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袁晖 《魅力中国》2012,(35):69-69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核心在于保护受让人的合理信赖。维护市场交易安全,因此该制度的核心要件就是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主观上处于善意状态。如何准确判断受让人是否构成善意,以及举证责任分配,是个难以操作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司法实践探讨不动产善意取得中善意的判断标准及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2.
李婧 《魅力中国》2014,(25):281-282
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物权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维护了市场经济体系,有利于产品的流通和交易的顺利进行。善意取得制度能够保护不动产,解决资产利益纠纷,堆护转让人与受让人的权益,然而善意取得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权法》设立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旨在保障受让人对登记簿的信赖利益,保障交易的安全与稳定,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然而作为善意取得制度的基础"善意",却没有给以明确的界定。正因为此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的争议。对"善意"的界定,应当首先在权衡原权利人与受让人之间利益的基础上,对受让人在接受该让与时的主客观情形加以厘定,其次,尽管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是以登记为生效要件,但是关于"善意"的界定时点宜界定在不动产转移合同成立之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梁晴 《魅力中国》2010,(35):136-136,158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本文通过对不动产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分析,明确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情形,以期在实践中使不动产善意取得适用最大限度的保障财产流通,谋求社会的整体利益,保持社会秩序的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5.
李海明 《魅力中国》2011,(1):225-226
《物权法》第106规定,确立了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应是物权的公示和公信原则,其价值是通过牺牲静态安全,来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秩序,确保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保护善意人利益。本文认为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应有所完善,在其债权法律效果上,因错误登记致使权利人利益遭受损害时,登记机关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6.
一、构建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依据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该制度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对于保护善意取得财产受让人利益,促进交易的繁荣与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故广为各国立法所采用.  相似文献   

7.
陈云俊 《魅力中国》2014,(8):326-327
善意取得制度最初适用于动产,学术界对于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从一则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有住房案例入手,探求适用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一般构成要件,进而判断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在本案中是否适用,最后对善意取得制度在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有住房案件中的适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海英 《魅力中国》2011,(20):191-191,185
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确立了善意取得制度,并且将其统一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物权法》实施以来,该制度在确认产权归属、保护交易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对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不动产的必要性以及动产和不动产在善意取得构成要件上是否存在区别等问题仍存有许多疑问,故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梳理,以明确其制度价值,更好的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制度在物权领域内为保护真正权利人确立了制度模式,而在债权重复让与中,如何于保护受让人和真正权利人之间求得平衡,同样需要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
刘丹萍 《特区经济》2014,(5):188-189
2012年颁布的合同法解释第3条表明无权处分不影响处分人与受让人所订立合同的效力。这一规定弥补了善意取得制度的正当性,而且还影响善意取得的构造与性质。  相似文献   

11.
刘俊芳 《特区经济》2011,(8):240-242
通过一典型案例可见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不能有效保护夫妻共有财产中隐名共有人的合法权利。揭示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善意第三人和隐名共有人利益衡量角度,设计出保护隐名共有人的制度平衡策略:增加第三人的注意义务,由律师负责相关审查来减轻国家赔偿责任和明确隐名共有人权利。  相似文献   

12.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不动产登记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目前,我国物权立法已经提上了日程,因此,有必要就不动产登记制度从立法体系、登记机关、登记规则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以期促进我国不动产物权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孙放 《特区经济》2007,225(10):236-237
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因能够将流动性较差的抵押贷款资产组群后证券化从而在市场上流通变现,因而深得多方市场主体青睐。然而在目前情况下,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尚存在一系列法律制度上的障碍。本文从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业务模式入手分析了相关的法律问题,并对其从宏观法律角度提出了法律制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曹军新  胡峰松 《改革》2012,(4):16-22
"新国十条"首次将地方负总责制运用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房地产业领域。由于制度设计尚未触及这项制度的核心功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缺位,导致房地产调控地方负总责制运行效率低下。为此,要建立政府组织责任和领导者个人责任的双重追究机制,借助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促使地方政府积极履行政策法律义务。建立和完善垂直管理部门的房地产调控合作机制,形成中央政策在地方的执行合力。同时,加快财税、土地供应制度和相关金融制度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产:大城市房地产"突围"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丁 《开放导报》2008,(2):81-84
大城市房地产业愈来愈受到土地等资源的制约。旅游地产成为大城市房地产业突围的重要途径。旅游地产可以缓解大城市高端住宅的压力,创造新型居住模式,但也存在土地供应、产品限制等风险,应该积极寻求政策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汪湘 《特区经济》2012,(8):206-208
税收政策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要正确认识房地产业税收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组合中的作用。在介绍陕西省房地产业税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房地产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业税收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大学生诚信观念的转变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诚信教育必须实现从道德诚信向法律诚信、从主观诚信向客观诚信、从人格诚信向制度诚信的三个观念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文  马卫  薛华 《科技和产业》2006,6(2):41-43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企业控制未来、掌握市场主动权的根本。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经营过程及其产品的特殊性,使其有别于一般企业,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机遇,这使得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剖析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构成,并提出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丽 《特区经济》2008,228(1):284-285
诚信交易起源于商业道德规范,后被民商事法律确认和吸收。其除了具有鲜明的伦理价值和秩序追求外,还有内在的经济价值和利益激励机制。以经济学的博弈论原理分析诚信决策在短期交易和长期交易中的不同情形,对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和背景下,完善诚信交易的法律规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房地产交易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也日益复杂,《物权法》中规定了不动产登记制度不仅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财产权,也有利于保障市场交易安全。文章针对《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