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时代学科馆员制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设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950年美国的内不拉斯加大学图书馆在设立分支图书馆时配备了"学科馆员",这是学科馆员制度的最早设立;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这一服务,称之为"跟综服务";其后,美国、加拿大及西欧的部分大学图书馆相继推出"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服务"等学科馆员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的具体工作目标是:探讨一种协作模式,提供一个交流渠道,使更多学校团体享用信息资源,加强与用户讨论图书馆问题以及教师、学生关心的问题,通过电子化的信息资讯服务来参与和支持学校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内涵及发展过程,其次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馆员自身素质发展,高校科研发展的需要。最后提出通过发挥图书馆联盟优势,深化学科馆员服务;满足Mooc需求,丰富学科馆员职能;创新学科馆员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建设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科馆员工作主动性五方面措施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3.
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需要,而学科馆员制度则是图书馆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文章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商》2015,(33)
学科馆员服务在当今高校图书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阐释了学科馆员服务的概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服务制度的必要性,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即进行院系联络;组织、举办学科用户教育培训;提供个性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对促进学科建设,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保障,并有效提升图书馆的学术地位。在学科馆员制度建立过程中,要注意人员素质的培养及选拔问题,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以推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简述独立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方法以及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在结合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管理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员选拔和培训制度是"学科馆员"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人才引进是"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深入发展的保障;科学的人才激励、竞争机制是实现"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杨飏 《中国报业》2012,(8):218-219
根据图书馆服务现状,提出图书馆要在构建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实行个性化服务,提高馆员素质,设立学科馆员,科研项目专题调研,实施个性化服务,提高读者信息素养能力等方面开展特色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学科化服务工作,阐述了其在开展学科化服务的过程中,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馆员队伍及培养学科馆员素质以及开展的学科化服务工作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出发,在结合高校书馆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管理创新,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的开放系统是培养"学科馆员"队伍的前提;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员选拔和培训制度是"学科馆员"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人才引进是"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深入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郭彩萍 《中国报业》2023,(22):216-217
“云”图书馆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这是一种理念上的颠覆,更是一次服务模式上的突破。本文主要围绕“云”图书馆的概念、优势,从服务理念、服务手段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展开探究与创新,以推动“云”图书馆的发展与革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简析了模式发展需要学科建设的有力保证和支持,简述了学科建设与学科服务的相互关系,进而通过揭示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和现象,借鉴企业项目管理经验,探索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有效管理方式,提高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成效,促进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驹宝平 《电子商务》2005,(12):77-78
有人曾说过:“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美国学者哈特(James D.Hart)也曾经说: “大学不可能伟大,除非这所大学有一个伟大的图书馆”,为了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改建 就成为实现这一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认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科馆员制度应注重从业人员培养,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图书馆馆员队伍知识结构现状 现代化图书馆是以联合开放、资源共享为特征,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因此馆员队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对读者服务的工作质量,服务效益将产生很大直接影响。所以,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从根本上依赖于馆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复合化。但是,由于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图书馆馆员队伍知识结构的发展变化与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变化不同步,  相似文献   

15.
徐端娥 《消费导刊》2012,(5):184-185
培养适合当前图书馆工作的馆员一直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探索人员培养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以往馆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培养学科馆员的依据的意义,探索高职院校培养学科馆员的策略和思路,对其他图书馆馆员培养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和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的情况,总结出提高学科馆员素质和加强与辅助学院教师教学两条途径,并提出了采用与学院互动沟通、虚拟课堂等方式辅助进行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转变,大学图书馆的用户逐渐将自己看作是图书馆的消费者,期望获得优质的服务,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提升用户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对大学图书馆自身建设、馆员素质提高等一些具体措施进行论述,为大学图书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析PDCA循环理论在图书馆新馆员培训的可行性运用,进而阐述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新馆员培训基本框架,在培训计划、执行、评价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不断完善新馆员培训制度,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9.
邹艳梅 《中国报业》2012,(4):225-226
IC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源于美国高校,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目前广泛应用于欧美。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IC具有动态的发展及多样的实现方式。本文深入研究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意义、IC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方法策略。以通过健全完善的IC,提高学科服务质量,使高校师生对知识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场所,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信息支撑平台。能否真正把图书馆办成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其关键在于图书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为此,就需要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多种激励策略和正确的激励手段,才能调动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