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的解读     
高飞燕 《价值工程》2010,29(22):228-228
法治是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果实,与西方的人文传统、社会结构、风俗习惯乃至宗教文明等一系列文化基因息息相关。法治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机制。文章论述了法治之渊源和西方主要法治思想以及现代法治的构成.在当今中国,法治的观念深入人心,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也是一种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沈家本主持的"清末修律运动"是我国法制近代化的肇始,在修律的过程中沈家本一面修订旧律,一面大量移植西方先进的法律与制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法律移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仍然面临着与沈家本修律时同样的问题——法律移植及其本土化。沈家本的法律移植思想尤其是对待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态度对我们的法治建设中如何对待法治本土资源有很大的启示。他形成的一系列的法律移植的原则与法律移植的方法对我们的法律移植工作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强世功 《秘书工作》2014,(12):35-36
正一个国家的法律究竟是不是良法,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政体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地理要素。在国家立法方面,不存在什么普适价值,也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法律。随着冷战结束,西方法治被一些人塑造为普适价值。不少非西方国家由于移植的西方法律与本土的法律传统发生冲突,导致政治失调、社会失序,陷入了动荡、分裂之中,甚至沦为"失败国家"。乌克兰、埃及、利比亚和伊拉克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法治建设无疑会受到西方法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西方法治追求的真谛———人权自由为逻辑起点,而其对人权自由的理论基础就在于自然法。由此,本文系统的对西方古代、中世纪、近现代的自然法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就这一理论阐述了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法律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深深植人中华民族的思想深处,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的一部分。这种传统会时时影响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影响社会的发展。在今天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既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法治经验,更应立足中国传统,使两者有机结合,推进中国社会的更快进步。  相似文献   

7.
权利、法、权力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之间的运作模式反映了一国的立法机制。以历史为视角,我们可以发掘到中西方国家不同立法机制形成的思想根源。回顾历史立足现今,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立法存在诸多弊端,本文为此在协调权利、法、权力三者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完善我国立法的构想,希望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生态保护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下,必须将生态法治融入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当代中国生态法治的形成,需要围绕若干关键环节展开,包括生态法治的理论渊源和价值基础、生态法治政府的职能与要求、生态法治体系的基本构成等诸要素,只有这些要素的综合作用,才能为生态法治的构建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形成法治的思想价值基础;培育规则意识,形成法治的良好社会氛围;弘扬法的精神,建立全民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是调整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活动及其形成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其内容是对行政权力行使的规则和秩序的规律性反映。现代世界各国行政法基于其社会制度、法治环境、行政法传统和社会意识,主要形成了三大现代行政法理论模式,即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控权论,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管理论,和以现代中国为代表的平衡论。本文对三种理论进行简单的概括,并试对前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在转型,这是一次社会转型,即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转型。这一转型有以前两次转型作为铺垫,即经济转型和治理方式的转型。正在进行的转型还得到经济和法治的保障。在当前的转型中,法治遇到了三大困难,分别是:法治文化的匮乏、引进的西方法制与中国国情不完全吻合、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解决这些困难要从多方面下手。转型时期法治建设的任务很艰巨,包括要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推进依法治国等。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得到全社会的一体遵行.如何制定治国理政的良法?又如何使这种良法得以有效实施?唯有让法治成为民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成一种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可以说,法治文化是现代国家的必需品,正是这种文化奠定了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准,也正是这种文化滋养和培育了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法治成为文化,关键是要消除人治.因为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以及人治背后的封建文化,正是人治封建传统阻碍了法治.破除封建人治意味着,不仅要破除封建特权的思想,还要触动某些特权者的利益,不仅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文化制度,还要清除封建等级制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法治信仰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情况,与中国法治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到传统法律思想的束缚、高校法治教育的缺失、社会各界人士的忽视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网络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当前新形势下研究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影响。本文拟从网络媒体的特征出发,在分析网络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4.
赵保胜 《活力》2004,(11):49-50
处于社会转型的我国当代社会,法治必须与德治相结合。依法行政必须与以德行政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法治之根深入到我国丰厚的德治文化的沃土之中,形成一种新的法治文化,才能克服西方社会法治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才能使我们国家真正走上法治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邹潇 《活力》2005,(2):96-97
处于社会转型的我国当代社会,法治必须与德治相结合。依法行政必须与以德行政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法治之根深入到我国丰厚的德治文化的沃土之中,形成一种新的法治文化,才能克服西方社会法治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才能使我们国家真正走上法治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在以民主化为导向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制度建设作为中心问题备受关注.作为西方政治精华的"法治"受到了应有的关注,而植根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德治"却受到了冷落.这样的现象在今天毫不奇怪,因为这或多或少受到对现象背后的复杂现实不深入思考"形式主义"的影响,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否定的错误观念.由于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德治"有其固有缺陷,因此有必要将某些道德的要求法律化以加强其效果,这点对公职人员尤为重要,即要加强"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学校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而传统的伦理道德不仅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精髓所在。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传统的伦理道德在学校德育中所占的份额却不断被削减,造成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本文详细介绍了传统伦理道德对学校德育的几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时期,世界和中国都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这一新时期面临着诸多全新的挑战,传统的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无法满足当今时代进步与发展的需求,呈现出一些弊端.本文分析了传统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弊端,并提出了在法治公正视野下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旨在促进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培养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法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在西方政治哲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构建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孟德斯鸠法哲学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的,但不能否认,他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因此,研究孟德斯鸠法治思想,揭示其法哲学理论的精髓,对于今天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具有重刑轻民、诸法合体、司法与行政合一、重礼轻法、德主刑辅的主要特点。面对几千年形成的法律文化,我国当代的法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取其精华,弃之糟粕,克服传统法律制度因社会制度所限存在的固有弊端,继承优秀的传统法律制度、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