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宇欣 《中国纺织》2007,(10):10-10
今年上半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针对我国部分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大肆炒作,刮起了妖魔化"中国制造"的冷风,损害了中国产品的声誉和中国的国际形象。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对"中国制造"发出质疑和围剿了。  相似文献   

2.
《玩具世界》2007,(9):25-31
今年3月份以来,由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宠物食品、牙膏等因为某些质量标准问题被媒体披露以来,涉及到玩具、轮胎、水产品、糖果等中国制造的产品相继在西方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质疑风潮,而上月发生的因玩具召回而导致玩具商自杀事件,更将"中国制造"出现信任危机的话题引向更热。中国政府对该系列事件高度重视,针对中国制造面临的危机专门召开了多次的记者会,8月17日,国家正式组建了以吴仪副总理为组长,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为副组长的国务院产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重大问题,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督促检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工作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据了解,全球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的生活与"中国制造"息息相关。而对于"中国制造"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许多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在照猫画虎,甚至有一条外电曾评论中国是全球最善于模仿的国家。然而,"模仿"只是中国制造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阶段。当年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德国制造也曾广受诟病;日本制造当年在美国人眼里也不那么受欢迎;九十年代中叶,韩国制造在中国也不那么入流。随着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制造"也在一步步地升位,目前"中国制造"也有着高下之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4.
祝景成 《汽车观察》2008,(10):98-98
价格已不是俄罗斯人选择商品的主要标准,品牌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国内对于如何改进中国产品形象的讨论不可谓不多矣,然而"制造"、"智造"也好,"创造"也好,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终究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现代班组》2015,(4):16
眼下,"德国工业4.0"正火热,中国是否也要照搬照套?当然不是。其实,中国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力争在2025年,中国制造业迈入国际制造强国行列。比较当前盛行的"德国工业4.0"概念,"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德国工业总体上处在从3.0向4.0发展中,中国的工业企业可能有些还要补上2.0、3.0的课,才能向4.0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中国要用3个10年来实现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而"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个10年的行动  相似文献   

6.
王树彤 《IT经理世界》2012,(21):126-127
中国制造利润"比刀片还薄"的日子越来越多,借助M2C开辟新蓝海市场将是必经之路。在"无商务不电子"的今天,互联网的全球化、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制造型企业带来很多异军突起的机会。时下,有个时髦的观点认为,利用电子商务转型,M2C(Manufacturers to Consumer,生产厂家对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在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引领下,消费与生产方式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作为引导技术潮流和创新的窗口,为纺织行业客户展示最前沿的智能制造新产品与新技术,为全球纺织机械制造厂商提供新的机遇,助力我国由纺织制造大国向纺织制造强国转型.2016年纺机展期间,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已开始崭露头角;2018年纺机展将继续推进智能制造,呈现纺机智能制造的新产品、新技术与新潮流.  相似文献   

8.
<正>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其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生产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全面深度互联为支撑。"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均将智能制造技术作为  相似文献   

9.
数智赋能全产业链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平台化设计、精益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发展服务型制造,打造智慧柔性供应链,将是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近日,由中国服装协会、海尔衣联网发起的"中国服装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服装物联生态联盟、中国服装科技创新研究院等相关机构及企业...  相似文献   

10.
透视中国     
《董事会》2007,(9):14-15
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已经是世人的共识。然而,近几个月来,接踵而至的一系列产品问题,矛头无一不指向中国的企业。人们开始质疑、指责,继而否定中国产品——有美国教授在媒体上撰文指出,别让"中国制造"成为危险标识,并敦促中国的贸易伙伴需要通过合作和依靠国际法治,来确保中国形成一种合规文化。这对于我们来说,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完善问题产品问责和召回制度,更重要的是如何确立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郑雨林 《IT经理世界》2012,(24):100-101
全球制造业的产业化升级势在必行(即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在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工业化制造国地位的前提下,工业化和信息化正稳步从"两化融合"向"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必然将为中国软件业带来一片新的蓝海市场。同时,全球IT产业正迎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革新浪潮,也将为中国软件产业升级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为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将"塑造金字品牌、打造百年企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品牌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贯彻航天科工集团的战略部署,落实"专业精益创新友善"的品牌建设理念,并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抓手,以"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坚持责任是品牌之魂、创新是品牌之核、质量是品牌之基、传播是品牌之翼,将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迅速融身国际市场,并以"价廉物美"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一时间,"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包括美欧发达国家,深入千家万户,并逐渐牢牢占据了各个生活场所,诸如厨房、客厅、卫生间、卧室等,无所不至。据报道,美国2006年进口的1.7万亿件商品中,约15%来自中国,以致于许多人会问:现在没了中国制造,我们的生活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造业是其物质财富创造的基础,是国家经济的基石.而对于航天事业而言,航天制造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决定各国航天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西方一流宇航公司的发展无不是以其强大的制造实力为基础.离开了航天制造,航天产品就将成为"镜中花、水中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要实现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拿出国际一流的宇航产品,这就需要有高水准的航天制造业为依托."振兴航天制造业"已成为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共识,航天制造企业更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15.
夏雪 《中国机电工业》2007,(10):103-104
看着中国满大街跑的汽车,世界工业设计大师卢吉·科拉尼有些不太客气地说,中国人甚至不能算是制造了汽车。"那只是仿造,按照合资外方的要求设立生产线,并且把它生产出来。"这位先后为法拉利、保时捷、奔驰、宝马等提供设计的"流线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制造"打造成著名的国际品牌,让中国创造的服饰品牌充分体现出民族精神文化的内涵,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着改善产业制造环境,提升服装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培养服装专业工程技术人才,迅速提升产业整体生产力水平、提高产品品质等一系列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7.
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制造设备对国外的依存度大概是70%;在零部件领域,数字高达90%。中国想实现汽车强国的梦想,不可能长期依赖进口的核心设备。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汽车产业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力图走向高端制造不容忽视的新机会。结合北汽集团过去几年的发展情况,我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向高端制造业成功转型,必须一方面以创新为核心,在研发、制造、采购、营销、服务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要实现突破,形成企业的体系竞争力;另一方面,需要继续坚  相似文献   

18.
<正>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顺应全球工业4.0的时代浪潮,"十三五"规划重点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纲领性文件,制造强国战略由此应运而生,中国制造业迈入了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之路。稀土广泛应用于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战略资源,在智能制造、高端应用、现代国防科技等重要产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长期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2015年,中国稀土储量5500万吨,产量10.5万吨。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以创新为驱动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针,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和方向。笔者以"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为指导,对我国航天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分析。首先,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2个角度  相似文献   

20.
李光斗 《董事会》2013,(4):105-105
如果"中国制造"无法利用这一间隙提升自己的能力,施行以"品牌战略"为导向的转型升级换代,不仅中国本土市场会被洋品牌全线攻克,"中国制造"的优势也将面临全线瓦解从2013年的最新《国情咨文》来看,奥巴马新政已初露端倪:让新的工业革命在美国发生,让制造业回归美国。为此,奥巴马的配套政策是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同时对那些继续把制造业留在海外的跨国公司课以重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