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多维动态空间分析的方法来解决产业国际竞争力分级评价的问题,根据评价指标的特性,构建多维动态评价模型,所有待评估点被描述为状态空间中点的集合,并归入相对应的竞争力水平集合中,最后利用对虾产业相关数据作为例证,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消费视角,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状,分析和研究了大数据内涵及变革意义、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并从企业、客户、财务等方面构建了生态消费视角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深入研究企业竞争力内涵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新能源企业特点,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新能源上市公司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离差最大化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继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国主要新能源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和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其资金募集和使用是重要一环。为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效率找到提升融资效率的着力点,在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对融资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效率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财务费用、债务期限结构和企业技术水平显著相关。最后,从产业金融政策和企业自身层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在能源革命与智能制造转型时期,由此产生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学者关注。从技术创新、数字化集成、互联互通与制造转型4个维度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造化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价各影响因素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造化发展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集成和互联互通对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造化发展影响程度最为显著,技术创新和制造转型次之。  相似文献   

6.
季蕴慧  余良如 《技术经济》2020,39(12):69-78
运用元分析方法,基于178篇实证文献,考察了多维知识吸收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维知识吸收与企业创新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较之其它创新层面,多维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相关性更强;吸收资源、过程和能力均与企业创新正相关,且较之静态知识吸收,动态知识吸收与企业创新相关性更强;文化背景、行业性质、测量方式均能正向调节多维知识吸收与企业创新整体关系,而在多维知识吸收与具体创新层面关系上表现不一。结论丰富了现有理论成果,同时也为企业灵活利用多维知识吸收,以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和水平提供了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蔡星星 《经济与管理》2012,(11):36-40,47
在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趋势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投资的成败决定着我国汽车产业的生存与发展,评价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投资的决策分析方法中前期研发阶段的投资可以看作是一个固定投入,着重研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阶段投资的期权博弈特性,用期权博弈模型计算产业化阶段实物期权的价值,可以得到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投资的价值,从而减少中国汽车企业投资的风险,帮助企业作出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8.
李智彩 《经济师》2014,(2):254-255
随着社会责任理念的兴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等在内的多维业绩评价体系,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传统的环境业绩评价多侧重于财务评价,文章从经营者视角出发,构建了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体系,以期为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提供监督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提高环保能力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企业是实施相应战略的载体。基于2014—2018年78家新能源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RAM模型对其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应用经济收敛理论,分析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不高,三大区域间差异明显,整体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全国以及东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不显著,但存在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以及绝对β收敛性并不显著,而条件β收敛性显著;西部地区新能源企业δ、绝对β以及条件β收敛性均不显著。最后,从提升新能源企业投入水平、提高新能源企业产出质量、适度提升新能源企业规模、优化新能源企业股权集中度等方面,提出提升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实际增长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知识联盟企业技术创新是通过外部技术资源的内部化,创建和协调一个动态的、多功能的、多部门的和多地域的合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它涉及企业文化、技能、环境、信息流动、社会服务和区域合作等诸多内容.在此,对知识联盟企业技术创新多维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的发展正在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新能源本身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加之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都导致了我国新能源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单一、融资效率低下.本文结合当下我国新能源企业的融资特点与现状,分析现阶段新能源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而提出新能源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问题,从而加速新能源企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成我国部分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获得非核心生产技术,并依赖这些技术进行重复投资。同时,自主研发能力缺乏,致使高端产业生产能力不足;企业对行业片面的乐观预期和投机行为导致盲目投资;GDP导向下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也助长了过度投资。为抑制这种低端重复建设,应改善新能源产业组织结构,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企业,整合新能源产业链;完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行业技术标准;建立新能源行业市场评价体系,科学引导企业投资决策;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减少政府行为的短期性。  相似文献   

13.
以187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剔除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创新效率,并从企业自身特征角度,采用Tobit模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企业整体创新效率呈现“N”型发展趋势,规模效率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企业规模、专利存量与企业创新效率正相关,与研发活动密切相关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均对企业创新效率存在积极作用,但研发支出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正向作用不显著,政府补助强度与企业创新效率负相关。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完善政府补助评价机制以及建立新能源汽车企业协同创新平台是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构建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相关模型,从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面临的市场营销风险,建立市场营销风险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风险进行分析,获得各层风险的权重,最后得出各级风险的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据此,为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的风险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严峻的能源与环境不平衡,能源内部结构不平衡使一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只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配比达到合理状态,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指令和财政宏观政策调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比例,没有考虑到现实需求。因此,需要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关系,发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某些特征,动态调整两者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状况。通过建立专家评价体系和量化系统模型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调节方法,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达到合理的配给,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产业优势,从而建立高效、节能、低碳的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新能源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了我国目前新能源开发企业中无形资产的发展状况,并分析现代经济背景下无形资产与新能源企业营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显示,无形资产对新能源企业绩效作出了重要贡献,新能源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与本年度营业绩效呈现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丽国 《时代经贸》2013,(10):44-45
本文阐述了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构建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相关模型,从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面临的市场营销风险,建立市场营销风险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风险进行分析,获得各层风险的权重,最后得出各级风险的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据此,为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的风险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全球新能源势力正在兴起,第四次能源革命已经到来。为了更进一步准确把握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明晰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格局,我们从结构的视角对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我们发现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呈现以下5个方面的基本格局特征:企业地域分布具全球性,中国企业数量最多;收入规模失衡,发达国家优势明显;产业分布不均匀,风能太阳能优势明显;新能源产业规模依然偏小,成长空间广阔;新兴市场国家异军突起,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进一步深究,我们认为这种基本格局形成的成因在于:经济实力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产业政策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使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我国31省份的新能源制氢效率,从新能源制氢效率和新能源装机容量两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再应用熵权评价法,对我国31省份的新能源制氢潜力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新能源制氢潜力2017—2030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风电制氢的效率明显高于光伏制氢;西北和华北地区的新能源制氢潜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北和华南地区存在新能源制氢潜力与加氢设施建设之间短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2030年我国各省份新能源制氢效率和潜力较2017年都有所提升。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明晰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内涵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区域经济、资源禀赋、研发创新与政策支持维度,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评分法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层次结构模型,以天津市为例量化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确定新能源利用最优比例,以期为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