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入世以来,中国葡萄酒进口逐年增加,进口额和进口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葡萄酒进口大国.关税的下调降低了葡萄酒进口成本,国内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葡萄酒消费需求增加,人民币升值部分地抵消了葡萄酒进口价格提高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葡萄酒进口激增,国内产出下降,并强化了国内竞争,使国产葡萄酒行业陷入困境.为此,国内厂商必须努力把产品做好,提高品牌影响,加强渠道建设,规范竞争秩序,开展工业旅游.  相似文献   

2.
进口葡萄酒进入国内市场,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一是选择经销全力配合,形成紧密型关系;二是设立中国分公司开展总经销、独家经销或与大的葡萄酒进口商、分销商开展合作代理;三是与国内当地葡萄酒生产商组建合资企业,甚至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品牌、与经销商关系和终端销售三者是进口葡萄酒营销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进口葡萄酒经销谋略中的文化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口葡萄酒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其在中国的经销拓展提供了机会,但葡萄酒首先是一种情感性、文化性较浓厚的产品。进口葡萄酒经销谋略的确立应以文化因素为基础,进口葡萄酒在营销中应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在葡萄酒知识的普及、葡萄酒文化的培育方面发挥作用,注重营销人员葡萄酒文化素质的提升,注意加强对消费者葡萄酒文化的引导,重视品牌文化的宣传。在进口葡萄酒的营销方式中应始终贯穿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国产中间品使用比率逐渐提高的背景,放弃不同国家中间品之间存在固定或者单一替代弹性这一传统假定,基于WIOD数据库计算2001~2014年间中国各部门中间品的进口替代弹性及其变化,并就中间品进口替代弹性和生产国内循环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年中国主要进出口行业国产中间品进口替代弹性趋于提高,推动了生产的国内循环。各部门中间品进口替代弹性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在2001~2014年间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含量和国际分工地位提升,而作为间接作用渠道,中间品在国内生产网络中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分别促进和抑制了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含量的提升,但中间品进口替代弹性通过与国内生产网络关联效应交互作用影响国际分工地位的证据仅在部分结果中得到体现。本文对于客观认识中国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也体现了通过加强研发创新提升国产中间品的进口替代能力和整合国内价值链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反倾销措施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7年中国首部反倾销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单方面作为反倾销目标国家的处境,中国正在成为反倾销措施的重要使用国家。对中国反倾销措施经济效应的初步分析表明,反倾销措施对国内进口竞争产业发挥了一定保护作用,但同时对下游产业和消费者利益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我国修改后的反倾销条例要求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符合公共利益,对于避免反倾销措施成为单方面保护进口竞争产业利益的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1982—2009年的数据构建VECM模型,分别采用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存量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旅游服务进口和其他商业服务进口渠道获得的国外R&D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正面影响;运输服务进口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国内研发投入存量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大于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长迅速,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但中国的奢侈品出口较进口来说品牌少、种类单一、档次低。这是因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年轻化、缺少自主的奢侈品品牌参与竞争、境外旅游消费占奢侈品消费比例上升。应调整奢侈品进口关税,增加其国内消费份额;发展本土奢侈品品牌,降低奢侈品国际贸易顺差;鼓励中国商人收购或注资世界奢侈品品牌。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0—201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进口贸易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国内市场规模和制度因素对服务进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门槛计量模型确定制度变量的两个阈值7.713和7.927。结果表明,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促进服务贸易进口,而制度因素只有在到达第一个阈值之前才能够显著增加服务进口贸易额;制度变量跨越第一个阈值之后产生较高的"制度一致性"成本,所以处于两个门槛值之间的制度对服务进口无显著影响,且在达到第二个阈值之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会抑制服务贸易的进口。为此提出了促进服务贸易进口、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木材进口迅猛增长.木材的大量进口一方面缓解了国内的需求压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我国木材进口迅猛增长的根源意义重大.在分析我国近年来原木进口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法定量分析了导致我国木材进口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8年间,国内木材产量、家具和木材...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迅速增长,其速度甚至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葡萄酒的市场潜力巨大,同时由于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发展也遇到了诸多瓶颈.本文希望通过对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探讨研究,找出阻碍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为中国未来的葡萄酒市场发展提供可行性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HHA分析的中国原油进口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HA方法和投资组合理论分析了1998-2005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指数及多元化对中国原油进口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各原油进口来源地区的风险重视不够,风险选择观念淡薄.盲目增加原油进口来源的数量,并不能降低原油进口风险.增加风险相对较小的新合作伙伴的进口量和份额,以及采用多元化的进口渠道,是降低原油进口风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际石油竞争与中国石油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油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围绕石油展开的大国竞争方兴未艾.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进口石油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国应主动参与国际石油竞争,建立石油储备战略、石油开发战略、石油技术战略和石油运输战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2000—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匹配数据,在考虑进口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识别企业数字产品进口和利用事后反推法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考察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品进口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研发效率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本土企业、低竞争行业以及数字资本品的进口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扩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创新能否高效赋能中国制造业企业抵御进口竞争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重要命题。以2008—2019年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构建进口竞争与企业创新交互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创新应对进口竞争的有效性以及两者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首先,无论是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都可以主动抵御进口竞争且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果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下成立。其次,企业创新通过优化竞争战略选择来应对进口竞争,成本领先是企业应对进口竞争的首选战略,但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偏向差异化战略,这表现出“竞争战略偏向效应”。当面临业绩困境以及处于经营困难的生命周期时,企业创新更能有效应对进口竞争,这表现出“韧性效应”。研究结论对政府部门实施扩大进口政策以及对制造业企业发挥创新驱动、创新抵御作用等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0-2015年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进口来源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国内中间产品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来源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推动了中国企业中间产品内向化发展.渠道分析表明,存货成本提高导致的成本变动和国外供给收缩引致的进口产品质量降低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推动企业供应链向中间产品内向化新形态演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反倾销会促使受影响企业增加对反倾销发起国的非倾销产品的出口(贸易偏转效应),导致非倾销产品在反倾销发起国市场的竞争加剧(竞争促进效应),进而倒逼企业提高非倾销出口产品的质量(出口产品质量溢出效应)。采用2000—2013年企业—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受影响企业非倾销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对华反倾销显著提高了中国受影响企业非倾销出口产品的质量,具有明显的出口产品质量溢出效应;贸易偏转效应引致竞争促进效应是该质量溢出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因而,对于美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较高、出口目的地较多、企业内等级较高以及国有企业的非倾销产品,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小;此外,美国对华反倾销在促使受影响的中国企业提高非倾销出口产品质量的同时(产品内效应),也会促使低质量的产品退出出口市场(退出效应),进而提升出口产品的总体质量。中国应采取更加中性的对外贸易政策,实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倒逼效应促进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进口不但可以通过改善中间品供给质量和结构促进国内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出规模的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知识溢出、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推动国内制造业技术升级;国内制造业产出增长会通过需求效应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扩大,国内制造业升级则会通过增加对富含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从而,形成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与制造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后向拉动效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双向联动机制。基于WIOT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2000—2014年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进口与国内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前向推动效应远远大于国外生产性服务投入,制造业发展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拉动效应也远远大于生产性服务进口;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显著,且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越高对制造业升级的推动效应越强;制造业产出增长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具有后向拉动效应,而制造业技术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具有后向拉动效应,且技术密度较高制造业行业对高技术密度生产性服务进口的需求拉动效应更大。因此,要以本土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和技术升级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催化剂,构建国内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生产性服务进口+制造业升级”双向联动网络:一是通过扩大市场开放增加国外生产性服务在国内制造业中的投入,尤其要提高“FCB”领域的开放水平以引导和促进国外先进生产性服务要素投入;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技术溢出、知识溢出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进一步拉动高质量生产性服务进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工业部门积极地融入到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生产体系和贸易网络中,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利用投入产出技术,证实了垂直专业化是中国出口商品复杂度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通过计算出口商品的国内含量系数和进口投入品的国内增加值系数,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出口商品复杂度与国内含量的关系.中国工业部门应继续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提升出口商品复杂度,同时不断增加出口商品的国内含量和进口中间产品的国内增值,促进工业部门的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创新机制相当复杂。开放竞争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归纳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机制 ,从理论上分析了开放竞争对一个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最后 ,通过对中国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 ,认为开放竞争不仅在理论文献上 ,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 ,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协定的现实背景,本文梳理了升级协定影响域内外贸易的内在机理,并利用1999—2018年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总量贸易层面上,升级协定会显著促进中国的域内出口,但对域内进口影响不显著。异质性检验表明,中国域内出口促进效应对小型、低收入、高贸易依存度的国家以及SITC目录下第4-9类产品影响更为显著。在域外进口效应上,研究发现升级协定使中国的域外进口显著增加,对东盟的域外进口影响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成本是影响中国域外出口的中介变量,中国域内出口和收入水平则是影响中国域外进口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