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中国实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制度安排主要有: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农业市场体系,做好三大保障工作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新农村既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任务,又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农业资源持续减少、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如何建设生态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尤为重要.文章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角度,重点就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军 《经济论坛》2006,(20):126-127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新农村,是20世纪以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共同愿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1954年就提出了“新农村”的概念。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明确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则把农业提到“根本”地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同样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提到关系改革开放和实现现代化全局的高度,对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再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响亮口号,必…  相似文献   

5.
安忠起 《经济论坛》2006,(22):42-4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赵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推进新农村建设更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加快构建和谐赵县的根本途径和载体。一、发展农村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物质基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一是继续把工业项目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抓好大型工业项目建设,抓好支柱产业的培育扶…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韩俊 《宏观经济研究》2006,(3):13-17,48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内,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的问题是“钱从哪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难点在山区。建设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山区比较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8.
陈荣辉 《发展研究》2007,(11):12-14
"三农"问题是福建省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问题.近年来,"三农"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的看,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农业、农村仍是本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是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及其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总体把握当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与时俱进地解决“三农”问题,造福亿万农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十一五”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的资源禀赋不一,基础条件不同,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治,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美国把本国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巨大生产力成功用于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变革,其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高度现代化体现出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的巨大潜力。二战后,日本农业迅速复苏,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韩国“新村运动”对本国农业的成功转型等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摆脱“二元经济”的样板。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应该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琳琳 《生产力研究》2007,(13):19-20,8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文章对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五中全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响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命题,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3.
一、新农村建设要有新认识 新农村建设不是呼口号、搞运动,也不是搞形式、模式化。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第三次重大调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要求我们必须从更大的视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和构思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06,(4):13-13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在北京参加两会时。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云坤说,吉林有着多年“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和可靠基础,有着较为雄厚的工业支撑,只要在新时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能够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5.
美国把本国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巨大生产力成功用于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变革,其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高度现代化体现出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的巨大潜力.二战后,日本农业迅速复苏,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韩国“新村运动“对本国农业的成功转型等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摆脱“二元经济“的样板.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应该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高娟 《经济问题》2006,(12):51-52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在省部级干部新农村建设专题会上,胡总书记关于“三农”的论述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三农”现状,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落后”。但是,落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农村落后在于基础,多数农村的水、电、路只能满足农民生存需要,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落后在于规模和技术,农民人均可以支配的土地资源太少和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不高,使中国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不高。农民落后根本在于素质,相当多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除了种地和做苦力,再没有其他本事。广大农民非常…  相似文献   

17.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就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发展意见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在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和中省直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帮扶试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围绕抓“三农”工作在对上争取、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建设、劳务输出、培训农民等环节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天,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学习班后又在茄子河区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探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载体创新。研究如何使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以达到抓点带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中表现为解决“三农”问题 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协调发展,实际上就是要着重解决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和矛盾,做到“五个统筹”。诚然,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客观存在,但突出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城市发展同农村发展不协调,城乡关系不合理,不正常。这两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又常常是交叉的,如有的问题既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也表现出城乡关系不合理。但据我的观察和分析,城乡问题居于更为突出和主要的地位,而这又集中地表现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真正解决好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便能得到基本解决。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正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为了更加深入具体地认识这个问题,还须对“三农”问题的现状有个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各地农村的基础条件参差不齐,发展状况千差万别,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易使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弯路”、“走岔路”,有的甚至容易偏离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走错路”。对此,我认为,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初使阶段。正确处好以下五种关系,对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