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出发,探讨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问题。本文使用超效率DEA模型方法,并在考虑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的基础上,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做出改进,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与技术创新效率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技术研发子系统有序度发展速度,制约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的快速增长;同时,技术研发效率的不足也是早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较低的主要成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开放式复杂系统,其协同度越高,则创新效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经济体系中,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其对内外部资源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产业竞争力乃至区域竞争力就越强。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促进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相应对策建议有三:制定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嘉兴市高新技术园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科学地评价中国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区域高技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支撑环境三个方面构建省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省级区域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别从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四个时段进行动态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且具有差距拉大趋势;加大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是加快提升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性举措;地方政府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高技术产业而言,最主要的是技术创新.本文从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出发,经过理论遴选和实证筛选,选出了13项指标,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经济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因子及产出相对指标因子表现突出,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投入相对指标因子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的模型对我国2008年高技术产业中23个细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通信业、电子计算机业与医疗设备及器械业的科技创新效率高,高技术产业资金效率较低创新基础能力薄弱,主要表现为设备经费利用效率低,专利产出不足。  相似文献   

6.
当前,制约洛阳市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是产学研合作水平较低,高技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等。洛阳市政府应从实施科学素质教育,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文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改善政府服务,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的全面合作等方面入手,提升洛阳城市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以专利申请量作为创新产出,建立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比较和分析了不同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江苏省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对测评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从人才、资金和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2015,(17)
高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构建高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对我国31个省市高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创新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创新能力要远远优于中西部地区。对此,必须调整高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时提高总量水平和比重水平,并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发挥政府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9》为数据来源,对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区分了北京、山西、上海、陕西等地DEA达到创新相对有效,河北、黑龙江、浙江等地为技术创新总体无效地区,天津、辽宁、吉林等地为DEA无效地区,根据结果,提出了我国存在技术创新不平衡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落后地区投资,加强指导监督,从产业和税收政策上适度倾斜,引导和刺激这些地区高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保持发达地区优势,并引导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在高新技术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11.
在高技术企业中,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分为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实践中,企业往往都是依据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来选择相应的创新模式.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变化的,从高技术企业的成长过程来看,随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也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2007年到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出口情况为数据来源,以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行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变量建立模型,以stata13为研究工具,研究创新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成长能力对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的影响为负,说明当前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的提升不能单纯的依赖于固定资产投入和硬件规模扩张。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出口扩张,创新产出能够有效拉动高技术产业的出口扩张。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的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研发投入,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创新资金的引领作用,有效实现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的扩张和出口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王立成 《中国市场》2007,(22):40-41
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弱、创新环境与社会资本缺失、有效的制度供给不足和企业缺乏充足的创新资金等,并就如何提升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1998年至2008年期间,知识产权保护对各地区高技术产业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最后得出结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增加,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加强,而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对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影响显然不同,政府支持对各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均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继熊彼特(Sehumpeter)提出创新理论后,关于市场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1995~2010年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行业竞争与技术创新之间具有很强的倒u型关系,即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最有利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6年~2005年的数据,从技术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三个方面,选取10个评价指标,运用密切值法对比分析了我国国有和三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认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强于三资企业,但是投入产出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必须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最初要素入手,通过"干中学"和技术创新机制,在政府的间接作用下实现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目前中国外贸高技术产业和中高技术产业均处于比较优势地位,其中高技术产业比较优势趋强,中低技术产业比较优势下降,低技术产业比较劣势有增强趋势。中国外贸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强化技术创新,合理使用研发投入;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降低企业成本;促进高质量人力资本培养与积累,鼓励人才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经过分析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并不是制约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主要制约因素在于不具有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这成为了阻碍浙江省高技术产业中人才、资本、知识等要素迅速流动的最根本原因。本文创新性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对于制度安排关于正式性和非正式性制度安排区分的研究方法,从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融资制度、风险投资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文化等四个维度,分别阐述了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共生模式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共生模式。研究表明: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共生模式经历了寄生和点共生、偏利共生和间歇共生、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连续共生的演化过程,认为连续性对称互惠共生是最有效率、最具凝聚力且最稳定的一种状态,是共生模式的优化目标,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共生模式优化。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受其技术水平影响。以R&D强度、R&D人员比重和申请专利数作为技术创新的代表,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实证分析方法,考察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申请专利数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影响,而R&D强度和R&D人员比重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却没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为解决R&D投入效率不高的问题,我国高技术企业应加大R&D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提高研发效率,为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