求建设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核;凸显开放性要求确定资源结合方式。是专业建设的基本途径;凸显特色,是专业建设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全能型”的人才,以就业市场需要引领人文素质教育,坚持走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那么,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呢?  相似文献   

15.
谢晓荣 《时代经贸》2014,(4):264-264
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预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人。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问题是全球经济脆弱而国内正在经济转型期的经济背景下社会缺乏良好的就业氛围;用人单位存在偏颇的用人理念;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足;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正是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才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出现专业不对口、工作稳定性差、就业满意度不高等影响就业质量的种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尤其是贫困生就业形势目益严峻。从目前来看,对于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包含了“奖、贷、助、补、减、勘”等方面,主要为从经济方面资助贫困生完成在校的学业,往往忽略了贫困生毕业后走上社会的就业帮扶。本文拟建立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贫困生。立体化资助模式”,以就业为目标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培养工作面临着目标缺乏准确定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等.如何做到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手",高职院校要改变职业教育观念,面向市场,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理论体系,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性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市场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高职院校树立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观,走大专业细方向、强德能重实践的高职办学道路,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其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曹丹婷  欧阳卫 《时代经贸》2014,(2):223-223,225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代高职大学生在就业观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甚至错误的就业观念,如高职院校学生对成功就业的预期、职业选择心理、职业诉求情况、就业障碍因素,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因此,使用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学生就业时的不恰当思维或观念和行为的方法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效果,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变得更切合现实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稳。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趋势,从高校、社会与个人等多方面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对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