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全生态"解读,从生态环境和文明生态化两个方面,构建涵盖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环境建设、物质文明生态化、政治文明生态化、精神文明生态化5个方面共计31项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更好地识别与引导生态文明建设方向,通过构造生态状况指数与生态文明建设指数,运用衡量差异的熵值赋权法对2015年我国各省份生态文明的状态与建设过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建设力度整体上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最后,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指数内部的结构差异,针对不同地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生态文明城市的定义和内涵出发,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个方面选择相应的表征指标构建了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然后构成评价指标体系,为定量评价生态文明水平提供方法基础,为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权威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引导显得尤为必要。分析生态文明要素构成,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设计相结合方法,从生态本色文明和生态发展文明两个角度研究构建由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成的山东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设计生态文明五级评价标准并进行实证分析。这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山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厘清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和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模型,并以河北省为例,基于2005~2013年河北省发展统计数据,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绩效问题。依据结果指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反过来将对生态文明提出更高要求,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进入互适互补的良好循环。  相似文献   

5.
通过专家咨询法,结合区域现状,建立了适用于秦皇岛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一级指标,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可持续性、城市文明、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恢复与建设8个二级指标。对秦皇岛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秦皇岛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2006—2012年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经济和生态水平指数增幅减缓,社会水平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起伏。  相似文献   

6.
绿色发展是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新的视角,考虑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从产品设计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废物回收资源化、环境影响最小化、财务业绩最大化六个方面构建了包含反映财务业绩和环境业绩指标的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时运用层次分析法。该指标体系为定量科学评价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绩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构建了生态文明经济子系统、生态文明保障子系统、生态文明承载力子系统、生态文明环境子系统、生态文明发展子系统五个方面共30个指标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逐步向世界舞台中心靠近,生态文明理念也日益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要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评价,以保障后续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健性和持续性,还要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供相关研究者运用并进行国别对比研究。论文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剖析,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全面回顾评价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与完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路径,给出了指标筛选的八项原则,并就现阶段可获取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初步尝试并构建了指标体系的框架,可以为进一步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人类生存问题,生态文明日益受到关注。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做客观评价,根据生态文明内涵及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在考虑数据可得性基础上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及达标评判法对深圳市2008~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2008~2012年呈稳步上升,主要得益于深圳在水、土、气、经济等方面施行的措施,如《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等,生态文明得分分别为0.74、0.84、0.87、0.91、0.92;从总体结果看,表现不好的主要是生态经济方面指标,如产业结构相似度、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第三产业占比、节能环保占财政比例等。构建的指标体系内涵全面,具有适用性;突变级数法和达标评判法易操作,适于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4个准则层,30项具体指标层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年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评价结果显示:在这4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北京市应在生态经济方面,上海市应在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广州市应在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1.
试图从生态化产生背景与社会需求、具体表现与基本要求对生态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认为生态化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荣的客观要求,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生态文明下伦理观内涵的必然扩展,生态化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理念,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和系统生态缓冲能力的持续保持,并针对生态化水平评价是生态化研究最主要的社会实践应用,根据生态化水平的内涵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定量评价体系,揭示喀斯特脆弱山区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文章从生态资产变化的角度,建立涵盖生态资产和社会资产2个评价角度,11个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贵阳市1990~2013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1990~2013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且年际增长率波动变化。其中,1995~2000年生态文明综合指数由0.215降至0.201,但2000~2013年生态文明综合指数又上升至0.357,增长率也不断上升。从历年生态资产与社会资产的变化特征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升的关键于社会资产的大幅增加。另外,基于社会资产与生态资产核算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典型、可定量的特点,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估提供良好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统计及客观赋权的方法,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五个方面构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对江苏和广东各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与验证。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能源消耗两个层面构建天津市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VAR模型及其相应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分析了1999—2018年天津市产业生态化水平变化与四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未来天津市无论是以经济发展还是以生态优化为核心目标,都可以借助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促进、协调有序地进行发展,两者并不矛盾。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路径可能与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甚至不同方向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反思工业化过程中对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出的理性选择,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主要有生态足迹法、真实储蓄法、能值分析法和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其中,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受到大量研究者的青睐,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区域、城市等不同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中。但是目前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选择的合理性、指标分值计算的科学性、权重赋值的客观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等方面还有不足,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评价指标的标准选择、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区域差异问题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实行"年度评价、五年考核",每个五年规划期结束后考核1次,"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考核指标,将于2020年末用于全面评价我国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进展、体现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意义重大。在"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环境损益分析"作为一个影响因子进行融入,以解决"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中的环境损害程度的缺失和生态环境权重占比偏低两个问题。"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环境损益优化分析"增强了"绿色"与"发展"的协调性,改变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在绿色发展评价中的弱势地位,真正体现西部省份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产业生态发展脉络的梳理出发,结合海洋产业生态特性,界定海洋产业生态化内涵;并在综述产业生态化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指标选择原则与指标体系构成两个方面构建包含海洋产业结构生态化、海洋产业组织生态化、海洋产业生产方式生态化、海洋产业技术生态化的指标体系框架,以期为定量评估海洋产业生态化水平、识别生态水平的区际差异并提出解决对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制度实施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水平存在着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局面,其中大部分省份是一个起伏下行的趋势,最终针对如何更好地融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进行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文章通过对文献的集成式梳理和归纳,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的构建模式、表征内容、实证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提出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一方面应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界定,另一方面应在指标设置、处理方法、应用范围等方面注重全面协调。  相似文献   

20.
县域在行政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PSR模型,建立“双三角”PSR模型,构建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投入、产出、响应6个维度、33个指标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不同批次的部分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进行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投入联系紧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均衡、生态环境品质不高、科技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县域经济建设,持续解决突出生态民生问题,加大对节能环保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完善县域生态文明制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