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政策是国家调控和保障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杆杠。旅游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众多部门和群体,其产业政策制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利益要求,这就需要运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来指导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当前,我国旅游业处于产业的发展期,宜采用政府有限主导的方针,综合考虑旅游开发商、当地社区、压力集团的利益要求,并谋求在他们之间达成一种利益均衡,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两者存在双向互动关系。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方面耦合机制,建立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对张掖市2008—2016年的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张掖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稳步上升态势;(2)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08年的严重失调到2015年以来的高度协调。  相似文献   

3.
新型旅游城镇化区别于旧的旅游城镇化,新型旅游城镇化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城镇化,更是旅游产业,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新时期赋予新的内涵,需要投融资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辽宁省优秀的海滨城市-大连作为案例,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4—201 3年间大连市旅游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旅游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系统发展态势良好;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各自系统发展与其耦合协调度的增长不成正比,互动协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内在关联性有待增强;耦合协调度的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郊森林旅游因距离适中、环境优美而备受青睐。近些年关于城郊森林旅游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增加。研究主要从城郊森林旅游的概念、主体、客体、环境等4个方面展开。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从三个方面着力,即研究方法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学科应由自然学科向社会学科扩展,研究内容需完善对城郊森林旅游者的研究、深化对城郊森林公园的研究、优化对城郊森林旅游市场营销的研究、加强对城郊森林旅游社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7.
从旅游产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构建旅游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分析2000—2018年洞庭湖区17个县域旅游城镇化的时空分异及其演化机理。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洞庭湖区旅游产业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整体水平偏低;城镇化指数呈现明显快速上升态势,整体水平较高;生态环境指数大致呈"W"型变化趋势,且整体水平偏低;旅游城镇化指数不高,均值为0.3737,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基本上与城镇化指数变化一致。②城镇化指数>旅游产业指数>生态环境指数,说明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同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子系统具有高度协同性,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具有反向性,反映出城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产生了强大压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城镇化指数的整体提升。③近20年来洞庭湖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明显,旅游产业指数和城镇化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湖区中部县域较低,外围县域相对较高,基本上形成以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3个县域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生态环境指数的地域分布格局表现为湖区中部县域明显高于外围县域,基本上形成以沅江市和南县2个县域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旅游城镇化指数的空间分布格...  相似文献   

8.
产业带动,双向推进:中原地区城镇化的根本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中原地区的城镇化,应从建立完善发展机制入手,着眼于产业经济发展这一根本动力,并实行“构建中原城市群,积极发上城镇”双向推进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一、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测度方法的选择与分析,目前我国对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数量测算,由于角度不同,测量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千差万别。从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相关性出发,用投入产出法测量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近年来,旅游卫星账户(TSA)的测量方法逐渐推广。投入产出法和卫星账户测算法虽然可以比较精细地计算出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如旅游业对GDP贡献、其他行业与旅游业对比的规模、旅游活动引来的就业数量、旅游业带来的财政收入、旅游业影响就业等,但是这两种方法计算复杂,要编制一个区域的投入产出表和旅游卫星账户决非易事。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的统计部门编制有旅游投入产出表,而卫星账户则更是处于试验阶段,因此,当我们在进行旅游业发展规划或者在对旅游业属支柱产业的地区进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实际工作时,能用到的数据也就是几个基础数据,如旅游总收入、接待人数、固定资产总额等。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发展需要产业的发展和支撑。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第一产业,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发展农业现代化,解决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等问题;第二产业,要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应提高服务消费和吸收就业能力水平,加快生产性和社会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一些重点行业如节能环保行业、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服务行业、电子商务服务行业及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等产业,也都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且有可能成为具备长期竞争力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市场的迅猛发展,不同利益主体间因为诉求不同而产生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冲突的表现形式纷繁复杂。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解析,其本质是地方政府、当地社区居民、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四者因为利益诉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通过探寻不同主体的诉求及产生诉求原因,将对未来解决矛盾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于莲 《生产力研究》2021,(3):12-14,28
新时代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多方面的需求.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农业需要科技创新;新时代发展城镇工业需要科技创新;新时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和谐为特征,这必将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带来了乡村旅游发展理念与思路的转变.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关系为线索,在全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系统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要求:城乡统筹是目标,生态提升是基础,产业融合是支撑,以人为本是核心.最后结合案例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相比仍显缓慢,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不足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新型城镇化可有效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产品的有效需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受教育水平、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因此,发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力度,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民就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撑,增强城镇化过程中产业的支撑能力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把握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形成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的良好互动,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福州市为例,分析福州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加强福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黑色旅游是新兴的旅游活动,处理好各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对发展黑色旅游至关重要。从社区参与和旅游伦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黑色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当前完善黑色旅游利益分配机制应以政府为主导,增强社区参与旅游活动,加强黑色旅游的公益性、教育性,坚持旅游伦理理论,形成合理的黑色旅游利益分配模式,走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次研究了旅游廊道对旅游地的影响,指出旅游廊道对景区的双重效应:通道作用和阻碍影响。旅游地应积极应对廊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强旅游合作。旅游地合作的关键点:一是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特色设计各有亮点的互补型旅游产品而避免恶性竞争,二是构建旅游区域利益相关者充分参与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由1980年的30.2%下降到2013年的10%,但产业内部结构得以改善,正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农业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助于城镇化的建设。新型城镇化将农民工市民化和棚户区改造作为城镇化推进的重点工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近期任务是要  相似文献   

19.
秦瑞 《经济师》2014,(2):190-191
文章分析了山西省旅游经济的现状,对山西旅游产业目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山西的旅游产业要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制定出一个较为长远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健康和持续的发展,以期在山西旅游产业进行发展的同时拉动山西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王君毅 《时代经贸》2013,(22):260-261
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产业发展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撵,研究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机理,有利于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本文分别分析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进而总结了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