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中,最早提出在生产过程中人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的问题,认为人的劳动不同于其它任何形式的生产要素,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马克思表达了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的思想,还特别强调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劳动者劳动能力的重要途径。毛主席说过,世界上人是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理论对“交往”的问题日益寄予关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对历史上多种形态的交往理论进行批判性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把唯物主义的原则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用以考察人们的社会交往与交往关系的发展。从而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理论。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关于劳动与交往的关系问题作些探讨。一、劳动是交往的基础马克思独到之处在于他把交往与人类生产、需要活动统一起来,看做是人类生活最普遍的社会关系范畴。他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观点,把劳动(生产)看成是人们相互进行交往的基础,并且认为劳动生产了人们…  相似文献   

3.
姚华 《魅力中国》2013,(19):274-274
所谓马克思劳动观是指,在总结人类关于劳动的认识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对劳动的社会历史地位(包括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劳动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劳动概念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当年马克思对劳动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而艰苦的理论探索过程,正是在对劳动问题的探讨(追求真理)和为劳动者谋福利的斗争实践(实现价值)中,马克思的劳动观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从明 《南方经济》2005,23(11):5-9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仍然是一个关系重大、需要深入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为此,要首先认清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出发点,全面把握理论的主要观点。结合现时国内外实际,说明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内容需要发展。强调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龙志德 《中国经贸》2010,(18):119-120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本文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方面尤其是现阶段农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缺失及其影响,并简单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改进方法。马克思地租理论所论述的一些观点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性,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农村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探索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理解、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易风 《南开经济研究》2001,26(5):11-14,21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一些学者所提出的劳动、资本、土地三种要素共同创造共同的观点,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对这种观点提出的批评,表明这种观点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7.
主要剖析钱伯海把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改为“有使用价值量,必然有相应的价值量”的所谓“理论”,指出它是错误的,与马克思无关。  相似文献   

8.
再论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当前深化劳动与劳动价值论认识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有重点的分析。笔者认为 ,要使这种“深化认识”的讨论取得有效的进展 ,不仅要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而且关键要在认识和分析问题上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 ,包括处理好“完整、准确把握”与“深化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对待马克思批判过的理论和观点、对“划清界限”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反思 ,并把握好从实际出发与理论和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逻辑 ,肯定了在现代的企业过程中仍然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理论观点 ;重新解释了资本的回报和剥削问题 ;以整体产品概念说明产品凝结的人类劳动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或重复性劳动与创新性劳动在内的组合劳动 ;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的创新性劳动是当代典型的复杂劳动 ;企业的净剩余应该是经营者所得的剩余。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产业的劳动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原理进行分析考察,在商品交换条件下,服务同物质产品一样,也是商品,也具有二因素,提供服务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否定服务的商品性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的价值创造作用。那种死守只有提供有形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从而否定第三产业的劳动的价值创造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当然,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活动的劳动不应该被看作是提供商品并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1.
一.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一)正确认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指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以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2.
周波 《魅力中国》2010,(34):199-200
异化劳动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是马克思这个时期所达到的主要成果,又成为马克思考察政治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问题的基本理论根据或支柱。马克思在《手稿》中力图阐明的自己的新世界观,也是在异化劳动概念的基础上构成的。本文通过比较黑格尔与马克思不同的异化思想即“精神异化论”与“劳动异化论”以及两者异化的途径不同,来使我们更加全面透彻地领悟马克思的有关异化的思想,最后我们通过比较简要地概括出马克思劳动异化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智月香 《魅力中国》2014,(24):238-238
作为“历史之谜的解答”,共产主义是人类始终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具有确定的本质和特征。本文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试图对呈现在这一理论视野下的共产主义之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路作出诠释和阐发。  相似文献   

14.
张明 《魅力中国》2009,(7):76-7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一理论的提出、主要内容、意义贡献,以及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鲁凡 《改革与开放》2014,(18):34-35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各种被异化的现实,阐述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人的类本质及人与人的异化。本文以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视角,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提出克服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坚持以人为本,践行马克思的实践观,以此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探索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集体经济》2009,(4):36-37
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危机,进而想知道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琼 《魅力中国》2014,(3):13-14
异化劳动概念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概念,马克思通过对异化一词的扬弃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异化劳动理论,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的任务和途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异化劳动理论,对实现人类的自我解放,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着重探索了东方社会的性质及发展问题,其理论有两个关键点:亚细亚生产方式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亚细亚生产方式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多观点,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问题进一步厘清,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并把握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丰富内容,总结出其在世界视野下的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服务于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桑艳  陈群 《改革与战略》2013,29(4):7-10
马克思把哲学的"异化"概念与经济学的"劳动"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造成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劳动发生了异化,结果使人的自由劳动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异化劳动扬弃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异化劳动的全面超越,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历史必然性。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学习和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来源,如配第、斯密、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人物。马克思从劳动理论、价值理论等方面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对其科学的合理的内容予以了肯定,也批判了它们的不足和缺陷,在这些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