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所测算出的传统勒纳指数和存款调整勒纳指数,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2007—2011年间国内108家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市场势力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国内商业银行市场势力呈波动性下降,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势力最强,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势力最弱;不同经营规模下,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与市场势力呈非线性关系,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有助于提升其市场势力,而小型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其市场势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与市场发育程度、银行体制与利率管制、企业制度以及转轨时期居民预期改变等因素有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市场势力是甄别垄断的重要指标,平台经济反垄断需要充分考虑厂商的市场势力.选取第三方支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勒纳指数测算第三方支付平台厂商的市场势力,结果表明:支付宝、财付通等9家平台厂商均利用市场势力来提升其垄断能力,以期获得垄断地位,且主要是利用显性市场势力来提升其垄断能力.但市场份额与市场势力之间存在着背...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麦卡勒姆规则原式和泰勒规则原式对当前及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进行了检验,并对下一步走势进行了分析判断。结果表明,两种规则均能很好地衡量中国的货币政策,对政策调控具有较强的指示价值。通过对当前实际值与规则值的比较以及领先期规则值的计算分析,文章认为前一阶段稳健货币政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前货币条件较为适中,紧缩周期结束,但短期内政策放松的条件并不具备。下一阶段政策或有微调,但稳健取向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等指标,尝试性提出并计算货币政策指数,并以该指数的变动代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向,论证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具有周期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指数变动,即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初步验证了货币政策指数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各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形成的货币政策指数与货币政策目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刘佶 《西部金融》2006,(7):7-11
本文以国有银行改革为背景,通过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运行特点分析改革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冲击.文章分析了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系列结构性变化,并提出了货币政策效能的新认识框架,试图建立一个微观银行运行与宏观货币调控相结合的分析结构.  相似文献   

7.
银行再造是对商业银行全面的组织变革和改造.作为货币政策运作重要微观经济基础的银行,其再造必然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改变货币价值形态和流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诱发金融创新,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目标和操作;银行再造风险加剧金融脆弱性,削弱货币政策有效调控的"生态"基础.为使银行再造更积极地发挥其对货币政策的正面作用,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必须全面协调金融领域改革、发展和监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货币政策、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降低银行的破产风险,且短期比长期更有效;另外,银行股价的异质化波动和银行的破产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市场约束越有效,越有助于降低银行的破产风险;进一步发现,不同货币政策下,市场约束机制对银行破产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即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市场约束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变得更显著,但是其对不同所有权属性的银行破产风险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家庭、企业和银行三大微观经济主体为对象,建立四市场(存款市场、贷款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的理论均衡模型,分析了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认为在存款保险制度框架下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性明显要低于非国有银行,国有银行将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目标实现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一个包括银行资本监管、银行部门以及一个非有效资本市场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了银行资本监管、资产价格和最优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银行资本监管对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以及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效应均产生了显著影响。面对资本充足和资本不足两种银行体系,央行的最优货币政策对通胀和资产价格的反应程度明显不同。特别是当银行体系受资本监管约束时,最优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比在资本充足情形下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11.
构建VAR模型与VECM模型,探讨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的动态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表明:(1)短期来看,货币政策调控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增大了银行资金流动性而降低了影子银行体系规模;(2)长期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为影子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提供更多货币基础,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均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3)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增加了政策调控与监管难度;(4)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的动态循环机制使得三者之间具有了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特征。研究能够丰富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作用机理的经验证据,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机构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金融创新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主要体现为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在银行体系、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等金融领域,相关金融主体的组织模式和功能价值发生改变,金融创新活动以不同路径、不同方式对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既导致货币运行所依赖的经济金融环境更趋多元化、复杂化,又致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面临挑战。为更积极地发挥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正面作用,应理性发展金融创新,加快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改革,积极推行其他宏观经济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3.
就业歧视在各国经济实践中普遍存在,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就业歧视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较少关注其对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是货币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就业歧视可能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改变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现实经济中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众多,其中就业机会歧视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即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主观认定雇用某一类型劳动力将产生额外成本,导致企业对该类劳动力的雇佣量少于最优雇用量,进而使社会就业总量减少。基于此,本文构建无就业歧视和存在就业歧视两种情形下的两主体动态随机一般均衡(TANK—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二阶矩匹配法等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无论货币政策当局执行何种货币政策(标准泰勒规则、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无论是否存在就业歧视,扩张性货币政策均会促进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物质资本租金率和整体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增长;与无就业歧视的情形相比,存在就业歧视情形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的促进作用变小,而对物价上涨(通胀)的促进作用变大,即就业歧视会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积极效应并强化其消极效应;就业歧视的存在会降低货币政策实施后产出和就业的持续性、提高通胀的持续性,同时也会扩大产出、就业和通胀的波动性。总体上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在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就业的目标;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促进效应在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产出增长的目标。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一是从经济政策有效性角度探讨就业歧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二是构建TANK—DSGE模型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三是从提高政策有效性角度为不同宏观经济目标下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揭示了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减轻就业歧视不仅有助于就业和收入公平,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因而需要构建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不断减少各种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16家上市银行2007—2016年的数据,对中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且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对信贷投放总量以及社会总产出也会造成影响。同时,风险定价效应、追逐利益效应、习惯效应、杠杆效应作为中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作用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商业银行更有效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认为,股票等资产价格波动会通过"负债-通货紧缩"、"资产价格-债务危机周期"引发银行危机乃至金融危机;金融自由化是造成"资产价格-债务危机周期"的外部原因;银行缺乏监督、银行与借款者信息不对称等是造成"资产价格-债务危机周期"的内部原因.关于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之间没有矛盾,或从长期看二者是相互加强的,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弹性通货膨胀目标"把二者统一起来;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是相冲突的,货币稳定与金融不稳定可能同时存在,币值稳定可能诱发金融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开放经济DSGE模型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框架,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出,相比于单一使用货币供应量规则或利率规则,混合规则下,货币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影响产出和通货膨胀,而技术冲击所引起的产出波动较小,通货膨胀波动略大。因此,我国更适合使用混合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用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经济模型来理解中国货币政策。模型及其估计结果表明,至少在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仍然是适用的,而泰勒规则类的利率规则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货币政策。模型及捡验结果还表明,在我国经济中存在着较大的名义刚性,由于名义刚性的存在,供给冲击不是影响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因素,影响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冲击来自需求方面的家庭偏好及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化。经济中存在的名义刚性对理解从需求方面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诸多先天性缺陷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而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信贷管理政策的调整,更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从宏观经济运行看,通货膨胀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增长。然而,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对流动性的紧缩,却打破了中小企业原有的融资结构性平衡,抬高了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在融资渠道狭窄和融资能力有限的前提下,中小企业应坚持流动性为主的原则审慎适度扩张,选择最匹配的银行作为长期合作伙伴,避免在经济运行步入下行周期时资金链难以为继而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系统地研究银行市场特点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影响的文献并不多。在对Kashyap&Stein(2000)和Ehrmann(2001)的模型加以修正的基础上,运用14家中国商业银行1995-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在规模、流动资金和资本方面具有不同内部特征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发现:拥有更多流动性和充足资本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更小,受其影响更小;而其他两个银行特征(规模和资本量)对银行信贷却没有任何显著影响,这与Kashyap&Stein(2000)的论证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20.
货币市场基金是投资于低风险证券的一种共同基金,以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为投资组合对象.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改变了货币供应量的结构,由此对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产生了影响.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具有积极效应和负面效应,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控,形成混合权衡的货币政策和合理的利率水平,有利于促进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