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证券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异常现象的出现,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正不断受到质疑,其中又以股市中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现象最为突出.该文从行为金融、统计、会计学等相关理论出发,对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的形成原因、表现、影响及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做些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启发式偏差的理论;然后,应用这个理论对期货市场投资者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其投资行为存在认知偏差;最后,说明上述行为导致中国期货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而且存在正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BSV模型下矫正投资者对信息的认知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8)基于投资者认知市场信息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偏差,解释了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现象,并在BSV模型的框架下,进一步引入了一个心理矫正中介来矫正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认知偏差。通过建立市场管理者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委托一代理体制,发现确实有可能存在此类中介。市场管理者可以制定出一套针对此类中介的最优激励机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认为,证券市场投资者对信息理解和反应上会出现非理性偏差,从而产生对信息权衡过重,行为过激的现象,即过度反应。本文通过对深圳A股股票1995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的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形成后八个月开始到一年的检验期内,原先的输家组合的平均累计收益率高于原先的赢家组合,最高差值为1.81%。此研究结果表明。深圳A股股票市场在短期内不存在过度反应效应,而在中长期内存在过度反应效应。因此可以在中长期内通过反转策略来获取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5.
过度自信理论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理论,说明了导致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原因,分析投资者过度自信对金融市场交易量、市场效率、波动性和投资者预期效用的影响,指出了由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特征导致了市场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特征具有消极作用,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GARCH与TARCH模型,以2003年6月30日至2008年6月27日的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日收益率为研究样本,对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效应进行了检验,证实了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对信息反应的不平衡,即:"利空消息"对股票价格的冲击大于"利多消息"对股票价格的冲击。鉴于国内研究对这种不对称的解释仅限于宏观层面,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出发,研究得出投资者的损失厌恶与反应过度的认知偏差是导致其对"利空消息"反应过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投资失误与行为金融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常出现投资失误,根据行为金融研究学的研究,这是由于心理因素在人们金融投资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心理账户、过度自信以及过度反应等,投资者应该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避免失误。  相似文献   

8.
有效市场假说是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石,它有三个逐渐放松的基本假定:一是投资者是理性的:二是如果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证券市场仍然是有效的;三是即使一些非理性投资者具有相同的行为方式,证券市场依然是有效的。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从心理学角度对投资者行为做了深入研究,并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全面反思,认为投资者行为并非是理性的,证券市场也并非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表现以及普通投资者参与市场投机活动的心理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特点,提出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防止过度投机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控制房市操纵,行为、发挥有关部门的引导作用、进行政府干预等。  相似文献   

10.
金融市场有效性争议至今没有定论,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判断仍有争议。本文从突发性重大污染事件冲击角度,通过行业板块受突发事件冲击后股票价格在H股与A股两个市场应急反应的对比分析,考察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状况,发现H股表现出的反应不足甚于A股,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已存在短期动量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公开信息作出反应;但这种反应是不足和滞后的,还未达到半强式有效。可见,我国股票市场处于发育初期,公司治理结构政府主导和环境管制不力等综合因素导致了行业板块股价的特殊走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1218家股权分置改革公司在股改期间股票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股改公司的股票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常收益,并且市场对股改公司的股票存在明显的提前反应;(2)股改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总体上呈现明显的“过度反应修正”模式;(3)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比率高、流通股东对股改方案支持度高的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较好;(4)股改前的公司治理水平和流通股价/账面价值对股票的市场表现没有影响;(5)实证结果显示,投资者仅仅将股权分置改革视为一个短期的题材,而对其能给中国股市带来多大的长期效应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12.
交易量与收益率都具有信息含量,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联系不太紧密,投资者也不够成熟,市场不完备对交易量有较大的影响。文章从交易量与收益率的交互表现入手,分析了交易量的流动性假说、交易量与信息扩散速度的关系、信息不对称对交易量的影响。以度投资者的异质性、过度自信和投机行为等对交易量的影响;并着重讨论了中国证券市场实际存在的阶段性闭市、交易成本和卖空限制三种市场不完备对交易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证券投资心理与行为分析就是对证券投资者个体和公众在投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投资心理活动和投资行为所进行的分析和描述,从而找出规律性的投资模式,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证券投资心理行为的特征主要有:投资需要满足程度的层次性,投资大众心理行为的趋同性。投资者个性心理行为特征的偏执性等。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6—2012年间公告股权激励预案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高管权力对股票期权初始行权价格的影响及产生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高管权力过大会导致高管人员的自利性行为,高管权力越大则股权的初始行权价格制定得越低;股权激励预案宣告会产生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且行权价格与市场反应显著正相关,即行权价格设定高的公司市场反应越积极,投资者能够通过股权激励方案识别高管的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15.
现代财务理论面临的挑战及最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务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是随着财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而形成的。20世纪50年代以前 ,财务学主要是描述性研究 ,但自那以后很多财务理论都具有可检验的特性 ,财务学转变为一门实证科学。作为理论和现实之间桥梁的有效市场假说 ,对财务理论的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测试 ,并得出了支持性的结论。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 ,现代财务理论受到一些重大挑战 ,主要体现在两个领域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越来越多的财务学者认为 ,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符合现实 ,无法完全解释资本资产的定价 ;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信奉的有效市场假说也受到了撼动 ,大量的研究证实市场是无效的 ,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过度反应 ,而在有些方面又表现出反应不足。针对这些挑战 ,新的财务理论开始出现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行为财务。行为财务学家不相信理性投资人假设 ,认为股票市场上杂音交易人 (NOISETRADER)到处存在 ,并造成了股价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有的财务学者更将与现代财务理论相对立的新的财务理论称之为“新财务” ,并认为新财务时代已经到来。一、挑战之一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 ,资本资产定价模...  相似文献   

16.
证券价格对信息的过度反应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进行研究,实证分析方法也有显著不同。被国内学者广泛接受的由Debondt和Thaler(1985)发展的事件分析法,实际上只是对微观信息过度反应进行检验的实证分析方法,在国内学者中有的把它应用到对宏观信息过度反应的检验中是错误的。本文主要对有关学者的研究内容进行商榷,引入了均值回归理论研究证券价格对宏观信息的过度反应问题,使用方差比率检验数量分析方法检验均值回归,得出了上证指数对宏观信息短期反应不足,长期过度反应的结论,并对政府调控证券市场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行为金融学运用心理学和决策科学解释金融市场上某些异常情况的原因,其本质是从人的角度解释市场行为,充分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判断和解释现实的证券市场运行。行为投资策略分析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采取一系列投资策略,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获取较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人们又重新认识心理和情绪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本文从行为金额学理论出发,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从有限理性假设、非贝叶斯预测、过度自信、羊群效应以及前景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个人投资者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行为金融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金融学在当前学术界是被广为关注的一个新焦点。与传统意义上的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行为金融学认为非理性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局限性,因而更注重人力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更现实的指导。本文首先阐述了行为金融的基本原理,其次探讨了基于投资者启发性偏差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满足"随机游走"的股票价格是不能预测的.但现实市场中所出现的诸如均值回归等等种种异常现象以及其他预测模式,又说明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股票市场的可预测性对有效市场理论形成了挑战.本文在简要介绍有效市场假说基本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对股票市场上所出现的诸多预测模式及其与有效市场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