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关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以及加快资本市场建设等论述,构成了邓小平金融思想的基本内容,根据邓小平金融思想,我国金融体制经过近20多年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目前正在推行和将要推行的一系列金融改革和政策,无一不是邓小平金融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理论,邓小平有关金融业的理论思想也是办好我国金融事业的正确的理论思想。我们要按邓小平有关金融业指导思想办好金融业,支持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如何才能学习好邓小平金融理论思想,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以期...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金融理论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的金融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是指导我们进行经济改革与金融改革实践的直接理论依据,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留下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贾宝顺 《经济师》1999,(6):79-79
邓小平金融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又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造精神。根据笔者理解,邓小平金融理论最重要的内容或称基本点,可以概括分为“五论”,即“核心论”,“重点论”,“利用论”,“软着陆论”,和“真正银行论”。认真深入...  相似文献   

5.
张改清  李丽坤 《经济师》2004,(9):27-27,34
邓小平金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辉篇章 ,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金融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面向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成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把邓小平金融思想作为努力开创中国特色金融事业新局面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大光 《财经问题研究》2000,3(5):78-80,F003
与邓小平关于经济领域其它方面的论述相比,邓小平同志对金融的阐述并不很多,但其金融思想的内涵非丰富和深刻。本文就从几方面重温邓小平深刻的金融思想 。  相似文献   

7.
金融分工:一种新的金融发展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工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本文将斯密的分工思想引入金融领域,从理论规范分析上提出一个以金融分工为核心的金融发展分析框架,以揭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作者认为,金融的本质是资源,金融分工是金融发展的微观机制,金融交易效率改进促进金融分工进一步深化,而金融分工演进又推动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金融发展过程就是金融分工及其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方法论牡莹邓小平的经济思想,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在这个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中,邓小平把哲学的方法论贯彻其中,用哲学的方法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因而使得他的经济理论更富有科学性、实践性。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方法论很多,本文只谈...  相似文献   

9.
金融排斥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排斥理论是一门新兴的金融经济学理论,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比较薄弱。文章介绍了金融排斥的内涵、成因与后果以及各国的应对措施,并结合实际,对我国国内的金融排斥现象进行剖析,指出深化金融排斥理论研究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充分发挥金融的现代经济核心作用●曾令京邓小平金融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又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邓小平同志在1991年初视察上海谈到金融重要性时特别强调:“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涵盖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政咬、党建等各个方面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金融改革理论,又是邓小平经济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  相似文献   

12.
法与金融是由金融学与法学交叉而形成的新兴理论,是法与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本文将法与金融的研究分成宏观法与金融理论和微观法与金融理论领域,重点对该理论的一些最新(2002—2006年)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证检验的进展以履我国学者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最后本文指出,尽管法与金融理论还有很多的不足,但它对金融领域的诸多问题具有极强的解释力,一些结论对我国颇有启示。未来中国法律金融的研究应立足于中国的现实,需要将法与金融理论本土化、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演变简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澄 《当代财经》2001,(1):35-39
综观金融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进程可以得知,金融发展理论已成为指导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主流理论,它既克服了一般货币理论忽视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特征的缺陷,又弥补了传统发展理论忽视货币金融因素的不足,。但面对各国飞速发展的金融业,其理论研究仍显滞后,有必要吸收各流派的金融发展思想,充实并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提高金融发展政策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刍议行为金融理论对经典金融理论的革命性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莉 《现代财经》2005,25(4):24-26
经典金融理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出挑战的是西方金融理论的一个新学说——行为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把心理学运用到经济学中,并用来解释金融市场行为。它的出现不仅对经典金融理论是一个挑战,而且也是对近些年来流行的数理经济和数理金融在方法论上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5.
《经济论坛》1997,(7):6-9
深入学习小平同志经济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编者按: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是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而且是深化改革,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日前,省会部分经济理论界...  相似文献   

16.
史福厚 《时代经贸》2006,4(9):66-67,69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是通过专门研究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进入九十年代,通过对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反思,有对金融深化理论或补充和完善的,也有经济学家用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思路进行研究的,较有影响的有金融约束论、金融效率论等。  相似文献   

17.
李景波 《经济师》2009,(6):29-30
“帕特里克之谜”曾是20世纪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金融经济问题。其实质是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文章围绕“帕特里克之谜”与西方金融发展理论演进的主线,分析了西方有代表性的金融发展理论的内在联系、发展趋势,并总结了西方金融发展理论演进中的三条不同的研究路径。文章认为,帕特里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论述是金融发展理论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渊源.西方金融发展理论研究路径的演进也正是针对“帕特里克之谜”而展开的多视角的分析和拓展。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以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基础引进了大量外来先进思想,并通过对其学习、选择与变通来实现传统金融思想的现代化转型。这不仅为后来中国金融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人才和经验,也推动了本土新式金融事业和制度建设的发展。文章在考察了晚清金融思想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目标、原因、模式、过程和特点后认为,经济发展需求是晚清金融思想转型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因,西方金融思想的传播从外部提供了激励和参照,而开放的环境则是这一转型的前提条件,这也构成了晚清金融思想转型的模式。传统金融思想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若干经验教训即便在当代中国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融深化理论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凌峰  徐德富 《时代经贸》2007,(5Z):84-84,86
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深化及其相关理论,然后运用金融深化理论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金融深化进程,根据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金融机构企业化、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以及深化资本市场来促进我国金融深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从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角度揭示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内在理论关系,文章提出通过社会主义条件下金融功能属性发挥以及金融本源思想指引实现金融的正向分配效应,从而支持与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根据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经验事实与浙江各地区的具体创新实践,启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推进共同富裕要通过有效举措“藏富于民”才能熨平城乡差距与收入差距。按照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路径依赖,明确了坚持“党管金融”主基调是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基本行为准则,启示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中同样适用,并将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