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6,(1):21-21
2006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如何发展?房地产宏观调控是否会继续进行?尽管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2005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整已经初见成效。因此,2006年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应该结束,甚至有人说2006年对房地产业来说,不会出台宏观调控的政策。上述的言论是房地产开发商的一厢情愿,还是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我们得作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易宪容 《首都经济》2012,(11):42-45
观察国内住房市场走向,主要不是看短期内会发生什么,而是要看新一任政府上任后国内房地产政策会如何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就决定未来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3.
卢荣  李元旭 《上海经济》2006,(11):59-61
近年来,国家为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政策主要集中在紧缩“银根”和“地根”两方面。目前房地产开发资金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房地产金融体系积累了大量的风险。2006年入夏以来,一系列关乎房地产的资本神话开始破灭,上海圣力数码广场资金链的断裂、顺驰地产神话的终结、钱江系从重庆房地产市场大撤退,以及豪森公寓、盛鑫嘉园的假按揭等,都表明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陋相开始显露。这些现象所揭示的,是国内房地产金融体系面对宏观调控、信贷紧缩体现出的脆弱性与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及房地产开发业是我国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关注的产业,近年来受国家的市场调控政策、市场饱和度、国际、国内的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健康长久地发展,建立一套健全、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尤为重要。文章结合诸多房地产开发案例,分析在房地产开发行业存在风险及现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的漏洞,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住房预售制度:楼市“恶之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预售制度是国内房地产繁荣的关键,也是许多楼市问题产生的根源 住房预售制度是当前房地产融资制度的核心。可以说,1998年实行住房货币分配以来,如果没有住房预售制度,也就不会有房地产市场如今的繁荣。但同时,正因为住房预售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也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许多风险。因此,如何保证住房预售制度健全与完善不仅决定了国内房地产市场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2年以来,阜阳市房地产业进入空前发展的高峰期,房地产投资骤然升温,楼盘销售持续红火,商品房价格节节上涨,二手房交易随之升温。阜阳市房地产目前状况如何?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需求状况有什么特点和不足。下一步又将如何发展?为此,我们对阜阳城区内的房地产市场开展了调研。  相似文献   

7.
王通 《中国经贸》2014,(11):108-109
目前,我国经济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增长,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在这其中中国住房制度的改革的不断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都亲眼目睹了房地产行业这些年来的发展,使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这发展的背后,中国房地产行业也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房地产投资增幅过高、房价上涨过快以及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等现象,亟需解决。基于这一背景,国内专家学者以及房地产从业人员纷纷掀起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当前是否出现了“泡沫”的大辩论。因此,探究房地产行业的“泡沫”现象是否存在,又该如何检验以及如何预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泡沫的概念,对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对房地产市场和金融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防范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邓小玲 《魅力中国》2013,(28):11-11
房地产是关系国际民生的大事,房地产市场监管是政府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稳定和良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论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提出了目前房地产市场监管可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郭晓庆 《中国经贸》2011,(10):175-176
房地产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为了全面、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中国半道市场的发展状况,科学预测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前景,国内学术界正在努力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房地产市场统计指标体系。本文仅就房地产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10.
张宏 《西部论丛》2002,(11):44-45
目前,国内媒体文章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过热”和房地产泡沫的抨击,已经开始给人风声鹤唳的感觉。笔者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更应该动态地去看待,高估投资风险存在片面性。 由于笔者一直是国内部分城市房价过高、国内房地产市场结构有待调整、二手房急待建立的倡导者,因此当相关问题被市场、政府所关注时,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沪港经济》2006,(6):9-9
尹中立认为,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使国外资本投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外资除了通过直接购买国内的不动产或从事房地产开发之外,还可以通过向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方式,影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2003年6月后,在国家采取紧缩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以后,国内房地产公司纷纷转向利用境外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因为,根据我国现行政策,外资企业举借外债的管理政策较内资企业松,外资企业可以在批准的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差额内允许自由举借外债。为了境外融资的方便,很多内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外资化。如今,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已经启动,如果房地产价格还是不断上涨,国际资本可以通过投机国内房地产和汇率来赚取双重利润。它不仅对实体经济带来可怕的后果,而且会进一步导致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这是中国政府必须警惕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历年数据研究,对当前房地产市场泡沫做了重新的认识,得出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确存在泡沫,但远未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并且提出扶持中小开发商发展,控制监督大开发商是使得当前房地产市场得到良性发展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之快、房价上涨之快,一直是为中央政府与民众意见大的地方。那么国内房地产市场为什么会发展这样快?为什么房价上涨不能够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4.
高飞燕 《中国经贸》2010,(16):20-20
房地产业与金融业都属于第三产业,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突出地表现在房地产业与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上。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叙述了如何提高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对房地产市场的正向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麒 《辽宁经济》2007,(8):61-61
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密集性特征决定了其实质上是一个准金融行业。近二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显示,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房地产市场的起伏与房地产金融及相关政策变动密不可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房地产金融的问题和房地产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因此,剖析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并提出防范对策,是深刻认识房地产市场症结,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2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房地产信贷政策方面.会议要求“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这是中央政府2009年内首度对国内房价走势作正面表态.2010年1月10曰.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各界答案不一。但是以下事实却无法否认:一是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二是住宅和地皮已经成为热炒的投资品;三是房地产贷款超常增长;四是房屋空置率超常提高。笔者认为,我们在操作层面必须面对事实,不可小视房地产泡沫的存在及其治理。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我国房地产业平稳发展、经济企稳向好。那么,如何治理我国的房地产泡沫呢?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国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房地产业等行业,因“投资增长过快,”而被中央注目.随之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经济、金融和行政调控措施。在此背景下,国内房地产企业对新的投资项目转向谨慎。但与此同时,境外资金却乘虚而动,纷纷加快进军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步伐。他们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又将对今后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产生如何影响?这一动向已引起众多专家学者和房地产业内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宋金灿 《魅力中国》2010,(31):250-250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的数据,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的大量刚性需求持续存在,另外诸多原因造成了房价虚高,论文分析了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之后,又从需求,供应,税收,土地等政策层面阐述了如何加强对房地产的市场监控,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市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理论观察》2004,(1):63-64
房地产近年来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对于房地产市场进行综合评价十分迫切。香港房地产市场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国内房地产评价方法,在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能够使用的统计数据,提出一套房地产市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