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微博     
《中国经济快讯》2012,(14):78-79
刑诉法大修内幕 刑诉法素有“小宪法”之称,它跟每位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息息相关,是与公民宪法基本权利关系最密切的一部法律。“保障人权”被写入刑诉法,“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成为此次大修的精神主旨。  相似文献   

2.
现代行业组织是经济领域中解决"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一项必然选择。宪政的宗旨和目的是保障人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各种行政行为,包括内部行政行为都不能侵犯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3.
在诉讼文明日益彰显的21世纪,尽管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刑事诉讼法明文禁止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然而,非法取证现象在司法实践中却仍然大量存在,这不仅侵犯了宪法和法律赋予涉案公民的基本人权,而且严重玷污了司法的纯洁性,导致冤假错案.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规范公安、司法机关的刑事执法活动,保障人权、保证案件证明材料的合法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实践还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落实宪法精神,进一步突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题,以人为本,将宪法规定的各项公民基本权利具体化到地方性法规中去,才能促进地方行政立法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张瑶 《发展》2014,(5):85-86
正刑讯逼供作为一种犯罪行为,不仅侵犯公民人权、有悖法治文明、破坏程序正义、影响司法公正,而且损害司法机关形象、亵渎国家法律尊严,社会危害极大。必须综合施策、对症下药,坚决予以根治。一、刑讯逼供的社会危害(一)侵犯公民人权,有悖于现代法治文明。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刑讯逼供是在证据不足或者没有的情况下,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做出于己不利的供述,这显然是对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6.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下称"刑诉法")迎来它制定以来的第二次修正。修正案草案共110条,对刑诉法半数以上的条文进行了修改,是实实在在的一次"大修"。自2003年全国人大第二次启动修改计划,距今已整整十年,十年之辩,十年之争,甚或搁置,修法之难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7.
宪法信仰是公民对宪法所蕴含的民主、法治、人权、分权等价值不懈追求的精神体现和反映,它是一国宪政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公民宪法信仰的普遍确立需要通过制定"良宪"、宪法的切实实施、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以及激发公民意识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人权理论的经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届人二次会议修改的《宪法》第一次写进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标志着由财产权和劳动权等一组权利组成的人权取得到了宪法保护。人权的宪法保护使每个公民能够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每个人成为市场经济主体,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发育,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古老的中国迅速向现代文明迈进。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12月22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其中,除了建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外,中共中央还建议进一步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在宪法中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中共中央建议,以上条款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权是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农民作为共和国公民,理所当然享有社会保障权.建国以来在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下,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遭到人为的限制和剥夺.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关键是要破除观念障碍,着眼于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全社会参与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一、平等权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由度.它既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实体性的权利,同时又是现实中实际运行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第4款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原新利  韩宜晓 《理论观察》2022,(12):130-133
受教育权是公民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在宪法上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公民的受教育权会随着时代的前进有着新的形式与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发展使受教育权得到了新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平等保障这项权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短缺的现象。因此,平等保障公民受教育权需要继续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强化在立法、执法和司法上的救济保障。推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有利于缓解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进而提高我国整体教育质量与水平,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04,(6):14-14
这次修宪建议中有关“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两项规定,打破了过去多年来我国实际存在的两个“禁区”——“私有财产”问题和“人权”问题对人们的思想束缚。修宪建议明确提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和力度都明显加大:一是用了“私有财产”的概念。过去宪法仅规定“国家保护公  相似文献   

14.
编者:今年12月是施行宪法颁布20周年,本刊刊载两篇文章以示纪念.从不同侧面探讨宪政精神,宪法作用以及宪法保障人权的功能.任何完美的宪法,都难以完美的体现宪政精神与民主原则,都需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与充实,以实现宪法最高法律权威与功能.新中国的立宪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对此作不同视角的探讨与评析的目的与价值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5.
王军荣  熊涛 《老区建设》2013,(22):32-33
加强全体公民宪法观念和意识、树立宪法信仰是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中国公民宪法知识水平和宪法观念还不能适应国家法治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有必要培养全体公民的宪法信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6.
公民具有社会人和政治人的双重属性,是一个人在民族国家中所获得的身份资格。公民权是与这种资格相联系并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其核心是政治参与权,公民参与是公民凭借这一身份对国家政治系统是施加影响的过程,并伴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兴起,同政府展开对话和合作,以便最终实现公共管理"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拜读虞福生先生《经济改革要突破,宪法制度须完善》一文(载4月9日第七期《财会时报》),对其主要观点不敢苟同。文章称:现行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属"立法区别的规定和不作为",并"产生极大恶果"。恶果之所在,在于"资本外逃率已达52.89%",且"接近世界之最"。在虞先生看来,国民收入外逃不是贪官污吏的罪孽,而是公民依法应维护其尊严的宪法的过错。对此立论,我有以下几点疑问。疑问一:资本外逃是现行宪法所逼吗?中国的资本外逃的确惊人,比率恐  相似文献   

18.
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具体而言,它是指人们关于宪法的知识、思想、观点的认知、评价及感受等的总称。宪法意识包括宪法至上意识、权利意识、守法意识、监督意识等方面。在当下,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宣传普及等方式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东盟视窗     
《广西经济》2014,(1):5-5
正|声音|"一个健全社会的宪法应该经常被修订,以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需要。"——缅甸总统吴登盛在1月2日表示,他支持修改缅甸宪法,以允许"任何公民"成为总统。这一表态为昂山素季竞选缅甸总统创造了可能。他还表示,自己不想对任何公民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权利施加限制。"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正变得越  相似文献   

20.
李丁 《当代陕西》2003,(7):50-51
近一个时期,"孙志刚案"掀起的轩然大波,引起社会上普遍关注.人们讨论的重点,是被执法者滥用的法规,竟与宪法精神相抵触.如何维护宪法的神圣尊严,中央领导对此极为重视.如何切实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看来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日前,记者就"孙志刚案"及其所引发的3位法学博士上书全国人大常委建议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等问题,采访了我省几位法律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