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满 《当代经济》2007,(17):132-134
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体系巨大的"存差"引发了全国关于流动性过剩的热烈探讨,以及对由此导致的经济、金融危机的预期.本文通过对1990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存贷款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存差"的产生过程及存款结构的变化,继而从银行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两大方面分析了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特殊存在依据,并在外汇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模式、金融体制创新、货币政策运用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转型经济背景下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体系巨大的"存差"引发了全国关于流动性过剩的热烈探讨,以及对由此导致的经济、金融危机的预期。本文通过对1990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存贷款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存差"的产生过程及存款结构的变化,继而从银行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两大方面分析了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特殊存在依据,并在外汇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模式、金融体制创新、货币政策运用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11)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疲弱复苏阶段,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国不仅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国内经济也经历深度调整,经济减速压力在所难免,文章认为,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成效也有目共睹。同样,银行业应在当前重重危机中实现综合化经营的转型,文章探究银行业如何在当前经济转型的亮点中寻找转机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主要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通过对2001年至今经济波动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分析,总结出宏观调控的成效并指出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主要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通过对2001年至今经济波动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分析,总结出宏观调控的成效并指出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导刊》2014,(1):103-103
1月14日,和讯网“第十一届中国财经风云榜——银行分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直面——银行布局互联网金融”。和讯网副总经理赵芳表示,“作为传统金融的主力军,银行业早已意识到,面对裹挟着强大信息技术优势的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在资源配置、经营方式、支付手段、信息处理等方面,银行都亟待谋变和转型。”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作为中国经济建设面对的现实,内容非常丰富。从经济理想的角度上认识经济转型问题,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想的新途径。特别是中国渐进式的转型模式,使中国经济理想逐渐变成现实,为丰富转型理论提供了独特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AS-AD的分析框架,利用Blanchrd-Quah的SVAR分解方式,研究分析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由于公共投资的挤出效应以及资本效率部门间的差异,财政分权在带来需求冲击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负向的供给冲击效应,二者共同的作用使得:(1)经济运行中表现出"价格与产出正向关联";(2)经济波动表现出"收-放"循环的特征,即分权导致产出增加、物价上涨,限制经济过热则导致产出与物价的下降;(3)分权促进经济增长并非源于分权增加社会供给能力,而是源于分权增加了社会需求水平.根据1952-2007年的数据,文章检验了上述推论,并指出频繁调整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经济波动"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金融自由化与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大于以往任何时期。首先从分析德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入手,对德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衡量指标体系与流动性管理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阐述了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失业产出关系中,短期内,总供给冲击是产出波动的主要来源,总需求冲击则是失业波动的主要来源,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共同破坏了产出失业之间反向变化关系,但是总需求冲击的破坏作用更多一些。在长期,总需求冲击对产出没有影响,总供给冲击对产出有显著的正的影响,总需求冲击在长期对失业没有影响,但总供给冲击在长期会对失业产生不利影响,即正的供给冲击的累积影响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在长期使我国的失业率上升。  相似文献   

11.
近期国内证券市场资产价格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从资产价格泡沫及其引致的传统商业银行脆弱性问题人手,分析了业务转型在克服传统商业银行脆弱性和抵御资产价格泡沫冲击中的作用,并结合国有商业银行渐进式转型的历史背景,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业务转型的必要性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学礼 《经济论坛》2008,(6):104-105
一、通货膨胀对银行业的影响 1.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从外部大环境来说,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了银行业可运用的资金供应总量,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正在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3.
14.
15.
宁宇 《资本市场》2012,(4):94-97
<正>我国银行业的功能和定位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由于对我国银行业在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功能认识不清,目前市场对银行业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前途产生许多疑惑。因此,有必要认清我国银行业在目前政策环境下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入世"对我国经济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银行业的发展更是为国人关注.银行在一国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行业是一国经济的核心产业.中国入世多年,银行体系的变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很多方面甚至超出了人们当初最为乐观的预期."入世"的意义不仅仅是开放市场、引入竞争,而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关键阶段的一次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加速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进程,加速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商业银行应在资金、业务、体制、人力资源、市场地位、品牌等方面苦练内功,加速国内商业银行机制创新与体制改革,培养核心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在从事海外并购活动中注重培养其核心竞争优势,从而保证海外并购战略的顺利实施,以提高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银行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和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目前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近期,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力度.总体而言,银行业积极发展小企业业务有利多于不利,机遇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19.
全球银行业跨国并购的特点和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银行业跨国并购风起云涌。本文在研究银行业跨国并购并系统总结其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认为,发达国家是跨国并购的主导者,新兴市场经济体是跨国并购的发展方向,而并购的动机是为了争夺市场以获得未来发展的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新准则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