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文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环境发展为基础,社会发展为目的,科学技术为手段,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科技系统四个子系统出发,构建了18个指标组成的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直辖市2008—2013年的低碳发展指标进行处理,得到量化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四直辖市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排名次序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2008—2013年北京和上海低碳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上升的趋势,天津和重庆的低碳发展水平在2011年出现了微小的拐点,2011年以前均为负增长,自此之后呈正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富集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山西省的资源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文章通过构建包含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低碳经济是由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该文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四个直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直辖市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国内外关于低碳物流的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目前桂林市物流业发展存在不低碳的问题,并建立了包括两个子系统(低碳物流功能子系统和低碳物流行业子系统)与两个子体系(硬件体系和软件体系)相互支撑的城市低碳物流体系,最后运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和白化权函数分析法对城市低碳物流体系的效度进行综合测定,测定结果显示低碳物流体系在低碳运作方面属于"良"灰类,即表明所构建的城市低碳物流体系具有很好的效度,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EEE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29个具体指标组成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2005-2009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子系统在2005-2008年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但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持续发展水平出现了下降;社会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在2005-2009年期间一直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但资源环境子系统发展速度较慢.综合分析,黄河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在2005-2009年期间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文章建立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1985~2006年期间四个子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疆的各子系统综合得分的变化趋势具有显著差异.经济系统和人口系统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经济系统,提高幅度最大;资源子系统相对于其他系统发展较为缓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环境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大,前10年得分上升,随后不断下降.因此.各系统不平衡发展将导致整体的发展水平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特征及动态演化规律,从“增量”和“存量”视角深入探讨多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子系统发展质量最优,环境子系统排最后,不同区域和地区系统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二是能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存量资源对系统发展质量的影响要大于增量资源,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增量资源对系统发展质量的影响要大于存量资源;三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整体水平不高,但略有提升,发展呈“V”字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仍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8.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评价维度及22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将加权总因子转换为可持续发展绩效,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聚类对我国31个省域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显示出四个不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层次:华东主要省份农业可持续发展绩效较好,华中、华南及华北地区发展绩效次之,东北、西南部分省份排名第三,西北部分省份发展绩效较差。四类农业可持续发展层次的差异产生于农业系统内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子系统协同耦合的差异。本文从四个子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区域间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低碳发展的内涵,从发展性和低碳化两个维度,立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低碳排放和碳汇能力四个子系统,构建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对四川省2006~2014年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四川省2015~2018年的低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四川省低碳发展水平震荡上升,为促进低碳发展所作的努力程度不够,高碳排放成为低碳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包括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等方面的诸多内容,且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和多方位性特征。研究以甘肃省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建立了包括现代农业投入水平、现代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科技推广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子系统的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总体得分。文章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34个县区主要分布于沿黄灌区、河西地区和甘南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提高现代农业区域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必然与低碳社会相关联,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加速发展,低碳社会也随之发展。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低碳社会的研究背景,界定了低碳社会的内涵。从低碳社会的概念出发,以浙江省为例,从宏观视角构建能够客观反映低碳社会各个发展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体系包括社会消费系统、产业能源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以及支撑系统,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进行权重划分。收集2003-2008年浙江省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浙江省近6年的低碳社会建设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找出浙江省在低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与不足。并从政府,消费者,企业各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因此多方面推进山西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未来山西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对不同指标进行综合加权,得到了山西省2005年至2013年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从2005年到2013年以来,山西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大致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在2009年和2013年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回落现象,山西低碳经济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耗可以继续降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山西的低碳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8—2012年我国东部某城镇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经济、环境和社会3个子系统的35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城镇的环境友好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城镇的环境友好发展水平逐年提高,2012年其环境友好发展总体水平为一般,其中经济子系统指标水平相对较低。提出:该城镇在今后发展中应将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特别是应提高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最后提出加快城镇环境友好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增长以及能源消费在不同区域中存在显著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为四个方面:工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科学技术水平、能源资源集中度和环境约束以及人口密度和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从低碳、生态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人文宜居生态四维目标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并比较了2009年、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9—2010年期间,各省市的总排名及各主因子得分排名的变动原因不同;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省份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其中北京、上海的排名始终在前2位;中、西部地区省区的发展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6.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复合系统,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选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三个子系统为目标参数,并设置相关的决策变量,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用模式搜索算法进行求解,通过调整和控制"投入"来达到以上目标。进一步分析不同发展目标要求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路径方案,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例,借鉴国内外城市综合低碳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5大主题层包括17项具体指标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碳排放评估综合指标体系。将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上海市碳排放评估,计算了上海市2005—2015年的低碳化发展指数,以及四种不同发展情景下的综合低碳化发展指数。历史回顾评价显示,上海市的低碳化水平在逐步提高。同时预测未来在资源环境效率持续改善的发展模式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朝着低碳高效的方向发展。建议上海市采取降低总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进一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来评价农业系统是否持续、协调地发展,是一种把产量、质量、效益与环境综合起来安排农业生产的农业模式。以此为依据构建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子系统。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分析湖南省2001—2011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情况。  相似文献   

19.
低碳产业创新系统的构建及运行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产业创新系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它以提升低碳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系统目标,以低碳产业创新主体、低碳产业创新资源和低碳产业创新环境为构成要素.以此为基础,低碳产业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型主要由低碳产业创新技术子系统、制度子系统、组织子系统和评价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并通过低碳产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导向机制来保持系统运行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20.
论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的PREES系统模型,并构建城市群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模型,然后针对陕西关中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案例研究,在测度关中城市群内部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评价关中城市群1990年至2005年的协调发展程度,并就关中城市群的未来协调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