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4):23-26
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体现了经济区域在科技创新的指引下,科技与金融相互融合、促进科技创新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科技金融的内涵,构建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评价框架,运用AHP-TOPSIS评价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领先上中游地区。据此,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科技金融发展竞争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研单位的研究实验基地、科研设施以及科学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是支撑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提高农业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条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农业科技进步、粮食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家《科研条件发展"十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通过提高市场组织与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进而提高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增加可供选择的金融商品种类、增强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保定市金融业在"金融创新"的理念影响下,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模式和创新,建立健全金融体系、安全风险意识、完善信用体系,推动保定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激活并强化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带动区域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增强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分析区域转型发展的动力与基础,论述科技型小微企业对区域转型发展的作用与关系的基础上,从坚持"专精特新"、推动双链融合、集聚集群发展、人才支撑、管理创新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带动区域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科技金融、产学研用合作、孵化器加速器建设、信息化、知识产权保护、开放协同创新等强化科技型小微企业带动作用的关键着力点,以及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西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之一,遵循"科技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加强其"服务立区""金融强区"的核心功能。笔者通过对北京市西城区创新发展纵向比较的实证分析,提出了推进西城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具体建议。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1.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多因素决策方法。由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存在,所以采用模糊数学建立综合评价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理论,结合云南省曲靖市区域创新等方面的成功实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构建了曲靖市区域创新系统的总体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四大集成创新子系统(区域宏微观科技管理集成子系统;区域农业创新集成子系统;区域民营企业创新集成子系统;工业创新集成子系统)是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支撑。然后通过理论归纳,将支撑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四大创新集成体系进行了逻辑化、系统化、模式化的提升,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各集成体系运行的对策措施,使该体系的建设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农业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金融的支持,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村农业发展水平。当前农业科学和技术的企业普遍存在直接融资、金融机构、农业科学低金融产品创新和技术缺乏保险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姚菲 《当代会计》2021,(2):70-72
未来的金融服务将会以数据为根本,与消费场景相融合,通过构建智能化、多元化和场景化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使金融全方位、无接触地服务于广大消费者.金融机构通过远程智慧云平台实现线上响应,并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进行无障碍沟通,既不影响工作进程,也节约了人力成本,保障了金融机构的平稳与有序运行.由此可见,金融科技在支撑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方面的重要性.文章基于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并从金融机构角度分析了金融科技创新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对金融科技在未来金融市场上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合理预期,认为未来区域链经济的加入有望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的经济效益;同时,开辟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产业融合的新产物,通过央行币开拓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的流通机制,实时监管资金流向,并积极探索监管科技,以形成完善、高效的监管机制,优化和规范金融投融资环境,进而助力商业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构建"去中心化"的智能金融价值网.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区域科技金融政策对微观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宏观层面以2007—2017年全国31个省份颁布的科技金融政策作为研究对象,设计政策量化手册对科技金融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微观层面构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A股558家高科技产业上市公司,通过实证模型研究区域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与企业竞争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具有一定滞后性;不同政策类型、不同市场类型、不同企业性质使得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力发展农村科技信息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探讨更好的平台服务模式,拓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功能,是创新平台机制、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聚集金融资源;二是拥有完备的金融功能;三是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作用。通过建立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三圈一带"的9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排名,计算出各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得分,广州综合得分0.17,排在上海和深圳之后,和深圳同为发展型的区域金融中心。华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应该增强地区金融机构实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金融人才聚集和培养、加强金融中心的集聚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提出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促进驻保高校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融入保定城市发展,从而提升保定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何宜庆  徐卫华 《财会月刊》2017,(12):102-107
本文利用熵权法得到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的金融深化和科技创新综合指数,然后以金融深化作为门槛变量,对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金融深化水平分别达到相应的门槛值时,金融深化都能够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第一、第三产业增长;2对于全国或是中西部地区,当金融深化水平达到门槛值时,金融深化都能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第二产业增长,而对于东部地区,金融深化不能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第二产业增长;3要想发挥金融深化对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所需的金融深化门槛值均随着产业层次的提升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农村网络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有着深远影响。加强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社会各领域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苏俊  李新磊 《民营科技》2010,(7):146-146
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发展,一方面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并造就出一代能运用科学技术经营和管理农业的新农民;另一方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机构、创新基地、创新机制、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建设,建立起新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宏大的、高效精干、富于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队伍,使之更好地担负起科技支撑的重任,把农业发展不断推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提升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对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八大经济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空间单元,构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Theil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索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水平及其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我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率与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其中科技创新水平处于相对低位,提升空间较大;从八大经济区层面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最高,同时,各地区间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差异处于不断下降趋势,但区内差异大于区间差异。最后,针对如何使科技金融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一是要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二是要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三是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四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五是要大力稳定壮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队伍;六是要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七是要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交流与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为依存、互相促进,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标准化已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所在。创新发展需要标准化支撑标准化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早已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普遍共识,美国"再工业化"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协调发展是世界发展潮流、落实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还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包括城镇组织结构、经济效率、区域交通系统、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性安排等方面还有待提升。今后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交通·产业·空间"规划协同创新等手段来破解区域协调发展困局,通过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理论创新、探索区域产业体系一体化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模式等方式来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为提高我国区域发展的全球竞争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黄金期。五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粮食总产连续四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这一成就的取得实属不易,其中农业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