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常,经济学家研究的或是资源配置和宏观景气,或是经济制度及其运行;城市经济学家则侧重研究企业或居民的选址,与空间建立了联系.到目前为止,在长三角城市群的研究领域,关于经济转型与空间演变的图像尚不清晰.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概念分析,通过讨论政府竞争和企业选址的动机,以及人地矛盾和信息冲击,揭示要素流动及其空间分布的背后机制,透视长三角城市群将可能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与空间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常,经济学家研究的或是资源配置和宏观景气,或是经济制度及其运行;城市经济学家则侧重研究企业或居民的选址,与空间建立了联系。到目前为止,在长三角城市群的研究领域,关于经济转型与空间演变的图像尚不清晰。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概念分析,通过讨论政府竞争和企业选址的动机,以及人地矛盾和信息冲击,揭示要素流动及其空间分布的背后机制,透视长三角城市群将可能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文章采用长三角城市群2009—2019年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的时空演化趋势图,并检验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和空间关联性。研究发现:一线城市及三四线城市的专业化集聚水平较高,二线城市相对较低;一二线城市的多样化集聚水平较低,三四线城市相对较高;专业化集聚并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而多样化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基于此,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角度对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11—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模型,从时空二维视角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子系统的时序耦合动态演进规律和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度看,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系统总体上处于拮抗阶段,以失调衰退类型为主,耦合系统劣化,核心城市总体处于较高的发展层次,安徽省西部、北部总体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层次;从相对发展度看,长三角约66%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远超当时经济发展需要,约12%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于经济发展所需,耦合系统退化,约22%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与其经济发展同步,耦合系统优化。总之,长三角城市发展总体呈现不平衡性,需进一步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和优化,以加强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匹配。  相似文献   

6.
7.
8.
文章基于2009—2019年物流领域有效授权专利数据,通过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刻画出长三角城市群物流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其结论为:一是浙东、苏中和皖中城市物流创新网络保持强联系格局,高联系值勾勒出"Z"字形网络结构.二是网络联系密度稳步上升,形成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和合肥为核...  相似文献   

9.
胡勇 《浙江经济》2007,(11):12-13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核心城市自身、核心城市与城市群一般城市之间、城市群一般城市之间以及与珠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关系亟需处理好,确保城市群又好又快地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张永庆  牛秀 《科技和产业》2021,21(7):98-103
运用2009—2018年27个城市面板数据,以3种空间权重矩阵计算Moran's指数检验总部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总部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1个中心、3个次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开放程度、政府能力、人力资源及商务基础对总部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科技研发和自然环境对总部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华北、华东地区旅游空间结构转型进程因京沪高铁的开通而加剧。文章从内在因素与支撑性因素两方面构建起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京沪高铁、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开通后环渤海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转型过程与方向。研究结果显示,在新旅游空间格局下,各地旅游空间功能将发生转型,从总体上形成"旅游客源地—区际交通连接—旅游集散地—区内网络交通连接—多个旅游目的地"网状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发达,但各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文章选取6项核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分类,接着对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然后指出城市群空间层级对城市存在重大影响;接着引入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从城市地理空间、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及城市开放度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城市群的空间层级结构,并应用该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层级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实证检验了到中心城市的距离对长三角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到南京和杭州两个次中心城市的距离对长三角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显示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预测的“∽”型规律,但到上海的距离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并不存在这一规律.这表明,省会在塑造城市体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打破省际边界分割是优化区域城市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多边形最小外接圆等方法,运用MATlAB8.0软件,分析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2001-2012年的基本旅游数据,考察长三角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演进规律。结果表明:十几年间,长三角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有缩小的趋势,旅游空间结构极化的态势经历了从高度不均衡到持续稳定的不均衡状态,区域中心的辐射能力增强,极化状态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各因子对旅游空间结构演进的影响程度,经历了从平衡到不平衡的变化。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旅游空间结构从点线旅游向板块旅游运行方式演化,旅游极化—飞地空间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年和2014年的指标数据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城市群竞争力差距较大,竞争力排名短期难以有所改变,但整体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17.
李响  严广乐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42-46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将是长三角城市区域今后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结构属性和网络微观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关联具备了网络化规模,但内部各城市间联系不均衡性特征明显,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通过网络分析进一步提出为实现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各城市之间也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差距。文章结合经济重心的研究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从1982-2013年经济重心的位置、移动方向、移动距离进行计算,结合相对经济发展速度、偏态系数等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对区域均衡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腹地依托是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一项重要条件,理清上海与长三角周边城市之间的贸易空间格局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关键性命题.文章运用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指数对长三角16个城市的进出口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测算.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贸易整体发展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模式导致进口集聚效应大于出口集聚效应;长三角区域内部贸易空间集聚效应呈现多样化,上海和苏州呈现高-高集聚,但低-低集聚依旧是长三角地区当前最主要的贸易集聚类型;上海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时区域整体进出口具有空间辐射效应的城市,且辐射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不断增强;上海与宁波在带动长三角地区整体进出口发展层面不完全是纯粹的竞争关系;与此相反,随着南通港的全面启动,苏州却可能会对上海造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获得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以此为基础,结合引力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根据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最大引力线数量确定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分级区域,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了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的旅游经济辐射范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2006年相比,2012年长三角各区域的旅游经济联系量和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明显增加;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呈现出以上海为一级节点区域,以苏州和杭州为二级节点区域的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的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和常州,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均未发生变化,但三级节点仍处变动中;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中心区域和二级节点的辐射范围均有一定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