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土地整治的工程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整治在中国各地的广泛开展,比较显著地改善了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但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工程化发展态势。农村土地整治的工程化主要表现为各地开展这项工作时偏重以工程技术手段平整土地并配套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忽视或者搁置权属调整。行政力量的偏好和农村治理的弱化是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化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过于重视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属性而忽视其社会治理属性的做法,已经使得农村土地整治偏离了本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发挥的正面效应。农村土地整治的持续发展理应统筹兼顾其工程建设属性和社会治理属性,尤其需要正确认知这项工作的本质内涵,扎实开展权属调整,创新项目组织实施模式和改善农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权利争议的法律调整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权利争议包括土地权属争议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纠纷,以及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侵害。建立和完善土地权利争议的法律调整机制,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权利争议,对于完善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维护土地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土地权属争议及其法律调整———农村土地权属争议及其主体和内容。农村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因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以及其他土地权利归属发生的争议。农村土地权属争议是土地法律制度调整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权属争议不但涉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维护,而且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键 《中国土地》2006,(3):21-22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是指在农村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土地开发整理储备部门对项目土地进行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调整以及变更登记的行为。其中,核心问题是权属调整,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调整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调整。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在原有产权的基础上进行地籍调查、现状确认、权属变更、土地登记等地政事务,是土地开发整理区别于一般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工作的主要标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前,如果没有对土地权属现状进行清查、确认并公布合理的权属调整方案,在土地开…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增强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提升农村土地整治综合效益,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增强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性地位的必要性、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意愿及土地整治因农民主体性地位缺失而造成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强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性地位十分必要,为切实增强农民主体地位,应在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管理办法、将农民集体纳入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程序设计、加强对农村土地整治中农民权利实现的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农地承包经营权调整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农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整办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土地整理主要有三种农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方式,权属调整中存在农地承包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参与不足和有关单位参与不够等问题.研究结论:土地整理中应落实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民充分参与权属调整决策,完善土地整理法律制度,并科学地进行整理前后的农地价值评定.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对土地整治积极性不高,土地整治工作进展受阻。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整治面临的困境与工作难度,将农村土地整治过程简化成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的博弈模型,通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体三方博弈主体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农村土地整治的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结合博弈分析结论提出政策激励建议:(1)建立地方政府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政绩考核机制;(2)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农民权益;(3)提高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构建“权属调整—农地细碎化—农业生产效率”的逻辑框架,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陵山区的483份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双重差分模型揭示不同整治模式下权属调整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探求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结果表明:权属调整通过治理农地细碎化,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政府主导模式相比,新农主导模式下权属调整治理农地细碎化更为有效,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也更为明显;与丘陵山地相比,平原地区更有利于大规模实施权属调整,实现农地集中连片经营,更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应充分发挥权属调整在治理农地细碎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中的重要作用;在巩固和完善政府主导模式的同时,不断加大新农主导模式的支持力度,不断推进土地整治模式的创新发展;并结合自然禀赋特征,因地制宜开展权属调整工作,全面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宇  邵孝侯 《水利经济》2009,27(2):16-18
介绍了日本农地合并的基本模式以及权属调整在日本农地合并实践中的应用,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日本农地合并对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的启示,结果表明:要利用法律法规来保障和帮助农户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可缩小土地整理规模,以稳步扩大土地整理范围,促进土地整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浅丘低丘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地貌类型,探索其背景下耕地细碎化特征并进行分区整治有助于地区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助力乡村振兴。方法 文章从村域尺度选择重庆市垫江县某村作为研究区,以地块为评价单元,选择3个自然细碎化指标和3个权属细碎化指标,通过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测算得每个地块自然细碎化指数和权属细碎化指数,并通过四象限法得到该区域不同的细碎化耦合类型。结果 (1)研究区自然主导细碎化以中等得分(53.41~64.20)为主,权属主导细碎化以较高得分(66.61~77.40)为主,权属主导细碎化程度更高。(2)自然细碎化程度极高和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岭的四周和谷的边缘,程度与坡度正相关;而权属细碎化程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相互间杂,全面发育。(3)四象限划分结果分别为高自然细碎化高权属细碎化、低自然细碎化高权属细碎化、高自然细碎化低权属细碎化、低自然细碎化低权属细碎化,其占比依次为31%、32%、17%和20%。(4)在村域范围内进行耕地细碎化整治时,土地整治工程和权属调整都应结合细碎化的组合类型因地制宜,尤其是权属调整方面,可创设性地将自然细碎化高的区域(高自然细碎化高权属细碎化和高自然细碎化低权属细碎化)和自然细碎化低的区域(低自然细碎化高权属细碎化和低自然细碎化低权属细碎化)分别流转给不同类型的经营者,让其分别进行专业化经营。结论 浅丘低丘地貌背景下耕地细碎化以权属细碎化为主导,整治时应分不同耦合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和权属调整。  相似文献   

10.
利益均衡下农地整治权属关系调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利益均衡下农地整治权属关系调整的发展动态,以探求适应新时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属管理的新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达国家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通过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能、强化农民的有效参与、合理评定土地价值、开展权属登记工作等权属管理手段,有效治理农地细碎化并促进农业现代化。然而,中国农地整治仍囿于以工程技术手段改造土地物理属性,对协调土地资源重配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变化重视不够,坚持以农民为核心、统筹兼顾利益主体的多元需求,是权属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研究结论:权属管理要以"人地协调"为研究理念,以实现农地整治绩效最大化为研究目标,以农民利益保护为研究核心;要从制度设计和立法层面着手探寻多元利益主体的均衡路径,并从权属管理目标、主体、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实现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