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由实证而理论的最新拓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属于国际贸易研究的最新论题,这原本是个实证论题,后来被提升到理论层面。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集中在"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两个命题。理论层面的拓展以对传统理论之企业无差异假定条件的打破为基点。文章在对1995-2006年关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出口、投资与企业生产率:西方贸易理论的微观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口、投资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理论研究是当前贸易微观领域里的最新论题。这一研究突破了新贸易理论中的"企业同质性"假设,将企业异质性纳入到一般均衡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强调个体企业特征与国家对外贸易、投资活动的紧密关联性。本文通过对这一最新成果的简要回顾,厘清了理论发展的主要研究脉络。研究表明:西方贸易理论正在发生从宏观分析向微观基础的研究转向;以生产率差异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新形势下我国出口投资战略和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海洋  孔祥贞 《商业研究》2011,(10):128-132
采用2005-2008年东三省持续存在的8 932家企业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生产率和货款回收因素在出口中的作用,发现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货款回收率都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说明该地区并不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高生产率和规避国内账款回收困难是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内生性分析发现这一结果是稳健的;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也会促进出口,而利润和企业成立年限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提升企业效率、改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而以梅利兹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进一步将研究视角微观化,以企业为分析变量,提出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围绕企业异质性,就贸易发展中异质的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贸易自由化与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市场一体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决策以及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距进行检验。理论上,本文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不完全一体化的情况,发现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决策,另一方面影响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实证上,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2004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计算地区-行业层面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并与我国的工业企业库进行合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面临市场一体化程度越低,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出口,出口企业生产率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距越小。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将融资约束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进而研究不同贸易方式中企业出口比重变化在融资约束和企业生产率上的差异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出口比重提高有助于降低融资约束。(2)低生产率的企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以一般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实证研究采用海关数据和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假设。中国出口企业主要通过出口比重的边际调整来最大化融资约束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得失,因此若想通过"出口学习效应"更快成长,政府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即松解融资约束和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7.
樊瑛 《财贸经济》2008,(2):120-126
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将“产业”作为研究单位,企业则因被认为具有同质性而不予考虑。由Melitz等领军的“新新贸易理论”研究,则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提出了国际贸易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新的前沿。本文围绕企业异质性这个焦点,就国际贸易异质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贸易政策与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出口与企业FDI选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研究不同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强度对企业研发选择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企业选择研发的概率高于不出口企业。出口企业中,一般贸易企业选择研发的概率高于混合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混合贸易企业选择研发的概率高于加工贸易企业。研究还发现,研发在短期内并不能促进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原因是研发存在滞后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对生产率提升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无论哪种类型出口企业,低出口强度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出口强度;高出口强度企业拓展国内市场,降低出口强度都将提高研发概率与绩效。这表明,出口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积极拓展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拓展与研发的协同效应,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环境规制与企业生产率:出口目的地真的很重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刘斌 《财经论丛》2015,(3):98-104
本文根据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进出口海关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与企业出口目的地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出口发达国家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促进了企业出口发达国家,并且使出口发达国家企业的生产率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基于工具变量法及扩大发达国家或地区界定范围的估计结果都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影响并没有因为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期的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由于与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主要预测不一致,这一经验事实被称为"生产率之谜"。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现有研究"生产率之谜"的理论和经验文献,梳理了文献在研究时间和研究议题上的逻辑关系,比较了文献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的异同,并尝试性地提出未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flourishing literature on exports and productivity by using a unique newly available panel of exporting establishments from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of Germany from 1995 to 2004 to test three hypotheses motivated by a theoretical model by Hopenhayn (Econometrica 1992): (H1) Firms that stop exporting in year t were in t?1 less productive than firms that continue to export in t. (H2) Firms that start to export in year t are less productive than firms that export both in year t?1 and in year t. (H3) Firms from a cohort of export starters that still export in the last year of the panel were more productive in the start year than firms from the same cohort that stopped exporting in between. While results for West Germany support all three hypotheses, this is only the case for (H1) and (H2) in East Germany.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与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构建了企业产品层面和行业层面的进口价值替代变量,并从生产率的角度,对进口促进我国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进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企业的生产率越高,进口对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且这种促进作用只在生产率超过中位数水平的企业中显现。同时,机制检验发现,高生产率企业在吸收进口技术溢出和应对进口竞争时更具有比较优势。异质性分析发现,来自不同研发投入国的进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知识产权保护则放大了进口对高生产率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和对低生产率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即使是生产率最低的一般贸易企业,进口也对创新起到了激励作用,而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不能从进口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从生产率、创新、汇率和贸易政策等四个方面归纳了关于企业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针对大量实证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中国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对中国经济贸易政策制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与出口: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述评技术创新与出口关系的主要观点和相关文献。众多相关文献表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国出口表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扩大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及增加企业利润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俞婷婷 《对外经贸》2021,(4):123-129
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型创新动力,对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发挥着重要的内源作用。基于异质性人力资本的视角,选取2006—2016年省级层面十二大类(HS码)的贸易数据,并以技术创新和城市化作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整体质量,并且通过引领技术创新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实现对制造业出口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初级人力资本效果不显著,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和城市化的间接效应对提高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on the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odel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 and endogenous productivity. We show that this model has a well-defined GDP function where relative export variety enters positively, and estimate this function over 48 countries from 1980 to 2000. Average export variety to the United States increases by 3.3% per year, so it nearly doubles over these two decades. The total increase in export variety is associated with a 3.3% average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for exporters over the two decades. Overall, the model can explain 31% of the within-country variation in productivity (or 52% for the OECD countries), but only a very small fraction of the between-country variation in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出口企业重要技能的识别及其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桂军  周婷 《国际贸易问题》2007,298(10):3-10,17
根据对我国东部经贸发达地区的800家外贸企业所进行的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出8大类共56项重要出口技能,8大类技能包括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国际贸易物流、国际结算、国际贸易战略管理、国际贸易调研和国际贸易实务;通过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对88项出口技能按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外贸企业认为对于成功出口最重要的技能是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调研类技能。总体上,我国外贸企业更重视基本的金融技能和战略管理技能;对于国际营销技能重要项目的整总体评价一般甚至有些偏低;同其他国家企业的情况相比,我国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物流和国际贸易实务技能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选取近300万家企业,分20个行业检验了我国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生产率反而高于出口企业;并且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生产率越低的企业出口越多。此结论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我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进一步检验还发现,企业规模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而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笔者认为,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出现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加工贸易较多,且占据了出口贸易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the findings from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xport stimulation behaviour of micro- and small locally owned firms. It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decision to initiate exporting in these smaller firms is a result of a systematic planned investigation into foreign market opportunities or is a mere response to fortuitous circumstances. This issue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on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firms from large developed environments, but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 in emerging environments especially small, open economies. This study will add to the literature by investigating export stimulation from a small, emerging Caribbean economy, Jamaica. Using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supported by insights from qualitative data gained during the fieldwork, the study analysed 20 stimuli that are demonstrated to impact export initiation decision. The key finding reveals that export initiation is a result of a planne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market rather than a mere response to fortuitous circumstances. The originality of this finding is in its extension of earlier work from developed economies to an emerging, resource-poor, open economy and its departure from analysing large and multinational firms to focus on micro- and small locally owned firms.
Densil A. WilliamsEmail: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study shows how networks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 export marketing problems manufacturing fir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facing. Major export barriers perceived by manufacturing firms in Eritrea are identified and, subsequently,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between footwear and textile manufacturers, and small and medium sized firms are examined.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ome problems can be solved through individual action by the firms (market or hierarchy). Howev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rms on their own can't solve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like the lack of market information, the preparation of proper designs and the fulfillment of minimum quantity requirements. The major conclusion is that export market entry by SM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not be successful if no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business networks ar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