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截至2007年6月11日,中国银行业开放已满6个月。6个月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他们一方面努力弥补网点稀少的先天不足,一方面已经用创新理财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理念震动了中国银行业市场。在高端客户领域,外资银行的进入、融合,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评判标准。也让银行客户获得更多选择。而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影响最大的是产品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都在争夺这块“蛋糕”,本文对目前形成的“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同质化”、“外资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强势登陆私人银行业务”态势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由之路是围绕差异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贾瑛瑛 《中国金融》2006,(24):33-33
自从中国银行业启动对外开放进程,“狼束了”的呼声就不绝于耳。如今,“狼”真的来了,尽管多数外资银行表现出的是一种“温柔的”合作态度,但是市场上的硝烟味还是隐隐透了出来。事实上,中资银行已经“与狼共舞”了很多年,只不过外资银行化各种政策限制下采用错位竞争战略,很多业务仅仅是试水。而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全面开放,使得双方不得不正面交锋,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20日,银监会批准花旗、汇丰、渣打、东亚四家外资银行成立在华法人银行,允许其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从此,中国银行业正式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开始享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从现状来看,由于"信任认知",境内居民对外资银行从"接触"到"接受",将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观望期",短期内市场格局将不会大变.然而,这并不是说中资银行可以高枕无忧,外资银行尤其是其母行在产品、管理、服务、资源等方面强大的优势无疑是对中资银行长远发展的巨大冲击与挑战.中资银行完善自身不足、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陈支农 《时代金融》2005,(12):21-21
<正>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到2006年12 月,在华外资银行原则上都能享受和中资银行同等 的“国民待遇”。时至今年,中国金融行业跨入加入 WTO后的第4个年头。已经存在的外资银行正在从 房贷市场与中资银行“抢食”。  相似文献   

6.
在加入W TO的“后过渡期”,随着保护性安排的逐渐结束,入世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中外资银行将在“三大领域”与“十大业务”展开激烈的竞争,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资银行能否充分利用这最后的时机,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W TO后过渡期中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中资银行加快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强对外资银行的调控与监管。  相似文献   

7.
何振亚 《福建金融》2006,(12):14-17
按照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中的有关承诺,2006年底将结束5年的过渡期,中资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全面挑战。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预测未来竞争格局。通过对当前存在的外资参控股中资银行引发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问题的阐述,为提升在“后过渡期”全面开放格局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中资银行而言,代理行业务只是国际结算业务中的“小不点”,与外资银行步步深逼,热情营销相比,中资银行则是被动地“守株待兔”。本文深入浅出的分析与建议,对中资银行代理业务的发展仿佛是吹入了一股清新的探索之风……[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某中资银行以优越条件引进了一“海外归国”博士。该员到位后潜心工作,成绩斐然.无暇与人闲唠嬉笑,谁知日子长了非议丛生。有说其“不合群”的。有说其“清高”的,等等。最令他伤心的是。主管者也苟同非议,叫他要“注意”云云。无奈。“金凤凰”被迫“飞”到了一外资银行.并委以高任。临走时,他叹道:“不怕辛苦,只怕‘心’苦”。  相似文献   

10.
国内银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一、普遍重视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中资银行给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同业借款余额大幅增长,外资银行在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网络资源整合和信用卡等方面,也加大了对中资银行的技术输出.此外,中国银行业还倾向于和外资银行组成银团,共同对大客户或者大型项目提供贷款.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外资银行相继登陆,中国银行业进入了竞争时代。处于守势的中资银行,其优势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即在“主场”上与外资银行开展竞争,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劣势是机构庞大、资产质量差、员工素质偏低。要提升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07年6月11日,中国银行业开放已满6个月。6个月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他们一方面努力弥补网点稀少的先天不足,一方面已经用创新理财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理念震动了中国银行业市场。在高端客户领域,外资银行的进入、融合,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评判标准。也让银行客户获得更多选择。而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影响最大的是产品创新的力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外资银行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作了简要回顾,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以及在与中资银行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信用卡》2008,(8):76-76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了《银行理财评价(2008)》报告。《报告》显示,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呈现爆发性增长,中资银行收益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打新股。从总体情况来看,中资银行重产品数量,外资银行重产品设计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外资银行信息不透明、中资银行创新能力缺乏是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隐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金融论坛》2011,(12):3-16
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以来,有关的研究文献大体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中资银行的视角,探讨中资银行的经营转型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如何实施国际化经营并推进跨国并购;另一类则是基于外资银行的视角,研究它们在中国的经营发展,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以及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这些文献的研究热点转换反映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实践,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和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大,中资银行也在积极地推进业务整合和创新,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在全方面、多领域展开。本文对当前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外资银行的战略选择,探讨了中资银行未来业务拓展空间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之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着经济生活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加入竞争、中资银行深入改制、市场机制迅速生成的新形势。随着对外经贸的迅速扩大和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外资银行谋求本土化,中资银行谋求国际化,这一交互的发展趋势构成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专利作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已经成为中外资银行市场竞争角力的焦点。花旗银行、大通银行等外资银行专利“抢注”事件更是在中国银行界引起轩然大波。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专利申请的先进经验,剖析中资银行在专利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国内商业银行归纳提出专利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