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006年—2011年98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公司存在最优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公司存在最优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的控制能力与公司绩效呈U型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股权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理论界至今尚无定论。国外学者多从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和管理层持股等角度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而国内学者更多是基于国内制度背景从大股东、管理层和股权制衡等方面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基础上,提出在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要综合考虑数据选择、时间跨度、指标的选取、行业因素以及制度背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拉开帷幕,家族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了2013年~2015年浙江省上市的家族企业,利用这个大样本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成分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它们分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此来研究在当前的浙江省地区,上市的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对其企业绩效的关系和影响是否具有地域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很强。无论是国有控股还是一般社会法人控股,股权集中均不能有效抑制过度投资。在具有股权制衡结构的公司,其他大股东可以有效地对第一大股东发挥监督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股权结构、股权制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代理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了2002~2004年间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权制衡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主要得到如下研究结论:现金股利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与流通股比例负相关;第二大股东在对待现金股利的态度上,具有两面性;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的提高,可以制约第一大股东的“利益输送”效应。  相似文献   

8.
9.
10.
通过对2007-2011年沪市上市的13家商业银行披露的45份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股权特征里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角度与银行创新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性质与银行创新能力呈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创新能力呈负相关;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创新能力呈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与银行创新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公司治理微观组成不可或缺的大股东制衡,其选择与否是大股东对股权性质、持股差异及法制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权衡,在股权性质相同、持股差异不大及法制化水平低的情形下,大股东具有形成制衡的有利条件,但并非必然形成制衡状态。而学者对大股东制衡的经济后果给予了更多关注,既有支持有利于经济后果的成果,也有不利经济后果的证据,没有形成统一结论。上述结论差异或不足的可能缘由:一是现有研究更多地思考如何改进度量制衡的指标体系,而忽视了大股东制衡行为是否发生的事实;二是股权性质、持股差异与投资者保护环境等是影响制衡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它们影响的途径、时机、强度等没有深入探究;三是制衡经济后果的结论迥异是制衡机理缺失的必然反映,内部机理决定表面现象,制衡机理研究相对较薄弱,机理不明将导致其作用后果不清。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中,大股东监督机制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与其他治理机制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我们基于大股东监督机制、经理人行为以及外部收购约束机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模型,对大股东监督机制与收购约束机制之间的冲突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减少这两种机制之间的冲突、发挥治理机制最大效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2003—2011年中国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两方面检验大股东占资的成因和经济后果,发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处于较低水平时,大股东占资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与股权制衡度显著正相关;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处于较高水平时,大股东占资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股权制衡度显著负相关。股权分置改革强化了激励效应,降低了攫取效应,显著降低了占资程度。此外,企业大股东占资程度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一结果为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政治治理对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以及这种有效性如何因政府干预和财务风险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公司政治治理这一制度安排,形成一种制度压力,能有效地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公司政治治理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随政府干预水平和财务风险大小的不同而变化,政府干预水平越高,财务风险越小,公司政治治理效应越好。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公司政治治理层面理解大股东掏空行为,为政府部门监管上市公司大股东、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直接的微观证据和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治理及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与伯利和米恩斯所强调的上市公司面临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同,现代企业的股权相当集中,普遍存在着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大股东,由此产生了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掠夺行为。这一问题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且相当严重。由于它不同于传统的委托-代理问题,既有的公司治理机制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我国2004年年报中披露了管理层持股情况的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管理层持股的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管理层持股可以减少代理成本 ,提高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17.
从数量上界定了大股东股权相互制约的概念。实证分析了一股独大、大股东相互制约、国有股法人股相互制约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经济效益的关系及各类股的比重与公司经济效益的关系。组合经济效益最好的股权结构是:前三大股东相互制约;境内发起法人股比重在20-30%;境内募集法人股比重在10~20%或30-40%;国有股比重在10-20%;流通A股比重在10-20%。  相似文献   

18.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否发挥了应有效用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关注和争论的热点。为了检验股权激励机制的效用,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国外多数研究肯定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而国内以往实证研究中,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不相关的结论居多。另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9.
国际化是中小家族企业发展的优先战略选择。本文在家族企业国际化研究综述基础上,提出了家族涉入影响中国家族企业国际化以及社会情感财富在家族涉入影响中国家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的假设,然后以深沪交易所上市的289家中国家族企业为样本,利用逻辑和线性回归方法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为:(1)家族涉入对中国家族企业国际化有消极影响;(2)家族涉入对中国家族企业社会情感财富有积极影响;(3)社会情感财富对中国家族企业国际化有消极影响;(4)社会情感财富在家族涉入影响中国家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家族企业国际化理论基础,而且明晰了家族涉入影响中国家族企业国际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是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的顽疾,不仅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还会阻碍整个国家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的大股东侵占行为出现新的特征。本文对此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