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章盛莉 《江苏楼市》2005,(11):18-18
面对纷繁复杂的房地产市场和不断攀高的房价。买房到底划不划算?昨日,人民网上发布的一则消息给星城的购房者带来了些许安慰:在全国25个最具影响力的大城市中。长沙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捧名第14位.平均房价却排在第22位.买房划算程度在25个大城市中排名第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3.
“居者有其屋”是每个人的梦想,买房之前很多购房者可能想到的就是价格、位置、交通、周边配套,但在挑选楼盘的过程中,大多时候却发现很难在这些因素中找到平衡,所以购房者首先要明确购房的目的和用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媒体连续报道了个别二手房中介公司违规操作,坑骗消费者的事情。现实中,不管是购买新楼盘,还是购买二手房,好多购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忽悠”着心甘情愿地掏钱买房了.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中了圈套。  相似文献   

5.
2006年的11月份,一位朋友突然做出了买房的决定,因为我在房地产代理公司工作,也就义不容辞地成了他的买房顾问。  相似文献   

6.
现在房地产市场上流传着一些错误的认识或是数据,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能发现是明显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虽然我不是做房地产行业的,但买不买房,何时买房真的很纠结。在北京呆了7年了,仍然漂着。一直想留在京城,但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真的没有归属感。自己每月收入8000,相比其他城市算还可以。但要买下京城的房子,几乎是奢望。看着9月份那些疯狂的买楼人,自己也开始冲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张涵 《政策与管理》2008,(17):44-45
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多年,几乎没有人能把房价走势说个清楚,因为人们都忽略的是买房实际上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比供求关系对房价更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东南置业》2014,(3):22-25
近几年,楼市跌宕风云,涨涨落落时常有之,市面上在售的楼盘资源更是干种万种,如何选购房子,让购房者们如同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很多购房者都犹豫不决,不敢出手。不管市场怎么变化,对于购房者来说,只要把握好置业黄金法则,避开买房陷阱,就不会吃亏。  相似文献   

10.
初夏的洛杉矶,人们开始四处赏花踏青,可是贷款和房地产经纪人付毅却忙得不可开交。一顿午饭短短半小时时间,接了不下5个电话。  相似文献   

11.
春节在即,楼市照例迎来返乡人群的购房节点。虽然最近政策频出的态势让楼市显得有些扑朔迷离.去年最后一个季度房价连续上涨和通胀的预期,还是让许多购房者按捺不住结束观望选择出手。同时,许多开发商通常也会在节点推出多种促销手段,这让老百姓有些犯迷糊,该如何把握春节这个购房季?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导刊》2007,(21):70-76
去年以来,珠三角地区掀起了一股炒房热。如东莞、惠州、珠海、中山以及河源等地,因为其相对于深圳、广州的价格洼地,以及深莞同城、深惠同城以及两小时生活圈等业内流行说法吸引着众多购房者,尤其是异地购房者的眼球。但是,今年"927"强政、深圳房市的不景气、国庆后各商业银行执行细则的陆续出台以及物业法可能实施的传闻.致使专业投资者和二次置业者的热情降低,异地投资客炒房的势头有所收敛,使得这些地区的楼盘自黄金周以来相继遇冷。今年深圳秋交会的看楼团人数下降,便可管中窥豹。新政未明下,从广州、东莞、佛山等地市场可以看出,实际交易并不活跃,成交情况平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第四季度,新政持续加力,会把经济能力较弱的购房者挡在市场之外,而珠三角地区投资实力较强的购房者将会出现分流,同时投资成本加大也必将促使部分投资者持币观望,投资需求减弱,自住需求将成主流。  相似文献   

13.
上海的房价不断往上涨,个别地区已经创了历史新高。不少朋友跃跃欲试,认为已经到了买房时刻。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导刊》2006,(10):72-72
1 看房子的各种广告,词藻华丽,图片精美,描述的生活很美,爱死; 2 房子太多,性价比不错的太少,一到周末四处看房子,跑死; 3 售楼小姐态度太好,一天一个电话,来来回回就几句话“快来买吧”,烦死;  相似文献   

15.
吕春 《上海房地》2010,(6):53-54
前不久,笔者去加拿大旅游探亲,期间拜访了几位当地华人,初步了解了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和买房经验,颇有启示。据了解,加拿大的家庭住房主要有以下3类。共管公寓:  相似文献   

16.
《楼市》2012,(24):98-99
自限购限贷政策施行以来,借名买房成了部分人规避高首付或限购令的方式。对于借名买房的风险,我们曾三令五申地强调过,很多人也有所耳闻,但是纠纷案例还是呈现上升态势。或许是真的有居住需求,或许是资金受限,或许是房产的保值增值相对稳定……各种各样的理由,促使购房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或者是怀有侥幸的心理,忽略潜在的风险,选择借名。  相似文献   

17.
《东南置业》2009,(3):56-56
李爱说,最近来这里买房的客户比较多,每天成交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这有点让人惊诧。但在李爱所在项目的销售中心现场,记者看到,当日来看房、咨询的人确实不少。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我没强迫他,买房是双方自愿,不同意他可以不买。在交易过程中,每一个购房者与政府各部门、银行、公证处、保险公司、开发商、中介机构等各方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开发商、银行、公证处、中介机构等公共机构各方,往往以“几百、几万套房子都是这样卖的”、“你还不相信我们吗?您不相信银行吗?”等词句来回答购房者的疑问。其实,出于利益的诱使和诚信的缺失,发展商有意隐瞒某些信息,获取非正当的利益当然是纠纷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20.
不断攀升的房价使得购房难成为倍受关注的民生问题。近期民间发起的由网络迅速波及现实的“不买房运动”试图以“三年不买房”迫使房产开发商减价抛售,这场运动的效用将会如何,本文从房产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博弈关系中探讨“不买房运动”的宿命,并尝试从中得到可能解决房产调控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