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靠兼并租赁亏困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滏阳化工厂改革纪实张爱民,许权,江华辉邯郸市滏阳化工厂是始建于1958年的老企业。到90年代初期,国有企业的通病──产品老、设备老、技术老、包袱沉重、后劲不足等,在这个厂无一例外地存在着。1992年上任的厂长王爱江...  相似文献   

2.
腾飞的奥妙在于“五个好”张俊华,季铁华衡水市东风橡胶化工集团是1992年由原衡水市橡胶一厂代管兼并原衡水市东风化工厂而组成的,下辖桥梁橡胶制品、再生胶和东风化工厂三个分厂,固定资产1050万元,干部职工1180人。由于治企有方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吴东亮同...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1994,(7)
企业收购与兼并将成热点国务院证券委官员称,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和趋势。据了解,正在我国兴起的产权交易市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直接的有形产权交易市场进行的企业兼并,二是通过证券市场的股票买卖进行的企业控股、兼并。企业...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企业兼并的历史与现状我国企业兼并过程大体上以199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84年7月5日,保定纺织机械厂以承担全部债权债务的方式兼并保定针织器材厂,是全国最早发生的企业兼并行为。至1993年,以兼并为主的产权转让、资产重组活动已初具规模,表现为:一是兼并市场初步形成,已相继在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成立了16家产权交易中心;二是兼并过程走向规范化;三是通过兼并实现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的企业数目不断增多。这一阶段兼并在总体上有以下特点:1.政府推动起主导作用。各级政府为减少本地区企业亏损面,把亏损企业并…  相似文献   

5.
晚春东  谭旭红 《经济师》1999,(12):60-60
财务分析是企业兼并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兼并企业而言,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财务分析,可以考察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符合兼并企业的财务要求,可以为合理确定目标企业兼并价格提供有效依据,还可以预测企业兼并后的收益与风险情况。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提高企业兼并绩效,在进行企业兼并财务分析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资产质量及其适用程度资产质量的高低是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是确定资产转让底价的重要依据。企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兼并时,兼并企业对目标企…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企业兼并的取向薛有志林兵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大规模结构调整的推进,企业兼并浪潮正在我国全面展开。本文拟从资源配置、行业行为、模式三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兼并的取向进行初步探讨。一、我国企业兼并的资源配置取向世界各国企业兼并的历史和实践表...  相似文献   

7.
价值梦     
张玉 《经济论坛》2001,(24):53-53
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交界处,有一座美丽的新兴城市,这就是河北省的廊坊市。在市南郊,有一家被当地人称为廊坊明珠的企业———廊坊三威化工有限公司。刘向东就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1991年11月15日,在廊坊发生了一件被人们称为“蛇吞象”的事,小型国有企业廊坊市铸锅厂被廊坊市化工研究所兼并。5个月以后的1992年4月,就在原铸锅厂5万平方米的土地上,一个崭新的企业诞生了———廊坊市精细化工厂。1993年10月,由于香港三威国际有限公司的投资,廊坊市精细化工厂改制为廊坊三威化工有限公司,属中外合…  相似文献   

8.
杨军 《资本市场》1998,(7):38-40
<正> 兼并,是指两个或更多个法人之间进行产权的组合,其中一方或多方失去法人资格的行为,包括吸收式兼并和新设式兼并。吸收式兼并是指一个企业吸收其他企业,被吸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新设式兼并是指两个以上企业兼并设立一个新企业,兼并各方失去法人资格。收购多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公开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而取得该公司的控股权的行为,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兼并对象是上市公司,收购方可以购买上市公司全部的  相似文献   

9.
王好能 《经济师》1995,(1):31-31,38
我国企业兼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好能企业兼并是指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一个或多个企业通过承担另一个企业的债务,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资产或吸收另一企业的股份等方式,取得另一企业的控制权,或者使另一企业丧失法人资格的一种行为。企业兼并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营和发展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益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通过资本营运,寻求企业资产的重组和扩张,主要采取企业兼并,包括收购、合并(全部兼并)、投资控股(大部份兼并)、参股合营(部份兼并)等多种方式,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更大范围内调整结构,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的提高。(一)为了更好地认识并揭示企业兼并这一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本文结合企业间产权交易的典型事例,对当前企业兼并的市场行为作些剖析。1.全业兼并与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1.
近期美国企业兼并的特点和原因刘涛企业兼并是企业重组的一个重要运行机制,它通过两个企业合为一个企业,将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目的。企业兼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从19世纪末美国掀起第一次兼并浪潮以来,到本...  相似文献   

12.
一、非上市企业兼并的操作规范问题 1.兼并主体不规范。首先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难以塑造企业兼并市场的交易主体。兼并主体资格问题是兼并行为的首要问题,企业产权界限不清,严重影响企业兼并活动的发展。在我国,除了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等组织形式的企业产权关系较明晰外,其他诸如全民所有制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等企业的产权关系较为复杂。企业兼并是企业所有者的行为,它要求企业所有者把企业当作商品带入交易市场。由于产权不明确,由谁来做兼并决策,产权转让得到的价值归谁所有,兼…  相似文献   

13.
关玉芝 《经济论坛》1999,(11):29-30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大地上兼并潮一浪高过一浪,由大中企业兼并小企业进展到大中企业间的并购、联合,迅速推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同时救活了一批濒于倒闭的企业,既为优势企业大踏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时机,又避免了部分职工下岗,因此,企业和政府都看好兼并这着棋。然而,兼并热潮中应有冷思考,兼并是企业着重长远利益的理性行为,不可一哄而上,企业进行成功兼并必须有清晰的思路。一、企业兼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第一,适合我国国情的兼并,应以企业为主、政府指导为辅,就是按市场竞争需要进行兼并,兼并方与被…  相似文献   

14.
国际并购企业的形象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命题的提出兼并收购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活跃的国际间企业产权变动、交易方式。兼并指的是任何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形成一个经济单位的交易。它与收购的共同点都是最终形成一个经济单位,但兼并是形成一个新的实体,而收购则是被收购方纳入到收购方公司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5.
陆轶伦  刘忆 《时代经贸》2010,(18):52-5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许多企业制定了国际发展战略,为求在国际中有立足之地,而跨国兼并就成了许多企业达到这一目的的首选途径,本文主要从跨国兼并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两个方面,讨论了跨国兼并这一经营手段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海尔企业兼并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波 《经济师》1998,(1):37-39
海尔企业兼并经验及其启示●周建波一从世界企业兼并的历史来看,企业兼并类型繁多。从行业角度来看,主要有横向兼并、纵向兼并、混合兼并三种。横向兼并是指两个生产或销售相同、相似产品企业之间的兼并。纵向兼并是指与优势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前后生产企业之间的兼并。...  相似文献   

17.
效益从何而来?──邯郸市第一棉纺厂加强管理纪实张爱民,杜延红,范洪义邯郸市第一棉纺织有限公司是国有大型骨干创汇企业,居全省百强企业第77位,是邯郸市最早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企业之一。去年以来,他们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方法,以市场为导向推...  相似文献   

18.
梁颖 《当代财经》2002,(5):64-66
企业兼并有水平兼并或横向兼并,垂直并或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等三种基本形式,企业兼并作为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实施兼并有多种动机,但目的都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并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邵勋 《经济纵横》1994,(12):57-58
美国的企业兼并与兼并政策邵勋一、美国的5次兼并浪潮1.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于十九世纪至20世纪之交,开始全面冲击美国企业产权领域。仅1898~1902年,就有2653家企业被兼并,5年内涉及兼并资产总额63亿美元。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  相似文献   

20.
企业兼并: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张其中,方涛一、企业兼并: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所谓企业兼并,一般来说,就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吞并吸收。它是以优势企业(兼并企业)的后续、扩张和劣势企业(被兼并企业)产权与债务转让、失去法人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