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灰色收入产生的根源,主要揭露了通过会计核算的技术处理谋取灰色收入的几种手法,着重指出灰色收入对社会的危害,从会计监督方面提出了整治灰色收入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各阶层收入不均衡,高收入阶层收入成分复杂,其中非法收入、不明收入远大于合法收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使得社会经济犯罪居高不下,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这些已经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和领导决策层的注意.2010年3月,国家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谈到要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那么什么是"灰色收入",它有哪些特征呢?在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灰色收入"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关于灰色收入问题,一场官方话语与民间表达的论辩交锋正在进行。事情缘起于一份日前发布的题为《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研究报告,作者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相似文献   

4.
谢芳 《辽宁经济》2005,(1):21-21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离职率低的原因 其中一个主要的考虑就是"灰色收入".这里的灰色收入不仅指物质方面的收入,还包括精神方面的价值.具体来说包括职位消费、在职福利和官本位的特权享受、无形人力资产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灰色收入问题,一场官方话语与民间表达的论辩交锋正在进行。事情缘起于一份日前发布的题为《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研究报告,作者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到底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要认定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状况,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里涉及到四个问题:一是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二是客观存在的贫富差距;三是人们对贫富差距的心理感受;四是贫与富是变化的、非静止的.人们的收入既有财产构成,又有货币构成.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方面很难摸清楚和算清楚.比如,工资收入和工资外收入、各种福利待遇、遗产继承、偶然所得、公开的收入和隐蔽的收入、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灰色收入等等,所有这些不是很容易考量准确的.任何社会,有收入水平的差异,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就有贫富差距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西方社会中以慈善捐助为主要实现方式和手段的对"剩余价值"的第三次分配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调整、社会进步的产物对缓和社会的贫富分化、均衡国民收入的分配、缓和社会的矛盾等多个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内容和形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同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收入分配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方社会中以慈善捐助为主要实现方式和手段的对"剩余价值"的第三次分配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调整、社会进步的产物对缓和社会的贫富分化、均衡国民收入的分配、缓和社会的矛盾等多个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内容和形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同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收入分配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初次分配公平的含义及其与二、三次分配的关系,提出了衡量公平问题的判断办法;并得出对于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应主要在初次分配中解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20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倍,出口增加了25倍,人均收入达到800美元。但是,改革收益的分配是十分不公平的。一方面,少数人利用权力,获得了绝大部分改革收益。20年来,利用权力将国家资源直接或间接变成私人财产的"灰色收入",竟然高达3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6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另一方面,改革成本却在不断向居民转嫁。比如向企业强行摊派下岗工人的社会保障基金,向城市居民出售已经分配了的住宅产权,公费医疗的改革,大学学费的提高,中小学费用的摊派,特别是对农民的摊派,等等。这不仅违反了改革的公平原则,也破坏了效率原则,不仅违反了道德,也影响了经济发展。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标准是"基尼系数",这个系数越高,说明社会少数人占有财富的比例越大,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1.
I. General 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By the general rules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size of employment and the wage levelshould be expanded and raised with economic growth. The wage level should move in theopposite direction from the changes in the size of employment, and the total payroll shouldmove in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the size of employment when there is little change in thetotal payroll.Cor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企业收入比重和政府收入比重逐步上升。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加剧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失衡,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本文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的个税调节:由2002~2009年分配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2~2009年城镇居民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的分配现状及前三类收入分类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实证研究发现:从基尼系数看,工薪收入的分配比较均衡,经营净收入的分配差距逐步拉大,财产性收入的分配差距非常大,转移性收入几乎没有调节贫富差距的功用。累进性分析反映整体个税呈弱累进性,工薪收入个税累进性与总累进性接近,对其贡献最大,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并未提高累进性,反而有降低及减缓累进的效果;经营收入税基本呈比例税,多数年份呈弱累退性,扣除额提高至3500元提高了累进性;财产收入的累进性高于工薪收入,但其累进的效率不如工薪类所得税。结论显示,应采取措施加强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个税调节。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不平等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低和在居民收入分配中内部不平衡。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文章分析了中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税制的累进程度和平均税率。从税收累进性和平均税率两方面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进行解析,得到以下三点基本判断:第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法定累进水平和实际累进水平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第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三,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力度非常小,而平均税率过低是制约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功能发挥的最主要障碍。因此加强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功能的关键是在坚持综合课税改革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税收征管,不断拓宽个人所得税的课税面、提高其占个人收入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收入与更重要的非货币收入构成的“社会收入”具有社会性本质特征.市场竞争是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不能成为缩小这个差距的动因.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改革目标,不能指望资本让步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追求公平分配的社会公民是根本动力.收入的社会性、目标和力量的社会性,是收入分配改革依靠社会管理创新的接入口.优化抗衡物质资本的社会资本,构建运用社会资本的公民社会,推进公权力制定改变收入分配格局的公共政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功能.源自社会底层的诱致性收入分配改革的制度变迁,依赖于社会管理创新.其实,改革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17.
杨金磊 《改革与战略》2012,28(2):28-30,40
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依然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够,尤其是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没有得到应有增长,不仅收入水平一直偏低,而且收入差距较大。因此,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启动消费需求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In the context of personal income tax (PIT) reform in China in 2018, this paper examines some of the major issues of concern regarding the reform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Using the China Personal Income Tax Micro‐simulation model, the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011 and 2018 PIT systems, and finds that residents relying on different income sources may face a large degree of real tax rate change. Once the tax system is altered to PIT 2018, the coverage of PIT for wage earners will decrease from 46.9 to 23.4 percent, the income redistributive effect will drop from 1.95 to 1.22 percent and the PIT's role in fiscal revenue will also be negatively affected. Nevertheless, if individual income continues to grow, the share of PIT in fiscal revenue is expected to return to the 2018 level in 2022, but its income redistribution function is difficult to recover in the short term.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effect of PIT on income distribution depends on the tax structure. Gradual transition to an “entirely comprehensive” tax system when conditions are appropriate will achieve better income redistribution results at a lower average tax rate.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存在缺陷,使税收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过高的个人收入得不到有效调控,过低收入者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居民收入差距有急剧扩大的趋势。分析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税收调节机制的缺陷,探求完善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税收调节机制的对策,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王海兵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103-110
文章对企业收益分配模式进行了述评,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和企业的微观层面分析考察了我国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收益分配的必要性.以人为本的企业收益分配应贯彻成本补偿原则和利润分享原则,探讨了企业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基本框架以及当前我国企业收益分配存在的两大误区.最后,提出人力资本以股权化方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